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林平這個時候早已經算的上是三流高手,但林平卻沒有想著這個時候出去闖蕩江湖的意思。 江湖很有意思,所謂的絕世武功,所謂的邪教,所謂的中原大派,所謂的錦繡山河,他都想去看看。 但林平現在卻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先陪陪這位老人。 老人家在這種醫療條件落後的古代也算是長壽了,但並不高的內功修為並不能在壽命上有太多的提升,林平能夠看得出來他的生機已經在一點一點的凋落了,就算是用內力硬撐最多也就是三年的功夫。 因此林平大部分時候都會留在道觀裡麵,修行,練劍,和打掃衛生,也會幫忙點燈上供水和上香。 誦持功課和畫符那些林平是不做的,因為他不是道士,也沒有受籙,他隻是一個姑且算是被一個老道長收養的可憐孤兒。 道觀裡麵加上林平五個人,其實就三個算得上是道士,除了老道長之外,還有大師兄和三師兄。 二師兄誌向要走江湖,因此每日勤練內功和劍法,隻是資質著實一般,雖年長林平五歲,就算林平為其準備了些能增長修為的藥物,也沒有多少變化。 不過其本人在劍術修為上確實頗有一番造化,加上其輕功也算小有所成,因此在巨鯨幫那裡找了個幫忙運鏢的活,當個鏢師日子總歸是過得去,現在已經搬出去住了,聽說喜歡上了一個姑娘,打算過兩年求婚。 不過在空閑的時候也會回到道觀,林平正好也會讓其指導一下劍術。 林平的劍術資質很好,不到半個月就超過了師兄十年的辛勞,這可把師兄給整鬱悶了,讓林平給他請了半個月的飯才哄回來。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林平也隱晦的提起了,以二師兄的天賦,其實更適合耍刀。 劍這種武器,武林中人常用,方便攜帶,表明身份,而且即使在大街上待著也不會被盤查,但真要是與人正麵搏殺遠不如刀,要是在戰場上,幾個拿著長槍的小兵完全可以跟一個拿著劍的三流高手打的有來有回。 但是槍這種東西不可能隨身攜帶,拿著刀的話在外麵跑鏢也許會更加輕鬆點,安全也有些許保障。 至於說林平自己,知道自己的天賦很好,於是練習起來自然加倍努力,每天都能看到新的成效,劍這種東西果然有點忘不掉,拿著劍的大俠和拿刀的大俠那完全是兩個畫風。 不過他也不會因為天賦好而沾沾自喜,因為這種多種武俠世界所融合的東西,就算有他所熟知的劇情也一定變得麵目全非了,畢竟他在這個年代居然都還能吃到番茄炒蛋呢,想靠先知先覺那是絕對靠不住的,要當大俠,那就隻有靠自身的武功。 先前在那海上的時候,能連殺七個隻被反砍了一刀其實有運氣的成分在裡麵,那幾人膽氣先弱了幾分,不然真要是一擁而上的話,林平就算殺掉三四人也會被亂刀砍死。 這個就是對武功不精通的後果了,他想當大俠,但是不太想當死了的大俠,所以自然要多加修行。 畢竟搞工業化他搞不來,各種物化生的知識已經被他丟給老師了,火槍那種東西需要工業化,至於像精鹽這種東西,這個世界已經有了。 讀書做官,或者報效朝廷,這都不是他想要的,那種環境他不喜歡,但他又改變不了這個世界,於是隻能去做一些能做的,並且擅長做的事情。 春去秋來,寒冬酷暑,一年過後林平的劍也算是略有小成了,他在那些粗淺的套路上推陳出新,創造出了一門屬於自己的劍法,「寒影劍法」,就算是以此開個武館恐怕都可以了。 幾位師兄,包括師父都曾評價他的劍猶如寒風呼嘯而來,凜冽刺骨,若是練出了那練劍之人所渴求的劍意,就算是站在那裡都能讓人感到刺骨生寒。 但這也說明了些問題,武功是用來保護自己和保護他人的,而不是連同被保護的人也要傷害,他的劍光有殺氣,但守護的意味卻少了很多。 而且這門劍法容易讓它體內的陰寒之氣更盛,不加以控製反倒容易傷到自己。 老道長修為不高,對劍法也沒有什麼了解,但他知道無柄的劍容易傷人傷己,林平需要為這把寶劍套上一層殼,隻有在有需要的時候才能拔出來對敵。 山醫命相卜,老道長在醫術方麵頗有些研究,對於所謂的丹藥也有些了解。 煉丹是最要求靜心的,隻要有一點差池,丹藥就不會圓滿,容易產生丹毒,一點控製不好,可能就會直接當場炸爐。 畢竟是一個有內力的世界,所謂的煉丹當然不是手搓藥丸子,而是依靠內力讓藥液在丹爐中煉化直至凝聚成型。 林平以前不少溫養經絡的丹藥都是老道長給他煉製的,但是這門手藝卻一直沒有傳出來,而是緊緊攥在手裡。 這並不是自私,就算是一種特殊的傳承方式,千百年來都如此,老道長終究是這個時代的人,跳不出這個時代的圈。 這個年代的師父和弟子之間往往都會留幾手,隻有到了自己即將到達生命盡頭的時候,才會把那麼點東西傳出去。 老道長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個月,還是將這門技藝教給了幾位弟子,其中三師兄學的最好,而林平隻是初入門檻,因為他的心很難靜。 他是從一個文化,科技,娛樂都很發達的地方而來的人,就算這個這地方過去了很多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的心依然會經常回想起過去,靜不下來。 Eva,涼宮,石頭門,眾多的動漫,還有一些所謂的武俠,比方說倘若我們一擁而上,在真氣耗盡之前也未必能把我們全部殺光,這些名場麵時常在他腦海中浮現,就算是練著內力也偶爾會腦海裡想出一些歌詞。 師父有時候也會嘮叨他,說他就是想太多了,不像這個年齡的孩子,心有多靜下來,內心猶如一汪潭水的時候,他的功夫也就算是練到家了。 可惜如今連這份嘮叨都聽不到了。 稍微有點內力基礎的人,臨近死期的時候,感召都會特別強烈,甚至能精準到一柱香內。 道長離別之際正好四位弟子都在,簡單的安排了自己的身後事,隨後散去一身內力,就隻駕鶴西去了。 林平和三位師兄都沒有太多傷心,老人家是因為壽命的原因離去的,而且本身也算高齡了,這是喜喪。 林平又後在這道觀裡待了幾個月,直到15歲生日以後,他拿上巨鯨幫為他準備的路引,收拾完行李後,辭別幾位師兄。 此時是太和二年,登基不久的天子不僅要考慮北邊的金和元人,而且南邊的遼人也在蠢蠢欲動,聽聞高麗那邊又發生了政變,新上位的統治者似乎並不願意甘於屈於大宋之下。 而眾多武林高手以及門派又會在這一場去尋求怎樣的機遇,以及自己未來的立場。 但是這些都和現在的林平沒有關係,國與國之間的事情暫時還涉及不到江湖中人,眼下他需要考慮的,隻是那不遠處的蘇州城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