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謀劃(1 / 1)

夏祇 希厘 3124 字 2024-03-21

詹知行冷眼旁觀,心裡倒沒有多少意外,初來夏州,你不給這些人下馬威,這些人鐵定會給你一個下馬威,這是雙方在權力與話語權上的一種角力,如果是普通官員上任,少不得要用一些手段,溫水煮青蛙,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權威。   所謂權力來自於下屬就是這個道理。   而想要進一步大刀闊斧地改革,重新分配利益,單憑這個還不成,想要那些士紳割肉,必定會遭遇最為強烈的反抗,這時候就得有暴力機構支持,也就是兵力,否則地方官員盤根錯節,政令無法通行,再好的經也要被歪嘴和尚給念歪了。   可偏偏姚清是修士,更是“顯聖”之境的修士,神念無所不達,法力無所不至,一人成軍,可以全知全能,可以鎮壓一切,根本就不是一個維度上的存在,這些人又哪裡有反抗的可能?   詹知行一向討厭官僚,也知道這個世上因為修士的存在,官僚已經成了最沒用的東西,他才把一些心思都放在解析超凡力量上,此時自然沒有什麼意外,隻會覺得姚清做得對、做得果斷。   隻是有一點,夏州當今的情形其實並不樂觀,姚清所提出來的三條措施能給予人信心,亦能重新凝聚民心,但都是將來之事,並不能解決眼下困境。   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眼看就要入冬,夏州怕是會產生慘絕人寰的景象,更會被人拿來做文章,再想要重新收拾民生,就沒那麼簡單了。   詹知行知道有義軍有王府積蓄,甚至還可以更進一步強製性收購那些士紳的糧食,但依然不夠,此事他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另一邊,姚清則環視了一圈,出聲道:“可有人有意見?”   眾官員麵麵相覷,沒人敢出聲。   “既如此,且記住本世子今日所言,也記住爾等選擇,他日你們必將慶幸你們今日沒有離去。”姚清意有所指道,畫了一張大餅。   眾官員聞言,眼睛頓時一亮,大家都是人精,有些話自然能聽得出來,而且榮王外封夏王,對虞朝來講,本就是一件很奇葩的事,夏州天高地遠,將來或許真有某種大變呢?那豈不就是天大的功勞?   “去赴任吧,夏州需要你們,望你們也不負夏州,一切的一切,本世子都會看在眼裡。”姚清最後道。   眾官員俯身稱是,劉希平深深看了一眼姚清,安排人負責官員重新上任事宜,他則帶著西行眾人進城。   城內早已煥然一新,不似上次那般臭氣熏天,隻是還帶著無限蕭條。   姚清之前並沒有同意城內的士紳出城迎接,眼下三條施政方案一出,怕是城內士紳都要離心離德,畢竟都是家有良田萬頃的存在,豈不會恨他入骨。   姚清也不在意,還特地囑咐若是有人願意離開任其離去即可,不必專門在意這些。   王府從帝都搬到夏州,說實話,在姚清的計劃中,統治基礎已經改變,不是那些士紳,而是千千萬萬個普通百姓,士紳去向,他自不會在意。   榮王跟在後麵,把一切都看在眼裡,雖有很多不解,但既然已經決定把一切交給長子,他肯定不會跳出來反對,隻是打算有時間父子倆再坐到一起好好交流一番。   畢竟修士大麵積介入世俗,他所知道的一切經驗和慣例都將失效,這是當年大衍神宗都未曾做到的,當年大衍神宗看似與虞朝混為一體,實則依然超脫世外,距離普通人很遠。   如果身為“顯聖”修士的長子都無法帶領王府度過危機,那麼其他人肯定也是枉然。   關於這一點,榮王想得很明白。   等一切暫時安排妥當後,姚清一邊著人帶著父母去休息,一邊喚過姚禹,來到州牧府大廳,與眾人進行第一次商議,也是對夏州今後發展的第一次謀劃。   “世子,無糧不穩,即便義軍帶來的糧食能夠堅持幾個月,但並不能持續到明年春收,糧食問題如何解決?”詹知行首先拋出這個最為關鍵的問題,又看了一眼姚清旁邊的姚禹,若有所思。   “此事我另有計較,安排妥當後我便往西州跟雷州走一趟。”姚清道,這是關鍵,必須給眾人信心。   去年雷州大戰,他焚毀了無數寺廟,但並沒有無腦子去破壞,而是把寺廟中的錢糧專門留下,後續瀅瀅留在那裡,也有一部分給錢糧公平分給百姓的意思。   此時經過一年平穩發展,雷州應該能夠緩過氣來,也有一定餘糧。   再加上西州,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總歸會有法子去籌借糧食。   詹知行點點頭,便沒有再說話。   姚清看了看自己周圍這十來個人,應該都屬於核心中的核心,將來一切都要靠他們往下推行,便道:“夏州之政,關鍵還是在於民心,不能重拾民心,一切皆休,所以從現在到明年開春,我們所有的動作都要圍繞這一中心進行。”   “世子所言有理!”劉希平忍不住道,他方才還怕世子急功近利,反讓夏州進一步糜爛,如果最終一發不可收拾,那麼他們這些人的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大體安排一下,政事上以劉希平劉大人為主,陳立為副,軍事上以宋知凡為主,蕭義為副。”姚清邊思索邊道。   被他點到的人都起身稱是。   宋知凡是義軍此次統領,又是宋家後人,深受宋應奇影響,自然明白姚清身份,沒有任何二話。   “至於道院,我欲在城外另起爐灶,建立真正的傳道授業之地,此事由大司空詹知行負責。”姚清又道。   “時下窘困,會不會太過靡費?”詹知行出聲道。   “正是因為窘困,才要以工代賑。”姚清嘆了口氣,看向劉希平,“劉大人我要你盡快把分地進行下去,把王府的賦稅政策宣傳到每一位百姓,分地的同時盡量組織人手補種秋種。”   劉希平麵色凝重,還是點了點頭。   這件事並不好辦,不是說阻力大,阻力早就被姚清給鎮住,而是這件事本就很繁瑣,涉及到每個人,還要保障大體上的公平,得費很大的心血和功夫去一一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