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入夜之後的慈慶宮中,突然傳出了一道夾雜著怒氣和不敢置信的聲音。 “你讓瞻墡出塞?你是吃多了撐的,身上的油排不出去蒙了心了是吧!?” 看著麵前一臉無奈的丈夫,再看看旁邊滿臉都寫著與我無關的小兒子,張氏隻感覺自己氣血上湧。 對於已經年過不惑,半隻腳都跨過知天命門檻的張氏來說,生育雖然不是全無可能,但也不亞於是天方夜譚了。 所以,她一直都對朱瞻墡這個小兒子寵溺有加,哪怕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算得上是溺愛,但仍舊是不可收拾。 如今聽丈夫說讓小兒子出塞,親自監督糧草運送一事,這讓張氏怎麼能接受得了? 張氏是太子妃,所以她了解很多別人不了解的事情,除此之外,她還是一個丈夫常年監國的太子妃,所以她知道的事情遠比尋常的太子妃更多。 永樂七年,韃靼殺明使郭驥,永樂八年,韃靼伏擊大明北伐大軍,致使大明一公四侯戰死沙場。 或許這些事情已經太過遙遠,但是還有更近的。 永樂十九年,也就是去年,韃靼圍攻大明北方重鎮興和所,殺死大明指揮官王祥。 這一切的一切,無疑不在說明著大明和北方草原之間的關係緊張到了何等的地步。 換個角度來說,張氏很清楚如果能夠擊殺甚至是俘虜敵方儲君之嫡子,能給己方將士的士氣帶來多大的提升。 …… “娘,您就放心吧。”眼見自家老爹擺不平,朱瞻墡趕忙站了出來。 “他們沒那個膽子的。” “孩兒雖然隻是父親的嫡三子,但理論上來說也是有承襲父親位置的可能的,能夠與我們大明斡旋這麼久,那就證明阿魯臺不是什麼蠢笨之輩。” “最起碼他也應該知道,如今他和我們大明還算得上是有和解的可能性,就算是賭一把我們大明所謂的仁義,他也不會做出太過激的行為。” “但如果動了孩兒,那我們大明是會和他不死不休的。” “哪怕是為了麵子而妥協,最終的結果也不是他能夠承受的。” “是啊。”眼見自己的妻子有動搖的跡象,朱高熾趕忙開口幫腔。 “再說了,我也不是什麼狠心的人,我會閑著沒事兒讓自己的兒子去冒險嗎?” “之所以讓瞻墡去是因為有他不可不去的理由的。” …… 朱高熾雖然開口幫腔,但卻沒有解釋的很詳細。 後宮不得乾政,這是規矩,雖然太子妃沒少幫朱高熾的忙,甚至是在政事上,但那都是在私下裡。 現在雖然是在慈慶宮,但免不了隔墻有耳。 朱高熾可忘不了那一次他的好二弟是怎麼告狀的,當時整個東宮的屬官都被關進了詔獄裡,雖然後來陸陸續續的放出來了,但仍有一個楊溥還在詔獄裡呆著呢。 不過,朱高熾還是有些擔心,不是擔心被人聽去,而是擔心這不足以說服自己的妻子。 但是,顯然他是多慮了。 …… “閃一邊去!”看著麵前的丈夫,張氏沒好氣的扔了個白眼過去。 她雖然是個婦道人家,但成為太子妃這麼多年,甚至幫著皇帝老丈人管理後宮,就說明張氏不是個平庸的女子。 大明上下近三百年,唯一一個五全皇後不是吹的。 “你也不是小孩子了,以前在京中也就罷了,有爹娘幫襯著,但這次是出塞,不可任性,知道嗎?” 看著麵前的小兒子,張氏有些心疼。 對於這個兒子,她一直以來都是按照她心中所想的孩子模樣去養育的。 作為太子妃,張氏知道自己的大兒子要走什麼路,也知道自己的二兒子將會是預防萬一的替補,唯有這個三兒子才是唯一有可能真正作為一個孩子成長的。 因此,對於這個最小的兒子,張氏一直都是予取予求。 他要出宮,張氏滿口答應不說,還特意安排人保護他,甚至為此不惜壞了規矩,在小兒子五歲的時候就為他組起了一支護衛。 他要經商,張氏沒有半句反對,甚至還幫著他瞞著自己的丈夫,雖然知道瞞不住,但還是盡可能的讓兒子高興。 但現如今,眼看著這個小兒子也要為了所謂的江山社稷而犯險,張氏的心中隻有止不住的疼痛。 然而,她卻不能反對。 因為她知道,她和尋常的母親不同。 她,太子妃張氏,先是大明的太子妃,然後才是她兒子的母親。 …… “放心吧,娘,我會帶著朱平和朱安他們的。”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看著麵帶不舍的母親,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朱瞻墡深吸一口氣,開口寬慰著自己的母親。 朱平和朱安,是太子妃從錦衣衛那裡挖來的幼軍,自朱瞻墡十歲的時候就跟隨其左右,是太子妃,也是朱瞻墡最放心的人。 “您吶,別想那些有的沒的。”看著母親強忍著不流淚的樣子,朱瞻墡連忙跑到母親身邊,扯著母親的手安慰了起來。 “孩兒的商隊也參與了此次北征糧草的運輸,而根據孩兒所了解到的消息來看,眼下大軍頂多也就到應昌。” “那可是應昌啊,對於如今的大明來說那不過是剛剛出塞,韃子們就算是知道此次的糧草運輸是由孩兒親自押送,就算是他們認為殺了孩兒能夠影響到大軍的士氣,可他們敢嗎?” …… “少跟為娘貧嘴!”太子妃聞言沒好氣的拍了兒子一下。 但不得不說,朱瞻墡的安慰很有效果。 “知道你對這次出塞有信心,但你還是得記住了,這不是在宮中,甚至不是在京中,這是要出塞!” “就算是你不為自己考慮,不為爹娘考慮,你也得為大明千千萬萬的百姓考慮,知道了嗎?” “知道了知道了……”朱瞻墡拉著母親的手不斷地搖晃著。 這種舉動對於朱瞻墡來說有些幼稚,但對於太子妃張氏來說卻正是一個孩子的模樣。 …… 看著麵前朝自己撒嬌的孩子,張氏無聲地嘆了口氣。 一直以來,她最不想的是讓這個小兒子和國家大事民族大義沾上關係,但她沒想到,有朝一日她竟然要用這些來叮囑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