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後 欣國九十三年秋 “昔日,武王召集西土諸友邦,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共同伐紂王,興仁義之師,討無德之君。” “現在,馳鳴氏肆虐六邦,孤欲效仿武王,盟友邦,討無德。” 等了這麼多年,七戎之地終於開始主動接納欣國。 實力最強的馳鳴氏,想要兼並另外六個山戎部族,這六個部族於是尋求外部力量,希望欣國居中調停。 很多人隻知道,武王曾經帶著西土諸友邦一同討伐紂王,卻不知道,這些西土友邦,後來都被周人趕出了西土。 有些則逃進南山(秦嶺),進入不知名處重新建國(蜀國)。 有些接受周人的分封,遷徙到了南疆,重新繁衍生息。 還有些乾脆跟周人決裂,跑到羌戎之地,跟羌戎諸部生活在一起,成為了西戎的一部分。 伯聊不僅要效仿武王帥仁義之師盟諸友邦,也要效仿武王的後輩,成王康王的做法,將諸友邦也消化。 山戎人對欣國的到來很是歡迎,在他們看來,欣國不是來侵略的,是來拯救他們的。 當他們麵對馳鳴氏咄咄逼人的兼並時,欣國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抵禦侵略者。 這,不就是仁義之師嗎? 這,不就是有德之君嗎? 一些原本拒絕跟欣國貿易的部落,也選擇與欣國合作。 欣國出售一些質量較差的武器,換來山戎人的牲畜。 “月神在上,孤與六王歃血為盟,結為兄弟,永世不棄!” 伯聊沒有絲毫看不起這些山戎部落的首領,不僅尊稱他們為王,還入鄉隨俗,也信仰了七戎人的太陽神信仰。 每個族群信仰裡的至高神是不一樣的。 在中原,至高神是上帝/天帝,在荊楚,至高神是太一(東皇太一),在東夷,原本的至高神是太陽神,不過東夷人在商周幾百年東征的影響下,也開始信仰上帝/天帝。 這些生活在七戎之地的山戎人,他們的至高神是月神。 在他們祖祖輩輩口口相傳的神話傳說裡,天地之間本來空無一物,後來月亮女神創造了太陽,之後,月亮女神又跟太陽生育出了世間萬物,其中就包括人類,而他們就是世界上最早一批被月亮女神生下來的人類。 山戎人比東夷人呃概念還要籠統。 東夷人內部起碼還有共同的神話信仰個文明特征,山戎人內部非常割裂。 中原人將所有生活在山上的族群,統稱為山戎人。 因此,哪怕你原本是周人,隻要跑到山裡繁衍生息,過上幾十年,你的後代就會被稱之為山戎人。 他們有的信仰上帝,有的信仰太陽神,有的信仰風神、雷神、水神、火神、月神、森林之神、高山之神、不知名邪神,等等。 一個奴隸被山戎人推到祭祀石壇上,剖開胸膛小腹,取出五臟六腑,碾成肉醬。 “欣王,請與我們一同分享月神賞賜的美食,這樣就能受到月神的庇佑。” 伯聊在這些山戎人麵前以王互稱,但是在其他諸侯以及周天子麵前,自然是不敢如此。 這樣主要是為了拉進與山戎人的關係,方便欣國更好地蠶食七戎人。 伯聊皺了皺眉,但還是忍著惡心,把這些肉醬吃進肚子,還露出一副很享受的姿態,對月身感恩:“至高無上的月之女神,感謝您的恩賜。” “征討馳鳴,共分其族!” 伯聊與六王訂下盟約,一同討伐實力最強的馳鳴氏,戰後,馳鳴氏的人口土地牲畜財富,由七王一同瓜分。 在交流的過程中,伯聊的妾“戎姒”充當了翻譯。 “戎姒”就是當年那個被伯聊俘虜的山戎少女。 七戎之地的山戎,自稱夏後氏苗裔,故而,伯聊白給少女取名“戎姒”,也就是七戎之地一個姓姒的女人。 