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到時候把這件事一捅出去,什麼“你給黃小明的條件是XXX,怎麼到我這就成了XXX”這種,那兩邊都不好看。
雖然這種發言很低情商……但人家告不告訴你和肯不肯告訴你又是另一碼事了。
這才是兩口子驚訝的原因。
這是把底牌都亮出來了?
這麼推心置腹的?
要麼說聰明人想的都多呢。
聽到了黃小明的話後,雖然楊潁用一種“大哥你在乾啥”的眼神看著男友,但許鑫想的是“樂視的前景並不明朗,要不要提醒他,提醒能換來什麼?”,而楊蜜想的則是“他透露這個,是想開誠布公的和我聊哪方麵的事情?跨圈?示好?還是想要做資源交換?”。
本質上倆人想的都差不多,但細微之處,還是有挺多不同的。
不過,楊蜜選擇了閉嘴。
這件事怎麼處理……得看老公的態度。
老公要是覺得沒什麼,那她就跟著聊。如果老公不想告訴對方一些事情,那她最多說些雙唯的事情,再多的絕對不會透露半分。
畢竟,充其量,黃小明這體量……對她而言,太小了。
“啪嗒。”
許鑫點了一顆煙。
“師兄,你很看好和樂視的合作?”
“師弟你的看法呢?我是很看好。雖然咱們這邊的各種體係都很成熟了……但作為外來資本,先入場的人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他們的動作很快,從去年開始布局時,就已經有所小成。今年的目標更大。
師弟,你不是還出過一篇論文麼,就是講這些年演員越來越多的那個。我還看過……我想著是,單從演員方麵來講,基數越大,競爭越激烈。你看我是77年的,你看我今年都36了。肯定得考慮一下轉型的問題了。”
許鑫其實挺奇怪的,覺得自己這個師兄這麼推心置腹,他有點不適應。
但莫名又挺懷念。
不自覺的就想到了李菲。
當初在橫店那次吃飯,那時候坐他身邊的人還是李菲呢。
大家聊的其實也挺痛快。
還真是有點物是人非的意思。
不過,他也算聽明白了。
說白了,對方應該也感應到了互聯網資本入場,可能會引起一場娛樂圈的洗牌……或者說變化。
就如同他說的那樣。
他36了,單純的做演員……其實紅也紅不到哪去,天花板已經到了。
錢也賺了不少。
所以想轉型做金字塔尖的那一撮人了唄。
“師兄覺得這是一場豪賭?”
判斷出了黃小明的心思,他直接問道。
黃小明笑道:
“對我而言,可以說是的。畢竟我現在自己也在做投資,而且從影視方麵而言,樂視做的確實不錯。”
“可我要說我其實不看好他們的未來,你信麼?”
“……”
黃小明一愣。
楊潁下意識皺起了眉頭。
而楊蜜則是輕飄飄的瞄了老公一眼。
就見許鑫微微搖頭:
“其實不瞞師兄你說,不僅僅樂視在找我,阿裡、滕訊也都在找我。不僅僅找我,逆風、雲圖,他們也在接觸。甚至有的人乾脆就想要直接成為我的股東了。第一,他們確實不缺錢,第二,他們的用戶確實非常多,用他們的話……怎麼說來著?”
見老公看向自己,楊蜜便說道:
“轉化率。”
“對對對,就是這個詞。按照他們的說法,他們有著非常恐怖的潛在用戶群,而這些用戶群是都可以轉化成潛在的電影消費者。並且,他們還有個什麼……數據模型,大概意思就是能分析出來觀眾看電影的口味,需求,喜好,然後可以定製他們喜歡的作品。
咋樣?聽上去不錯吧?
但師兄想過沒,電影,電視劇,能被化為藝術範疇,肯定是有它的原因的。而藝術什麼時候可以被量化了?能被量化的東西,幾乎都是工業流水線的產品。就好像歌曲一樣。為啥輪子的歌能成為經典?而有的歌你連聽都懶得聽?”
說到這,他一攤手:
“我覺得就是這個道理。我不否認他們有錢,互聯網很厲害,甚至他們的數據模型什麼的很專業……誠然,人民喜愛的,就是文化藝術。但我覺得兩者的關係不應該是這樣的。一旦,大家對這種按照口味定製的工業化產品產生疲憊之後,一定會產生逆反心理。包括樂視在內的互聯網公司所謂的這些數據模型之類的,一定會失敗。”
他這話幾乎可以用斷言兩個字來形容。
可說完之後,一旁的楊潁卻忽然來了一句:
“但至少也會繁榮一段時期吧?”
“……”
許鑫無語了……
心說你有病吧?聽不懂我說話?
而楊蜜卻反問道:
“但你考慮過他們犧牲的是什麼嗎?”
楊潁一愣。
犧牲?
能……犧牲啥?
她想了想,絞盡腦汁的開始分析。
互聯網公司進入影視圈,大手筆花錢,大筆資金投入……最後失敗……
犧牲了啥?
忽然,一個答案在腦子裡閃過。
什麼啊,就這麼簡單?
“錢!”
她直接給出了答案。
異常篤定。
“……”
“……”
許鑫和楊蜜齊齊嘴角一抽。
那夫妻相,合到一塌糊塗。
許鑫心說你特麼可真是秀到我了。
這麼簡單的問題,稍微動點腦子都能想明白的事情,1+1=幾,明明等於二,你卻給我來了個3.1415926?
楊蜜還看了一眼黃小明。
心說你女朋友蠢,你總該能想明白了吧?
卻發現對方同樣皺著眉頭……
楊蜜一下子就絕望了。
不過……
楊老爺心善,看不得蠢人。
所以給出了正確答案:
“是咱們的未來。”
接著無視了楊潁那納悶的目光……
她不懂是正常的。
一定不懂。
懂才怪呢!
