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下麵的留言:
“咋?狗嘴吐出來象牙了?”
這條評論收獲了200多個贊。
許鑫看著也好玩……
實際上,他現在對於“許狗”這種稱呼,基本都免疫了。
有時候瞧見了都不覺得是在說自己。
於是,他也跟著樂。
心說你大爺的……
然後就瞧見了一個話題:#許鑫北影上課#。
話題當然不在熱搜榜上。
哪有人天天有點小動作就隨隨便便上熱搜的?
他點進去後,就發現了不少關於自己的微博。
應該都是同學們發的。
說什麼的都有。
比如:
“許老師腿好長啊。”
“沒學到什麼東西,但感覺自己被上了一課。”
“許老師今天發表的關於對於演員最後殊途同歸的言論不敢茍同。努力到最後萬一一無所有該,那不還是一場空?”
“話說,娜紮學姐真漂亮啊。”
五花八門的言論,許鑫大概都掃了一遍後,陽陽手裡的半個饅頭也被姐姐坑的差不多了。
“爸爸,我還想喂魚……”
聽著兒子的哀求,許鑫關了手機,搖搖頭:
“不能喂了。魚魚吃太多會撐死的。而且媽媽還會打小手板的,可疼啦……”
一聽打小手板,都被打過的倆孩子立刻露出了膽怯的模樣。
畢竟……真的很疼呀。
而許鑫則趁著這個機會,把倆娃一邊一個,抱在了懷裡。
等倆孩子全在懷裡趴踏實了,他晃動著搖椅說道:
“爸爸給你們講故事聽好不好?”
“嗯!”
“從前啊,有一個女兒國……”
頭頂,月兒彎彎。
許鑫一邊搖,一邊給他們講女兒國女王和唐僧原本是神仙眷侶,最後被小三嫦娥撬走,唐僧和月兔私奔廣寒宮的故事……
賞月嘛。
正是應景。
快中秋了呢。
……
許鑫的第一節課,反響是有的,但並不算多誇張。
畢竟他沒講什麼實質性的東西,隻是跟見麵會一樣回答了一些問題。
但學校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開學第一周的新生校園剪影上麵,他的照片重點突出就一個字。
多。
學校看來也真是要宣傳,直接給了四張一版的規格。
但也就這麼一節。
而作為助教,他這學期的主要教學任務,其實是在大三大四那邊。
這不,9月下旬的時候,他在於珍的安排下,開始了一節大四的視聽語言課。
視聽語言是大課,不僅僅大四要上,甚至進修班的人也少不了。
而……如果說大一的新生對於許老師到底厲不厲害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的話,那麼,大四這些一小半在學習,多半時間都在進行自主創作的導演係的學生們,以及那些湊熱鬧旁聽的人們,才感受到了什麼叫做真正的專業。
……
“注意,有時候我們需要用讓屏幕消失的鏡頭,來更好的表達我們想要透露給觀眾的信息。比如2.35:1,或者2.39:1。但這兩種規格,會讓人眼的餘光,尤其是豎向空間還是會產生黑邊。
這時候,我們盡量,注意,我說的是盡量。盡量挑選不同的攝影機來進行拍攝。比如5孔的潘那維申、來調整豎向的空間。
給遠景的時候,屏幕豎向比例,並不會限製場景的收窄。但給近景的時候,或者室內拍攝,盡可能的要選擇更寬一些的比例……當然了,如果你能用IMAX,在用上配套的激光熒幕。那麼,4比3的比例呈現出來的效果會非常非常的震撼。
但切記不要過多展現這種固定比例的畫麵。始終保持一種固定格式,對影片鏡頭構成而言會顯得非常乏味。穿插著來,賦予鏡頭一種生命力,效果會更棒……”
……
“當你覺得一段鏡頭出現問題時,記住一個唯一能揪住真理的審視手法。也是我們的基本功。你覺得哪裡有問題,把片子拉出來。
每一個鏡頭,從結構而言,都要具備三要素,有沒有知道是什麼要素的?
……非常好。沒錯,是必須要有開頭、中間、結尾。一旦你覺得鏡頭不對,你就開始掐。哪裡是開頭,哪裡是中間,哪裡是結尾。然後去思考,在這一幕畫麵中,我需要的是鏡頭到哪一個階段時,表達出我特定強調的內容傳達給觀眾。
記住,這是最有效的方法……當然了,如果作為導演,連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想要傳達的東西是什麼,甚至你都不知道你拍攝這段畫麵的意義,那就當我沒說。
切記,電影裡的每一個鏡頭,都是有用的,就像是我們人體不會有無意義的器官一樣。”
……
“其實這裡我們可以引申出一個題外話。那就是盡可能的去挑選你能駕馭得住的攝影機。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用75MM的15孔膠片,你會發現它的最近對焦距離很遠,法蘭距高。你拍的特寫就很困難。
而這時候我們就要考量給出特寫的環境因素。你是在室內?室外?深處環境如何?是否要和周圍的虛化背景相呼應?
如果你暫時沒有答案,那麼好,重復我之前說的方法。把一段鏡頭拉出來,開頭、中間、結尾,一段一段的去切。找到你想要表達的東西後,確定自己到底要把它拍成一個什麼樣。
切記,拍電影不是炫技,無論是什麼樣的鏡頭結構,最終都是為電影而服務。”
……
和大三大四的導演係同學們上課,就不需要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了。
講乾貨。
講實在的。
怎麼講?
就這麼講。
不需要拉一部片子出來。
那太幼稚了。
都大四了,自己該掌握的東西都掌握的差不多了,許鑫很清楚這群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他們或多或少已經開始孵化自己的第一個項目。
無論是什麼故事,他們都需要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從0開始統籌,規劃,先編好一個故事,設置好整體框架,找到一臺攝影機……以及一些誌同道合的夥伴,甚至是一些“投資”等等。
而在這些環節中,如果沒有一支技術成熟的劇組帶領,那麼勢必是兩步一坎兒,三步一坑。
許鑫要做的,就是最大可能的幫他們減少這些誤區。
俗稱:避雷。
而這方麵的解釋,就是他在臺上講,下麵學生在聽。
積累了足夠多的知識,這些大四的導演聽的津津有味。
可對於那些來湊熱鬧的大一、大二的學生而言,許鑫講的就像是天書一樣。
什麼……畫麵比例?
什麼……幾孔幾孔?
懂麼?
多多少少知道和膠片尺寸相關。
可腦子裡卻空空如也,根本沒有任何概念。
聽不懂。
但……
看著那些大四的學長那如同開蒙大悟一樣的表情,又覺得許鑫說的很厲害。
而等一節課結束,當他們對這些學長問道:
“學長,你感覺許老師講的怎麼樣?”
所有人的回答都出奇的一致:
“真厲害!”
當然了,這是比較正統的說法。
更直觀的是:
“牛比。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
或者再直白一些:
“真特麼牛比!”
這些人,算是知道許鑫為什麼年紀輕輕,就能取得如此成就了。
以前隻是覺得他拍電影很厲害。
可今天這一節課……
得。
人家成功的關鍵,都特麼在這些別說外行了,內行都很容易忽略掉的細節裡。
真特麼牛逼!
這章關於電影講課的內容,是在網上找的資料自己總結的,不見得對啊。千萬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