七戎人自稱自己是夏後氏(帝禹、大禹)的後裔,可信度很難說有多少。 畢竟,周文王姬昌也曾經自稱周人是夏後氏的後裔,還給自己氏族編撰了從夏後氏到古公亶父時代的族譜,甚至連西戎人和羌人裡麵也有很多氏族自稱自己是夏後氏的後裔。 自從夏後氏被商湯取代,天下人人都是夏後氏後裔。 與此同時 馳鳴氏 “可恨!” “他們竟然勾結欣人,當真可恨!” “引狼入室!這是引狼入室!先祖不會原諒他們!” 馳鳴氏的首領得知伯聊與六王歃血為盟的事情後,非常憤怒。 七戎人有這共同的祖先,原本是同一個氏族,隻是幾百年下來,分成了七個氏族。 他痛罵著其餘六個氏族勾結欣國,卻忘記了他自己才是第一個勾結欣國的氏族。 當其他氏族都還稍微有點底線,不願意跟欣人合作時,馳鳴氏第一個與欣人合作。 靠著與欣人合作,從欣人那裡購買武器和鹽,馳鳴氏才能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迅速崛起,擁有統一七戎的實力。 如今,其他六個氏族為了自保,不得不與欣國合作,馳鳴氏這個第一個與欣國合作的氏族,反而成為了欣國第一個要消滅的目標。 “有德伐無德,仁義討無道,嗬嗬。” 馳鳴氏冷笑著,攥緊拳頭,思考著退敵之法。 站在另外六個氏族的角度,伯聊還真的就是“有德伐無德,仁義討無道”,因為伯聊沒有欺淩弱小,反而幫助弱小的氏族抵禦強大氏族的侵略。 馳鳴效仿夏桀商紂,以霸道行事,伯聊效仿商湯周武,以王道行事。 王道不是苻堅那種婦人之仁,而是要建立一個讓大多數卷入其中的勢力都感到滿意的利益分配,並且,他們支持自己的利益,就等於變相支持你。 武王伐紂,開出來的條件讓大多數人都滿意。 有時候,王道殺人的數量,並不一定比霸道少。 但是,霸道之術,大多數人隻能是口服心不服,王道之術,大多數人心裡也都滿意。 “倘若天下人支持自己的利益,就等於支持你的利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便做到了王道,你將得道者多助。” “倘若天下人支持自己的利益,就會與你的利益沖突,這便是無道,你將失道者寡助。” 這是欣聖公一直教導伯聊呃道理。 人們隻會支持自己的利益,所以,要讓自己的利益與大多數人的利益一致,綁定在一起,這樣,人們支持他們自己的利益時,就會變相第支持你的利益,那麼,你就進入了得道者多助呃狀態。 欣聖公不止一次拿武王伐紂來當教材。 “推翻紂王,武王將會獲得利益,成為天下共主,推翻紂王,殷商貴族也會獲得利益,擁有人祭的自由。” “所以,這個時候,武王與眾人的利益一致,所以武王是王道,因此他得道者多助。” “相反,紂王想要維護王權,削弱殷商貴族們的權力,在保王朝和保王權的選擇中,他選擇了保王權。” “他的利益與眾人的利益不一致,所以他失道者寡助,被天下人拋棄。” 如今,這樣的教導被伯聊運用到了七戎之地, 族滅馳鳴氏,對欣國有利,對六大氏族也有利,伯聊與六大氏族的利益是一致的,故而得道者多助。 —— (欣)惠王十六年夏,齊秦盟諸侯,共伐我,遂召孟子問策。 (欣)惠王問孟子曰:天下盟齊與秦,而厭寡人,何也? (孟)子曰:王之先祖(欣)武公伐戎,戎民皆相助,戎民助武公而不助馳鳴氏,何也?得道者多助,失者道寡助。王法先祖,則天下皆助也! 《戰國策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