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接下來近半個月,除了鄴城裡麵的安慶緒餓的天天都抓耗子吃了,唐軍,史軍,魏州,全部安靜的就像地上結的冰。 隻有殷淑心裡焦急,魚朝恩對於魏州一旦有變,相州去不去救這個問題絕對不敢乾綱獨斷,必然要請聖旨。雖然史朝義暗裡已經占據魏州,但是史思明一旦大軍下來可就不一定了,恐怕第一個死的就是史朝義。雙方都在探聽虛實,想看看魏州如今實際在誰的手裡。 之前為了以防萬一殷淑還提前設法遷走魏州百姓,雖然一定有很多不願離開家鄉的,哪怕是暫離,但是他進駐魏州之後確實看到十室九空,看來蕭華這十天確實費盡心思。 “大雪”這日,卻沒有下起大雪,天氣也反常的暖和起來,之前的積雪開始消融。一大早就有士兵來報:唐軍來攻打魏州了。 殷淑聽後一顆心終於落地,朝廷來救魏州了。肅宗雖然忌憚各位節度使,但是魏州也太重要了,如果被史思明占據,那相州朝發夕至,且進可攻退可守。 魏州一萬駐軍,他們隻聽命於符節,但史朝義雖然拿到符節有權調配軍隊,可將士也不傻,聽命於你史朝義一人手裡的符節,還不如給你砍了開門迎接新刺史的大軍。 “慕叔叔,你不是說蕭華被殺不會暴露,唐軍不能來嗎?這可怎麼辦?父親果然是拿我們的命在這投石問路呢!”史朝義慌了,邊問“慕起”邊看看左右,好像隨時能跳出來一個人給他一刀,送給唐軍邀功。 “大哥也沒想到會這樣吧,還等什麼。跑吧!” 唐軍還沒開始攻城,史朝義和“慕起”帶著來時候那二百多人,怎麼來的怎麼跑了。當天夜裡就逃回了館陶駐地。轟轟烈烈的先頭部隊,兵不血刃的控製魏州,卻其實隻殺了一個蕭華,就灰溜溜的回來了。 史思明大怒,唐軍果然來打魏州了。他馬上命人去探聽消息。按道理來說他距離魏州比唐軍距離還要近,為什麼等到他得到消息的時候,唐軍已經到了魏州城下。第二日,新的魏州刺史崔光遠站在魏州的城樓上,得意洋洋的看向館陶方向。 肅宗李亨拿到魚朝恩的奏疏看了半天,一時判斷不出究竟是史思明用的離間計還是魚朝恩確實跟史思明有勾結。但是其實他心中已經傾向於“離間計”了。自己對魚朝恩可以說是恩寵有加,他就算真的叛唐,幫助史思明,一個太監最後最大也就做到現在這個位置了,他完全沒有理由沒有動機啊。但是如果不撤下魚朝恩這個“觀軍容”,怕那九個節度使一起造反了,可是撤下更怕他們造反。 “還是先說魏州吧,這件事比較重要。先安排蕭華回京。”肅宗決定先避開這個問題。 “聖上,那讓現在在相州的哪位節度使去救魏州?”大臣們當然看出來皇帝的意思,你說先解決哪個,咱就順著你的思路往下問好了。 “相州軍情緊急,久攻不下,誰都分身不開。傳朕旨,汴州刺史崔光遠即日起為魏州刺史,讓他帶兵進駐魏州吧。” 眾大臣散去之後,肅宗僅留下太子李豫。 “太子,你覺得史思明抓了魚朝恩的兒子又放回來,是離間計還是他們之間真有茍且?” “父親,兒覺得不管是哪個結論,還是給他撤回來的好。” “安祿山史思明都曾是一方節度使,現在九個節度使在相州,真要造反,大唐就完了。一個安祿山都能直撲兩京,何況那幫能打的安祿山史思明毫無還手之力的人?” “父親所慮有理,就怕抱薪救火。他們一旦滅了安慶緒史思明,範陽就在他們麵前,整個北方四道便可獨立成國。” “這正是我顧忌的事情,鞭長莫及,跟他們比,魚朝恩更加可信,就算這個奴才貪財貪權利,我給他的不會比史思明給的少。” “父親,可是若不撤回,恐怕那九個節度使不服,六十萬唐軍現在可全在他們手裡啊。” 肅宗眉頭幾乎都擰在一起,隨後遞給太子李豫一封信。 李豫恭敬的接過來,剛一打開就驚呼道:“是他?”見肅宗微微點點頭,李豫繼續認真的讀了一遍。信不是很長,很快他就抬起頭,長嘆口氣。 “如何?”肅宗問道。 “讓兒想起諸葛孔明的‘出師表’,‘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他力保郭子儀,請求撤回魚朝恩,還說‘臣親赴相州,願拚死保大唐不失魏博’。” “‘願聖上體恤河北數十萬百姓,相州數十萬將士,莫要再行猜疑之事,則社稷幸甚,萬民幸甚!’”