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道經的秘密(1 / 1)

夏祇 希厘 3182 字 2024-03-21

“前輩,三十年前那一戰,到底因為什麼?”眼見兩人之間已經有了基本的信任,姚清便問道。   說實話,一直到今天,他都對三十年前那一戰有點疑惑,明麵上的原因自然是五大宗門侵犯虞朝土地,虞朝奮起反抗,當年大衍神宗是虞朝國教,身前其中,獨抗五大宗門,最後灰飛煙滅,虞朝也丟了外九州。   但更根本的原因卻不一定是這些,就是宗佑棠也有些說不清楚,因為數百年來宗門與世俗王朝一直都相安無事,避世的避世,入世的入世,有著某種最基本的默契。   怎麼偏偏到了那時候就出現意外?這背後必然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難不成是因為大衍神宗大舉入世、成為虞朝國教後,打破了某種默契,從而引發五大宗門的不滿?   可為什麼上古四宗會作壁上觀,而且五大宗門依然步步緊逼、步步蠶食?   大衍神宗的入世可以說是一個引子,但絕無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   所以姚清才有次一問,還有什麼方法比問當事人更直接的嗎?當然沒有!   “三十年前那一戰?”老者聞言,頓時有些恍惚,眼裡更露出無限瘋狂。   就在姚清越來越擔心他會不會直接崩潰時,老者突然又安靜下來,閉上眼長長吐出一口氣,良久才重新睜開眼道:“即便三十年過去了,依然是意難平,讓小友見笑了!”   姚清搖搖頭,沒有說話。   “小友覺得何為修行?”老者問道。   “凡人借助天地元氣,躍進超凡。”姚清想了想,簡單說道。   “不錯,天地元氣是關鍵,凡人則是基礎,超凡為目標。”老者看向姚清的目光充滿了贊賞,話鋒一轉又道,“但為什麼修行隻能成為少數人的行為?”   姚清不由一愣,倒不是說這話有多麼的驚世駭俗,而是有些意外會在此時此地聽到這種話。   畢竟他的理想就是建立一個人人都能修行的盛世,由個體行為進化為修士文明,實現文明的躍遷。   沒想到數十年前的大衍神宗就有此想法了,或許這正是雙方緣分的前奏。   “神宗當年成立本身就是一個意外,是一場算計。”老者嘆道。   “意外?算計?”姚清忍不住出聲,“誰這麼大手筆,能以《太微道經》進行算計?”   “在那人眼裡,《太微道經》又算得了什麼!”老者搖搖頭,“說到這裡,小友修行的也是《太微道經》,可為什麼感覺跟我等不一樣?”   這是他心中一個極大的疑點。   “其實...”姚清猶豫了一下,“想必前輩們修行《太微道經》之時,應該能感受到,此經雖然玄妙,但似乎隱隱約約少了些什麼,對吧?”   “少了些什麼?”老者皺起了眉頭,之前不曾注意,也無人注意,現在回頭想想發現確實如此,道經上總有些地方感覺難以琢磨難以入手,甚至還不如從道經引申出來的其他道法,若非如此,他們也不會傾盡全力去推演《天樞至法》。   “因果之力!”姚清還是說出了口,當初在岐山上他沒有說,此時卻感覺也沒有什麼不可說的,他甚至有些迫切的想說出來,想聽聽旁人的意見。   “因果之力?”老者有些不解,“世間萬物的變化與發展,說到底皆基於因果,如果因果有力,那又該是什麼?怕是僅次於天地元氣的本源之力吧!”   “此事晚輩也不是那麼清楚,隻知道機緣巧合下晚輩能夠吸收這種力量,之後《太微道經》便脫胎換骨、突飛猛進,顯露出其真正的玄妙之處。”姚清道。   “那小友又如何知道這種力量就是因果之力?”老者反問道。   “知即是知!”姚清也沒法說明白,隻能模棱兩可道,畢竟“因果視界”本就很難言明。   老者陷入了沉思。   “《太微道經》中的‘太微’兩個字,雖然是星官名,但這裡的含義肯定不是如此,太者,極大也,微者,極小也,極大與極小,變化之道也,《太微道經》本就是變化之道,因果亦如此,所以才需要因果之力的輔助。”姚清邊想邊道。   這也是他一直以來深思的一個問題,雖然看上去確實如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心深處反而更加疑惑。   “或許小友的理解是對的!畢竟已經走通了變化之道,而我們則認為《太微道經》是微觀之道,可惜沒有走通,隻能另辟蹊徑,推演《天樞至法》。”老者嘆息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即便是麵對同一件東西,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理解,談不上對錯。”姚清道,雖然他覺得變化是一種狀態,已然包含了微觀和宏觀。   老者點點頭,倒也沒有糾結此事,隻是道:“道法暫且放下不提,想必小友也知道,《太微道經》自有神異,否則也不會有大衍神宗的今天。”   “前輩的意思?”姚清問。   “當年大衍神宗成立,源自於無意間得到《太微道經》,這裡的‘無意’便是一人放下的餌,想要借大衍神宗掌控世俗。”老者冷笑道。   “掌控世俗?這又是為何?”姚清不解道,總感覺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若不以文明計,修士本就在避世,為什麼要反過來掌控世俗?   “誰又知道呢?不過我們跟那人打交道這麼久,倒也猜測出了一二,可能是在尋找某種東西。”老者有些不確定道。   尋找某種東西?姚清心下奇怪,什麼樣的東西值得如此大費周章?能算計大衍神宗的存在,至少也應是元神之境,一眼即可映照大千,連他也無法找到,反而用最笨的辦法,會是什麼?   難不成是“山河鼎”?姚清心中突然一跳,“山河鼎”的存在明明很多人都知道,還是說無人知道這就是那人想要的東西。   “隻是那人並不知《太微道經》的神異之處,反讓神宗洞悉了背後的算計!”老者續道。   姚清聞言,倒是想起當初岐山上傳承者所說的話,《太微道經》可以自己選擇傳承者,那人看似在算計,實則一切都是《太微道經》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