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章:老虎咬刺蝟(1 / 1)

朱棣從來都不是矯情的人,溺愛這兩個字也從來都不會出現在他的身上。   誰都知道,朱瞻基是朱棣最看重的繼承人,對其的看重程度甚至遠超太子朱高熾,可以說朱棣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朱瞻基的身上。   但是,就是如此看重的繼承人,朱棣也敢在戰場上讓朱瞻基帶兵做先鋒。   而且,他鍛煉繼承人的決心遠超人們的想象。   別的不說,就說永樂十二年那次,雖然是李謙鼓動朱瞻基率兵追敵,最終導致朱瞻基在九龍口被瓦剌騎兵圍堵,險些喪命。   但朱棣對朱瞻基的重視程度誰不知道?如果沒有朱棣的默許,李謙敢讓朱瞻基如此涉險嗎?   然而,今日的朱棣,再次刷新了人們的想象。   此次補給的糧食是五皇孫朱瞻墡所出的消息已經傳遍整個大軍,然而就在第二天,也就是今天,朱棣卻讓朱瞻基帶著從未上過戰場的朱瞻墡,一同追擊敵人。   大明太子朱高熾一共三個弟子,如今兩個在戰場上,而朱棣卻一股腦把這兩個都給派出去了?   這讓人們無法想象。   ……   另一邊。   軍令重如山。   說卯時出發,那就是卯時出發,容不得片刻耽誤,而朱瞻墡也是第一次穿著如此厚重的盔甲騎馬。   坐在馬背上,朱瞻墡死死地夾著馬肚子,盡可能的讓自己的屁股遠離馬鞍。   跑了有多遠了?朱瞻墡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距離老爺子定的目標還很遠,而他的屁股現在就已經有疼痛感了。   朱瞻墡不是不會騎馬,但是會騎馬不代表常騎馬。   他是大明的五皇孫,是自幼在蜜罐子裡泡大的,再加上久居皇宮,所以但凡出門,朱瞻墡都是乘坐鋪著軟墊的馬車,要麼就是軟轎。   眼下這種高強度、長距離的騎馬,他還是第一次。   ……   “報!”   在三千營前進方向的左側,一匹健馬飛速奔來,順著先鋒軍轉了個圈後才來到了朱瞻基右側,被三名騎兵隔絕在外。   “稟太孫殿下!西方向二十裡處發現韃子蹤跡!”   “再探!”朱瞻基控製著胯下戰馬速度不減,同時沉聲喝到。   “是!”   “朱勇!你先在此等候,等與左右掖軍會合之後再前進,我會讓人在沿途給你們留下記號!”   “是!”   “傳令全軍!循敵蹤跡!向西行進!”   “是!”   ……   一連三道命令下達,十餘騎脫離大部隊,要麼提速全力向前,要麼降速脫離大部隊,整個三千營沒有任何的慌亂。   對於一人兩騎甚至是三騎的三千營來說,在全力奔襲的情況下如此井然有序,由此就能看出三千營的紀律,也多少能夠看出三千營的戰鬥力。   ……   “跟上來!”   朱瞻墡原本想隨著自家老哥下達命令,有士兵聽命離開大部隊的時候隨著離開,但奈何三千營的訓練從來都是井然有序的。   朱瞻墡算是個異類,而他這個異類一動,就帶動著整個三千營的前進隊形發生了變化,所以朱瞻基第一時間就發現了。   “爺爺讓你隨我一起追擊,不是要為難你,而是要平息文官的不滿。”   “我大明朝的穩固,文臣武將缺一不可,而你昨日的話無疑是給武將打氣,壓製文臣。”   “爺爺深知這一點,所以才讓你隨我追敵,因為你是皇孫,文臣們不會太過分,再加上你平日裡養尊處優是誰都知道的,所以經此一事便可平息文官不滿,也讓武將收斂。”   “我知道你難受,但難受也得忍著。”   “生為朱家子孫,即便你不是我,不需要承擔那麼多,但你也有你必須要承擔的責任!”   ……   一邊控製著胯下戰馬,一邊聽著自家老哥的“教育”,朱瞻墡的白眼都快翻上天了。   他哪裡不知道這是老爺子的均衡之道?要知道他可是玩兒商業的,正所謂殊途同歸,打一棒子給一個甜棗兒的法子朱瞻墡也不是沒用過,也沒少用。   因此,他不是不滿,也不是忍不了,而是在後悔!   後悔自己乾雞毛要趟這攤渾水,昨兒個讓老爺子自己煩惱不行嗎?自己明明是個運糧的,操這個心乾雞毛!   然而,後悔之所以是後悔,就是因為這都是無法挽回的。   屁股的疼痛已經開始朝著麻木的方向轉變,朱瞻墡咬了咬牙,雙腿猛地一夾,催動胯下戰馬跟上了自家老哥的速度。   ……   日漸西沉。   臚朐河畔,喬巴山下。   朱瞻墡坐在馬背上,看看麵前的喬巴山,再看看地上被踩得不成樣子的草原,最後看了看喬巴山南邊的隘口,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三千營,大明的王牌部隊之一,可以說在騎兵方麵的資源,大明首先都會傾注在三千營的身上,剩下的才會給到五軍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而每年耗費大明大量人力物力的三千營顯然並沒有辜負老爺子的期望。   阿魯臺素來是以滑溜聞名,算上這一次,老爺子已經是第三次禦駕親征了,如果再算上此前韃靼掠邊時與大明的沖突,大明與阿魯臺交鋒的次數已經超過五指之數了。   但即便如此,明軍卻從未能夠做到擒獲阿魯臺,甚至俘虜都很少。   比如這次北征,從出發到現在已經五個月了,明軍所取得的戰果不過是十餘名俘虜,然而這些俘虜還不是阿魯臺麾下的士兵,而是兀良哈三衛支援阿魯臺的。   但現在,三千營卻做到了,他們死死地咬住了阿魯臺的尾巴,直到把阿魯臺逼進了這喬巴山的山坳裡。   可問題也隨之而來。   喬巴山中間的山穀可以說是四麵環山,唯一的入口就是南邊的這個小隘口,最重要的是這裡還是在臚朐河畔,有一條溪流發源自喬巴山的山穀內,匯入臚朐河。   很明顯,阿魯臺是打定了主意要用拖字訣。   明軍如今並不知道阿魯臺有沒有在這喬巴山內安排一些口糧,但即便是沒有,光憑著殺馬也能扛上一到兩個月,再加上山穀內有溪流……   一個月可以,但如果是兩個月……明軍還真耗不起。   先不說時間馬上進入七月,草原將要進入白天酷熱晚上寒涼的時期,就說糧草的消耗,明軍就拖不起。   要知道,糧食運到戰場,損耗要超過兩成,也就是說十萬石糧食,光是在運輸途中就得消耗和損耗超過兩萬石。   怎麼可能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