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武公(1 / 1)

十年後   欣國一百零五年春(前946年)   欣文公(生謚)薨,依周禮下葬,用稻草人代替人殉,陪葬七鼎、玉器、龜殼、寶石等等。   文是龍遊的生謚,在龍遊即位後不久就給自己取了文的謚號。   周代早期,文的意思跟以後不一樣。   “文”謚號主要表明“天命所歸”“承受天命”“神明庇佑”,也就是,龍遊自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得到了天帝的庇佑,因此給自己取了“文”謚號。   在欣文公龍遊的棺材旁邊,還擺放了十乘泥土製作的戰車,一百個用泥土製作的甲士,二十匹用泥土製作的駿馬。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仿照年輕時的白白而製作成的泥土人像,用來代替人殉,陪葬文公。   周公雖然嚴厲禁止人祭,但是並沒有禁止人殉,對於人殉,周公隻是不提倡,但也不禁止。   眾諸侯,願意活人人殉的,就活人人殉,願意用稻草人和泥土人代替活人人殉的,就代替。   歷代周天子受周公影響,都是用稻草人和泥土人來代替活人人殉。   但,以後的周天子就不好說了。   同樣是諸侯,鈺國因為深受殷商影響,歷代鈺伯下葬,都使用活人殉葬,就連伯聊的姑姑也被上代鈺伯活人殉葬。   世子伯聊即位,並當眾給自己取生謚“武”,向貴族以及國人們表明自己開疆擴土的誌向。   這十年來,伯聊主要精力都用來攻略七戎之地,順帶榨乾東巢國。   每年都要將東巢國的民眾就近賣到周邊的徐國、鐘離國、虎方、宜國【有時也稱“虞國(南虞)、吳國”】等等勢力。   通過販賣民眾,從其他勢力獲得金器,再把賣民而賺來的金器運回欣國。   回到欣國,再用這些金器從七戎之地購買奴隸人口。   之所以不直接把巢國人口運輸到欣國,主要是距離太遠,運輸成本太高。   人口運輸要遠遠比金器運輸復雜得多,成本也高得多,而且風險也高得多。   作為東巢國的國君,伯聊卻很少待在東巢國,一切政事都是交給自己留在東巢國的家臣處理。   這個家臣是伯聊的侄子,也是一個宗室旁支。   家臣主政東巢國期間,不務農耕、不建水利、不修兵戈、不行祭祀,隻乾一件事,那就是買賣奴隸人口,把巢人賣到其他國家,榨乾巢人的財富,把巢人的財富運回欣國。   伯聊當然知道這種殘暴統治無法長久,但他從來也沒想過要在東巢國建立長久統治。   榨乾巢人,滋養欣人,這才是最終目的。   “巢人想要推翻我們的統治,我們不可能守得住,遲早會丟失巢國,所以我們必須加緊對他們的壓榨,在他們把我們推翻前,盡可能地壓榨出足夠多的財富。”   伯聊越是壓榨巢人,巢人就越是想要推翻伯聊,巢人越是想要推翻伯聊,伯聊就越是想要加緊壓榨,伯聊越是加緊壓榨,巢人就越是想要推翻伯聊,便人越是想要推翻伯聊,伯聊就越是壓榨巢人。   巢人想要反抗,但是又畏懼周人的軍隊。   巢國的丟失已經在意料之中,而七戎之地的攻略則非常順利。   欣國始終貫徹兩個原則:一,不主動乾預,等七戎人主動尋求幫助;二、鋤強扶弱,讓剩下的七戎人無法威脅欣國。   除了一開始被消滅的馳鳴氏,之後,又有三個氏族被瓜分消滅。   剩下的三個氏族,相互忌憚,都拚了命地巴結欣國,以尋求獲得欣國的支持。   戎丘封地也得到初步建設,人口上千,有籬笆,還有土墻。   不過,相比七戎之地的攻略進度,他更關心“軔國”“轢國”。   這兩個國家都是聖祖定下的南征目標,隻不過他們是周天子的封臣,又同屬於冀西諸侯,不方便下手。   幾個月前,當伯聊還在為欣文公服喪時,機會終於來了。   軔國國君薨後,軔子的君位原本傳給了嫡長子“穀”。   但是,“穀”的弟弟“扶”,卻在酒水中下毒,殺死了新即位的哥哥,篡奪君位。   周天子對此事不管不問,穆王已經不是第一次帶頭違背周禮了。   之前,伯聊忙著服喪,自然沒空管。   現在,喪期結束,也該對軔過下手了。   “軔國庶孽毒酒弒君,其罪不容,孤最是厭惡這等不尊周禮的卑鄙之人,今欲興仁義之師,為天子討伐不臣。”   在做下這個決定前,伯聊已經提前派遣使者去洛邑通告了周天子。   “讓欣君自行處理,為予討伐這不忠不孝之輩,予還要把精力放在征伐荊楚這件事情上。”   這是周天子的回應。   祭公當時嚇了一跳,對穆王勸諫:“自周公確立禮樂製度以來,禮樂征伐隻能自天子出,即便軔國國君犯下弒君之罪,也應當由天子征伐,欣君隻是諸侯,怎麼能代替天子去征伐其他諸侯?這豈不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這合乎周禮嗎?”   然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穆王向來我行我素。   周禮?想遵守就遵守,不想遵守就不遵守!   周天子自己帶頭不把周禮當回事,其他諸侯又怎麼會甘心被周禮束縛呢?   “欣君隻是代替寡人征伐而已,也得到了寡人的授權,所以不算違背周禮。”   “寡人沒空去搭理這些瑣事,還要籌備南征荊楚的戰事。”   穆王想要效仿昭王,南征荊楚。   自從幾十年前的昭王南征後,荊楚土著遭受重創,楚國趁機吞並了好幾個荊楚土著部落,國力增強了許多,居然斷絕了朝貢。   不過,這不是關鍵,楚國即便實力大增,也依舊入不了穆王的眼,穆王真正的目標是荊楚之地的銅礦。   這個時代掌控銅礦產地,就好比後世掌控石油產地,可以以此間接控製整個天下。   沒有銅礦,就沒辦法製作武器裝備,沒有武器裝備,就沒有軍事優勢。   沒有銅礦,就沒辦法製作高質量農具,沒有高質量農具,農田開墾的效率就很低。   沒有銅礦,很多生活器具也都無法製作,整個國家的文明水平都會降低。   隻要周王室牢牢掌控最大的銅礦產地,擁有銅優勢,天下諸侯就隻能老老實實聽話。   “天下諸侯之所以效忠王室,是因為他們懼怕王師,他們之所以懼怕王師,是因為王師的武器裝備,而不是什麼周禮,所以隻要控製荊楚的銅礦,周禮則無關緊要。”   這是穆王的心中想法,但他並沒有說出來,怕把祭公給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