於是自顧自的解釋道:
“是影視圈的未來。我這麼說吧……baby,你就當西北圈往臉上貼金。你想想看,從07年開始,西北圈每年都在盡全力的給影視圈輸出高質量的影視作品。而每一年咱們的電影市場都是以二三十億的增量在增加。
這說明什麼?
說明觀眾逐漸認可了影視這種娛樂方式……
培養市場,培養觀眾習慣,消費意識,很難的。你需要用一部部優秀的作品,根植到他們的內心裡麵去。而現在電影市場的消費增長,是咱們無數電影人努力的結果。
可下一個階段,這些互聯網公司入場,他們不花費任何代價就拿到了觀眾的認可,然後……像是我老公說的那樣,在幾年時間裡消耗掉所有觀眾對於影視的好感度,用工業化生產,毫無特色的影視作品把無數人的努力消耗光……
他們成功與失敗不去討論,單說這條路線,當大量同質化、工業化的作品出現,消耗掉了所有觀眾內心的好感度時,作為投資者,他們可以瀟灑離場。
可你想過我們這些選擇了影視圈,選擇了導演、演員、乃至工作人員的從業者,將會麵臨怎樣一種寒冬麼?
他們走了,我們怎麼辦?
再繼續重新開始培養觀眾?
修修補補觀眾們那顆千瘡百孔的心?
那時候我們這些上了歲數的“老家夥”還做得到麼?而那些成長在這個時代,已經習慣了互聯網模式,不再精修演技,或者徹底浮躁起來的演員流入到市場裡,對觀眾真的負責麼?
到時候我們又該怎麼辦?”
說這些話時,楊蜜情真意切。
這會兒不是喝酒。
也不是朋友閑聊。
而是她作為演員,作為影視從業者,向一個還不自知,甚至毫無自覺性的演員的一種說教。
是的,沒錯。
就是說教。
甚至她還很確定,對方不會聽得進去。
但……她必須要說。
就像是老師明知道講課時會有學生在講臺下睡覺,但老師仍然會講下去。
因為總有人在聽。
聽著這些知識點。
而對於差生,或許他聽不下去。
但萬一有一天醒悟了呢?
他萬一想到了老師曾經說過的話,或者在可以決定命運的中考、高考上麵,偶然想起老師好像在課堂上講過的知識點。
通過這種知識點哪怕多做對了一道題,沒準這一道題的3分,就能幫助他跨過民辦的那條線……或者躋身於相對自身而言更好的那一所學校。
還沒上過大學的人不會明白大學好壞會對自己有著怎樣的影響。
哪怕老師們幫他分析,他也不見得會懂。
甚至當知道名校與民辦的差距時,那會兒已經為時已晚。
但……
能救一個,是一個。
這就是楊蜜的想法。
這兩口子能不能聽進去,她無所謂。
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甚至她知道自己預測的都不一定對。
可誰讓自己是個悲觀主義者,凡事喜歡先考慮最壞的結果呢。
而她說完後,便扭頭看了一眼老公。
發現老公也在看著她。
眼裡隻有一種情緒,叫做安全感。
不是男女之間,而是誌同道合的夥伴湊到一起,可以把後背互相靠上去的安全感。
於是,雙金影後給出了自己的回應。
嘴巴不動,臉上的表情也異常平靜。
隻是……
許鑫看到了。
她在笑。
她的眉眼,在笑。
一閃即逝。
可卻印到了他心底。
而就在楊蜜發動演技的時候,楊潁心裡的想法卻很簡單。
蜜姐說的道理,她懂麼?
當然懂。
自己又不傻。
隻是……
雖然自己並不認為自己是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但聽到了這一番話後,她的第一想法卻是“你又不缺錢,你當然可以杞人憂天了”。
甚至她都沒想過“杞人憂天”用在這合適不合適。
而第二個想法則是:
“犧牲未來?我連“現在”都不存在呢,未來跟我有啥關係?”
我先過好現在得了。
沒準,我到你那一步的時候,考慮的比你還周全呢。
人總是要現實一點的嘛。
連現在都沒有,談何未來?
(因為作者說今天要推書,所以我把話寫在這裡了。楊潁的一係列鋪墊,黃小明的鋪墊,其實都是作為反襯,在下一個階段裡發揮作用的。
不過我之前設定的人設很簡單,就是一個沒頭腦的人一頭紮進去,最後灰溜溜的離開。
開書時,她的人設就是這樣。
但寫著寫著,我就覺得楊潁這個角色還能繼續挖一些。雖然劇情主線不變,但從互聯網階段開始的章節起,到現在,一方麵是給大家講清楚故事之中,許楊倆人的觀點,以及在這個階段初期,互聯網、影視圈、以及“清醒者”三方的想法,讓大家知道互聯網入場並非隻是單純的“資本”論。
甚至我現在看到那些自媒體動不動就“資本資本”的,覺得特別無語。
誠然,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從《資本論》角度而言,它會造成貧富分化。但書裡麵也肯定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實現了一定的社會分工。這點是無法否認的,並且,資本也並非原罪。
所以,在看完了兩卷資本論後,我就覺得,楊潁這個角色可以挖的更深一些。
可以作為一種“現在重要還是未來重要”,類似《白馬非馬》的哲學意義上的人物。
莎士比亞說過: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聰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為他用全副的本領證明了自己的愚笨。
在結合了現實與書中角色的人物設定後,我覺得這樣來塑造會更有趣一些。
與她戲份多與少無關,而是一麵鏡子。大概就是這種意思。
囉嗦的多了些,各位見諒。明天一萬二更新恢復成長哈。)
友情推書一本《英倫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