欣二千零二十九年冬 王叔旦與殷商遺民的戰事還在進行,諸多跟隨殷王祿一起叛亂的方國被屠滅。 這些被屠滅的方國,王叔旦都會分封宗室子弟亦或是功臣在當地進行統治。 而欣國,也來到了人口上限。 山上能容納的人口是非常少的,大量奴隸的增加,使得欣不得不搬家到山腳下居住。 半年多前的那次戰爭,冀西諸侯們攏共捕獲俘虜三千多人,其中欣國分到了兩百個俘虜,大部分都是青壯年勞動力。 為了管理這些新來的奴隸,欣再次從上一批殷人奴隸中挑選了十個平時乾活比較積極者,讓他們成為國人。 “你們並非永生永世都是奴隸,隻要向我效忠,為我而戰,終有一天,你們也能重獲自由,成為欣國的國人。” 欣召集了所有奴隸和國人在山腳平地,當著所有人的麵,賜予那十位殷人奴隸欣國國人的身份。 不僅如此,羚因為駕駛戰車有功,還被賞賜了一個女人以及兩個奴隸。 欣邑的選址是標準的山南水北,因此欣邑也可以被稱之為欣陽。 欣邑北麵是欣國此前定居的山林(欣山),南麵是欣湖,西麵隻有一條曲折小道通往鹽池,東麵是大片沼澤。 “羚,欣邑建設的事,就交給你去監管。” “是。” 欣在沙地上畫了欣邑大致的規劃圖,包括君主的府宅、國人的茅草屋、捕魚場、牲畜圈養區、奴隸居住區、粟米種植區。 牲畜圈養靠近粟米種植區,方便牲畜糞便堆肥,君主與奴隸之間隔著國人居住區,防止奴隸們突然造反。 並且,君主府宅就在靠山處,萬一情況不對,欣國的君主可以及時逃到山上避難。 除此之外,在規劃中,還將使用竹筒,從山上引山泉水,給欣國民眾們飲用。 平日裡灌溉農田自然是用旁邊的湖水就行,但是湖水太臟,不太適合直接飲用。 在西麵的曲折小道上,還要建造一道土墻,並且建造瞭望塔,防止敵人突然入侵。 交代完任務後,欣帶幾位國人,駕駛著三輛牛車,運載大量的鹽前往邶地。 邶地的殷商遺民已經被屠戮大半,王叔旦在這裡重新冊封了許多諸侯,比如衛康叔。 衛康叔原本的封地在康,因為平定叛亂有功,被重新冊封在了更加富饒的朝歌,成為衛國國君。 邶地因為戰亂的破壞,生產秩序崩潰,各種生活物資都嚴重不足,需要從外界大量輸入物資。 欣此行的目的便是前往邶地諸國,主要是衛國,用他們需要的土鹽來換取青銅以及殷人匠奴。 “欣國需要掌握自己的青銅技術,此行如果能買到一些懂得冶煉銅器的殷人工匠奴隸是最好的,即便買不到,也要換來一些銅製農具和武器。” 三個月後 朝歌 來自天南地北的諸侯們帶著滿車的貨物前來以物換物,有滿載銅礦者,有滿載土鹽者,有滿載粟米者。 城中破敗不堪,衛康叔的衛國國人們正拿著鞭子抽打殷人奴隸們,讓這些奴隸重建城池,修繕城內的民房設施。 這個時期的貿易非常簡單,各國諸侯將手中的貨物“贈送”給衛國,然後衛國“回贈”一些禮物給諸侯。 衛國從南方諸侯手裡獲得銅礦,又將這些銅礦回贈給欣國,欣國贈送給衛國三車土鹽,隨後,衛國又用這三車土鹽回贈給那位帶來銅礦的南方諸侯。 在這個過程中,衛國會截留一些貨物作為利潤,一場商業貿易就以贈送和回贈完成了。 來自洛邑和周原的畿內諸侯們,他們最需要的是綢緞、美麗的女子、以及精美的寶石。 來自南方的歸附諸侯們,他們最需要的是鹽和奴隸。 而來自北方的諸侯們,因為封地就在殷商遺民的棲息地,每天都生活在亡國危機中,因此迫切需要青銅武器。 “請您稟告衛君,欣國想要一些懂得冶煉銅器的匠奴,這三車鹽,是否能換來幾個匠奴?”欣對前來查收贈禮的衛國國人恭敬問道。 “嗯。”衛國國人點點頭,將此事稟告給衛康叔。 衛君的府宅內,衛康叔正聽著國人們匯報各種各樣的信息。 包括城內重建,殷人遺民動向,洛邑的政局,諸侯們的贈禮,國人的生老病死,等等等等。 “欣國?”聽到國人稟報欣的請求時,衛康叔努力回想這個欣國的信息。 “是當年那位擒殺紂王的奴隸,被武王冊封為了欣男,世世代代鎮守欣地鹽池。”一位國人在一旁提醒。 “嗯?”衛康叔終於想起來了欣國這個小國的一些事,笑道:“這個欣男,便是半年多前,組織冀西諸侯聯軍,征討殷人逃亡叛軍的那個人?” “是的。”國人回答。 衛康叔似乎很欣賞素未謀麵的欣,他緩緩而來: “欣國力量弱小,欣男在殷遺的包圍中發展,為我姬周鏟除叛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實屬不易,我們確實應該多多幫助他。” “大家都是天王的臣民,理應互幫互助,一起鎮壓殷遺,一起防備四周的蠻夷。” “他的請求,寡人答應了,你們從匠奴中挑選十個,全部送給那位欣男。” 衛康叔慷慨大方地贈送欣十個匠奴,並且想要親自見一麵欣。 當天下午 “欣,見過衛君。” 欣如約而至,在城外的河岸麵見衛康叔。 “欣男一起坐吧,與寡人一同垂釣。”衛康叔坐在河邊的石頭上,手握魚竿,正在釣魚為樂。 “聽聞有欣氏曾經也是上古十大氏族之一,與夏後氏、共工氏等地位一般,欣男作為上古十族的後裔,卻淪為殷人之奴,也難怪殷商會滅亡,這是上天對他們暴虐前朝遺民的懲罰。” “先王吸取殷商的教訓,善待前朝氏族的遺老遺少,給他們封三公爵位,甚至允許他們稱王。” “但是,他們依舊不滿足,居然叛亂,真是可恨!” 衛康叔說到這裡時,還憤怒地顫抖了。 許多姬周諸侯都對殷商遺民勾結三監叛亂一事非常氣惱,他們自認為周人已經足夠優待前朝的遺老遺少們了,但是卻依舊無法讓這些殷商遺老遺少們心甘情願做姬周的臣民。 “衛君所言有理,殷商今日之覆滅,不過是其咎由自取。”欣點點頭,附和衛康叔說的話。 這位可是武王的弟弟,若能討好他,欣國的好日子就來了。 —— 衛康叔問殷之亡何故,子曰:咎由自取。《史記丨欣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