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上善若水(1 / 1)

欣國一百零五年冬   弒君者“扶”被穆王下令誅殺,軔國先君“穀”的庶幼子“踿”即位國君。   踿隻有五歲,他即位之後,國中政事由欣君和一眾軔國宗室共同決定。   伯聊將自己三歲的女兒嫁給踿,成為軔國夫人,以促成兩國聯姻。   伯聊假軔國卿,但是當他要求“踿”贈送一些土地和人口時,軔國宗室們集體反對。   “欣君自詡周禮維護者,之所以攻打我們軔國,也是因為我們軔國發生了弒君篡位的事情,欣君為我們驅逐了弒君者,幫助我們軔國恢復了正統,我們感謝欣君。”   “但如今,欣君卻想要割走我們軔國的土地,奪走我們軔國的民眾,這也是為了維護周禮嗎?”   軔國宗室的話讓伯聊有些尷尬。   如果是欣聖公來處理這事,肯定不會像他這麼急,剛打完仗就想要吃肥肉。   “軔君年幼,予擔心其難以治理好軔國,故而暫時幫他治理這些土地和人口,你們多慮了。”   伯聊隨便找了個借口。   “有我們這些正直的卿大夫在,欣君還怕我們治理不好軔國嗎?”   軔國的宗室貴族們非常強硬。   “把他們殺了,再讓小國君割地。”惡阿蘭在一旁小聲建議。   伯聊搖搖頭,雖然他不如聖祖沉穩,但還是有分寸的,這種事要是乾出來,周天子不追究還好說,萬一周天子追究,那就完蛋了。   爭論來爭論去,最後,軔國宗室們隻是湊了一千個奴隸送給伯聊,當作伯聊幫他們驅逐弒君者的謝禮。   至於土地,那是一塊也沒有。   伯聊很是無奈,帶著軍隊離開了軔城。   “聖祖說得對,天子權威尚在,對其他諸侯的兼並還需謹慎,多多往蠻夷的地盤擴張才是正理。”   打敗了對方,卻不能吞並對方,甚至隻是要點好處都這麼難。   這一切,都是因為周禮。   而伯聊之所以崇尚(畏懼)周禮,是因為周天子的王師,以及周天子的號召力。   當然,也不是毫無收獲,起碼讓自己的女兒成為了軔國夫人,將來可以借助自己女兒來間接影響乃至控製軔國。   當年欣聖公留下的百年大計裡,轢國和軔國也隻是控製的目標,而不是吞並的目標,七戎和高塬才是吞並的目標,可見,在欣聖公的心中認為,起碼一百年內,周天子依舊有權威,周禮依舊是主流。   打諸侯雖然傷亡更小,但是打贏了也沒多少好處。   而打蠻夷,雖然傷亡更大、風險更大,但是打贏以後,就可以吞並對方,收益很大,這也是周邊諸侯能崛起,中原的諸侯反而衰落的原因。   在軔國身上沒能獲得足夠多的利益,伯聊便又打起了七戎人的主意。   回到欣邑後,立刻著手準備攻打山戎的戰事。   “向實力最強的綿氈氏征收他們一千頭牲畜,如果他們不給,就說他們背叛了聯盟,我們就聯合另外兩個氏族攻打他。”   伯聊的做法跟後世的“智伯”沒區別,用對方不可能答應的條件,逼迫對方反叛,然後出師有名,鎮壓叛亂。   一千頭牲畜,這可不是小數目,整個綿氈氏所有牲畜加起來也才兩千多頭,欣國一下子就要征收一小半。   隻要綿氈氏不是趙構,就絕不可能答應這種條件。   不過,伯聊又提醒一句:“通知嬋祿氏和蹙胥氏,他們也有份。”   這是他在想起欣聖祖的教誨後,才臨時對使者提醒的話。   有舍才有得,舍得放棄一部分利益,才能得到更多支持。   “維護自己利益,威也。”   “給予別人利益,恩也。”   “有恩而無威,則眾視女可欺,有威而無恩,則眾視女仇寇。”   “如果你隻顧著保住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別人的利益,就會眾叛親離,大家即便表麵不敢發怒,也會在心裡憎恨,等待機會復仇。”   “如果你隻給予別人利益,反而沒能保住本就屬於你自己的利益,大家就會覺得你軟弱可欺,不僅不會感恩你的付出,反而會得寸進尺,要求你付出更多。”   “天無恒,地無恒,人無恒。上善若水,治國無恒。”   “無,始也,生有,有者,生萬物,治國無恒,若始若無,無始之國,焉以有為治邪?”   “治國如垂釣,夫不爭,無恒為,則君國不死。”   欣聖公留下的治國教誨,時時刻刻提醒著伯聊,不要被自己內心的欲望控製,要反過來控製自己的欲望。   治理國家就好比釣魚,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能心急,不要強行乾預,要耐心等待,順其自然,人心欲望就如同江水,隻會滾滾向前,人力不能阻擋欲望,就好比人力不能阻擋江水向下流淌,利用別人的欲望,讓別人的欲望成為你成功的助力,就好比利用江水成為你乘舟一日千裡的助力。   “如果綿氈氏真的服軟,給了我們一千頭牲畜呢?難道真的要把其中的一大半都分給嬋祿氏和蹙胥氏嗎?”   使者也是一位宗室子弟,臉上滿是不舍得。   若是能獨吞這一千頭牲畜,那可太美了。   “就按我說的辦吧,聖祖有雲,上善若水,水不爭而縱橫。”   “與兩族約定,三個月後,族滅綿氈,共分其族。”   伯聊的命令吩咐下去,使者恭敬離開。   不過,伯聊依舊沒能達到欣聖公說的上善若水的階段,隻能算是半步踏入了這個階段。   如果是欣聖祖自己來乾這事,必須要等到三族之間的內部矛盾已經無法調和,主動前來尋找欣國幫助時,欣才會動手,這就叫“無為”“不爭”“上善若水”。   無為不是什麼都不乾,而是要控製自己的內心欲望,不要妄圖用人力去改變天地規律,要順其自然(也就是等對方主動前來尋找幫助,欣隻是通過貿易來加快這個過程)。   不然,強行發動對山戎人的戰爭,用自己的意誌來強行改變局勢,很容易翻車。   三族之間的血海深仇還不夠深,這個時候攻打綿氈氏,另外兩個氏族未必真心跟隨欣國而戰,萬一臨陣倒戈,那就是“智伯”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