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致師(1 / 1)

“殷商小奴,休走!”   離開洛邑之時,欣的馬車途徑蘇國。   蘇珪等候多時,帶著數百國師追殺而來。   所謂國師,是專屬於諸侯的軍事力量,人數一般在幾百到幾千不等。   姬周的軍事力量錯綜復雜,包括宗周六師、成周八師、殷八師、各個諸侯的國師、各個城邑的邑師、臣服於諸侯的野人隧師,等等等等。   戰車之上,欣不慌不忙,向身後的蘇珪射去一箭。   咻!   “啊!”   欣的箭術精湛,射中蘇珪的肩膀。   “國君!”   蘇國的將士們圍住受傷的蘇珪。   “殷商小奴,朕與汝不死不休!”   受傷的蘇珪很是虛弱,看著漸行漸遠的欣,很是氣惱。   這個時期,“朕”隻是平常的自稱,所有人都可以自稱“朕”,本質上跟“我”並沒有區別。   逃離蘇國後,欣對一旁的羚說道:“有蘇氏不會善罷甘休,日後恐怕會發兵攻伐我們,回到欣國後,當聯盟冀西諸侯,加強欣邑的城防建設。”   回到新邑後,欣將原本打算賣給其他諸侯國的土鹽全部贈送給了冀西的諸侯,與他們構建聯盟關係。   半年之後,蘇國果然發兵攻打欣國。   蘇國國君蘇珪親自領兵,一共二十乘。   每乘的標準人數為七十五至一百,二十乘,理論上便是將近兩千人。   當然,這隻是理論上的標準人數。   很多諸侯國人口稀少,軍隊並不滿編,乘也達不到這個標準。   比如欣國,一乘隻有十五個人,這還是擴張後的欣國,一開始,欣國的一乘隻有七個人。   蘇國的二十乘,僅有一千士兵,而且並非人人都披甲。   不過,即便如此,也是非常強大,冀西諸侯們,許多諸侯的全國人口哪怕加上奴隸,也湊不出一千個人。   冀西十六國聯合出兵,也湊出來大概一千多個士兵。   十六個國家,一共湊出來二十三輛戰車。   “有欣氏的小奴,你若是跪下向我投降,我可以保留你們欣國的宗廟社稷,否則,欣邑必將踏為平地。”   蘇珪兵力強盛,自然看不起欣國,他當眾羞辱欣國,想要為妲己復仇。   欣沒有氣憤,隻是靜靜地看著前方的蘇國軍隊。   蘇珪年輕氣盛,直接對自己的國師下令:“進攻!擒殺有欣氏者,賞美人十名、奴隸百名!”   蘇珪這是下了血本了,一百個奴隸,這可不是小數目,這個時代人口稀少,一百個奴隸已經很多了。   “蘇國兵鋒強盛,我們能打贏嗎?”鈺國的國君很是害怕。   其餘冀西諸侯也開始動搖,想要帶著自己的士兵逃離戰場。   鈺國原本是殷商的外服諸侯,並且是一個實力很弱的外服諸侯。   十幾年前,紂王將鈺國的上代首領抓起來人祭,這讓鈺國新首領決定投奔周人,並且在武王伐紂成功後,被姬發冊封為伯爵國。   “有蘇氏被仇恨沖昏了頭腦,他們已經失敗了。”   欣指著前方被茅草樹枝蓋住的沼澤地,信心十足。   欣邑的東麵被沼澤阻擋,這些年也隻開墾了很小的一片沼澤地成為農田。   為了防備蘇國的進攻,欣在沼澤地上覆蓋滿了茅草和樹枝,就等著蘇國的軍隊陷入沼澤地。   果然……   “啊!!!”   “救我——”   “快跑!”   蘇國的車馬向著欣邑沖來,但因為不熟悉地形,很快便陷進了沼澤地。   “放箭!”   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欣指揮諸侯聯盟朝沼澤地中的蘇人放箭。   “啊!!!”   “呃——”   越來越多蘇人被箭矢射中,他們在死亡的恐懼下不斷掙紮,但是他們越掙紮,就越是陷進沼澤中無法脫身。   “國君,快撤!”   蘇國的一位貴族卿士護在蘇珪的身前,保護著國君。   許多蘇國士兵也用自己的身體作為踏腳石,讓蘇珪踩在他們的後背上離開沼澤地。   蘇珪已經沒有了之前的囂張,他臉色蒼白,慌慌張張雙腿發抖地踩在蘇國士兵們的後背上,帶著十幾個親衛和幾個蘇國貴族,麵如死灰地逃離戰場。   然而,羚等待多時。   “有蘇氏的小兒,受死!”   羚駕駛著一輛戰車,帶著幾個欣國士兵殺來。   “吾命休矣!”蘇珪發出這樣的一句悲鳴,隨後閉上雙眼等死。   不過,由於欣事先有吩咐,所以羚並沒有殺死蘇珪,而是將其俘虜,然後繞過沼澤地,將被俘虜的蘇珪以及一眾蘇國貴族押送到欣的腳下。   “你們蘇國沒有天子的王命,膽敢擅自發兵攻伐諸侯,該當何罪?!”欣正義淩然地斥責蘇珪。   蘇珪嚇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他渾身顫抖著,感覺眼前的世界一片昏暗。   又三個月後   洛邑   砰!   王叔旦(周公)氣憤地拍案而起:“殷遺未滅,諸侯們卻相互攻打內耗,若是不加以懲戒,放任諸侯們互相攻伐,萬一殷遺趁機發展壯大,我周人將有滅種之災!”   “看來,是時候在周禮種增加諸侯秩序的內容,禁止諸侯間互相攻伐,避免內耗。”   王叔旦很實際,他一方麵禁止諸侯們互相攻伐,防止內耗會給殷遺發展壯大的機會,另一方麵,他也明白,很多諸侯之間都互相有矛盾,如果周王室強行壓著不處理,這些諸侯就會怨恨王室,以後說不定會背叛周王室,反過來投奔殷遺和東方的淮夷。   因此,他製定了新的規矩:“諸侯間如果有矛盾,到了需要兵戎相見的程度,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便約定地點,派出自己的子弟進行戰車決鬥(致師),如此,一方麵能解決諸侯們之間的矛盾,不讓他們因此怨恨王室,另一方麵,又不至於發生大規模的內耗。”   “將這個規矩確定為禮的一部分,從今以後,諸侯之間的戰爭,不能用屠城滅種的方式,隻能在禮的束縛下,進行致師決鬥,避免發生戰爭。”   “不過,這種禮隻對諸侯間約束,如果是對於那些不服周的蠻夷,就必須屠城滅種,略其土地,逐其民眾,斷其人種,絕其文化。”   為了周王朝的長治久安,王叔旦臨時決定在周禮中增加有關戰爭禮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隻對互相有矛盾的諸侯以及貴族們約束,並不對蠻夷們約束。   不僅如此,他高度贊揚欣對蘇國的處理:“有蘇氏想要屠滅欣國,有欣氏戰勝了有蘇氏,卻並沒有趁機反攻屠滅蘇國,而是將生俘的蘇國國君押送到洛邑,尋求天王的處理意見。”   “像欣國國君這樣忠心的諸侯,乃我大周之福。”   由於欣國沒有報復蘇國,沒有趁機對蘇國屠城的仁慈之舉,王叔旦從王室姬女中挑選了一個王女“姬甯”嫁給欣,並且贈送奴隸五百、戰車十乘、青銅器一車,作為姬甯的嫁妝。   姬甯是天子(周成王)的同胞妹妹,地位尊貴,如今不過十三歲的年紀。   ——   致師是周朝時期諸侯貴族之間的戰爭禮儀,這樣的禮儀,因為蘇國發兵攻打欣國而開始,又因為春秋戰國越來越激烈的爭霸兼並戰爭而結束。——《古代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