李豫接著肅宗把信裡後麵的話讀了出來。 “我並不是不相信他,也信得過郭子儀,但是其他那幾個人,性若豺狼虎豹,他久不浸淫權利,哪裡知道皇帝的艱辛!尤其那個李光弼,一個契丹人,心又怎麼會真的在大唐!” “父親,他說他在相州,那豈不是很危險?” “無事,我早已派高手隨侍在他身邊,況且他智計無雙,絕對沒有問題。” “那魚朝恩?” “先讓他在那過些時日,等到拿下鄴城,再召回來不遲。到時讓九人各顯神通,一個小小的史思明而已,總不會比安祿山還難對付吧。” 從魏州回來後,殷淑心中的不安越來越重。就快進入臘月了,年終歲尾,史思明跟唐軍對峙了整整五個月,竟然一次大規模的正麵交鋒都沒有。而且自從他到了魏州,變數一個接著一個,現在雖說朝廷取回了魏州,但是這個新刺史他並不了解。那日殷淑接到線報說有大約三四千的唐軍朝著魏州開來,他隻說這麼點人不可能是來攻城的,就把這件事壓了下去,過後還讓陸靈偷偷殺了傳信的士兵。隻希望這個崔光遠是狠角色,至少能守住魏州一兩個月。 這天他正在帳門口望天,一個史思明的護衛過來傳話讓他去中軍大帳議事。殷淑趕緊過去,還沒進大帳就聽到裡麵史思明的笑聲,心中不安再次升起。 “老弟你來啦。你可知道魏州新上任的刺史崔光遠是什麼人?”史思明看到“慕起”進來就忙不迭的問。 “小弟略有耳聞,他乃門蔭入仕,兩年前安祿山攻破長安,他使計逃到靈武。哈哈,至於他身高幾尺,長相美醜,性格如何,那就不知了”殷淑回答道。 “正是正是,這種逃跑跳梁的雕蟲小技他確實在行,行軍打仗就草包一個。魏州真正能打仗的就隻有一個將軍李處崟。這幾天我每天派人襲擾城下,崔光遠居然寫信給郭子儀求救!郭子儀當然不救,我殺了他幾個信使,然後在城下大喊‘李處崟讓我們前來,為何還不開門’,給他嚇的,哈哈哈,給他嚇得當天就給李處崟殺了。”史思明還沒說完就大笑不止。 殷淑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堂堂一州刺史,就這樣自毀長城,他實在不明白朝廷為何派這樣一個人接替蕭華,還不如乾脆不來接替!撤回魚朝恩的旨意一直沒有下來,想必皇帝陛下也在觀望。 殷淑敷衍的恭喜了幾句,聽著史思明安排接下來取魏州的部署,熬過了一炷香的時間,終於走出史思明的中軍大帳。 盡管隻距離百餘步,殷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回自己的營帳的。他一進門就頹然倒地。陸靈和慕雲從外麵回來,看到坐在地上的殷淑,嚇得趕緊攙扶起來。殷淑被地上的涼氣激的稍微緩過來一些。 “慕雲,陸靈,我已經沒有辦法阻止史思明攻下魏州了。進駐魏州之後,陸靈盡量不要出門,之前傳信的那個士兵,最近有人在問他的行蹤,雖然你做的乾凈,但還是小心為好。到了魏州之後,你且留在我的房間裡,免得有人到我那裡去翻東翻西。慕雲你盡量留意周贄,他幾時跟史思明單獨見麵,見麵時間大概多久都要盡快告訴我。” 兩人看他這樣,不敢再說什麼,都點頭應允了。 果然第二天史思明命李歸仁率一萬兵馬駐於滏陽,自己親率大軍趕赴魏州。 十多萬大軍打一個小小的魏州,守軍一萬,看起來完全符合兵法的“十而圍之”,但其實攻城戰是最不好打的。魏州和相州地處黃河北岸,是南北分界,同時,如果過河西取兩京長安和洛陽,又是東西必經之路,所以魏州相州可以說是大唐的第一道“潼關”。 朝廷也知道魏州的重要性,所以這裡的兵將可謂人才濟濟,死了一個善於進攻的李處崟,還有善於防守的袁知泰和能元皓,後者把魏州建造的是固若金湯,隻要堅守不出,一萬人抵擋一兩個月絕對不成問題。 所以,相州也沒有來救。 一是因為魚朝恩絕對不允許。二是條件也不允許。史思明派去駐紮在滏陽的一萬人,雖然也不多,但是隻要唐軍進攻安慶緒,這一萬人就在後麵襲擾,如果攻擊這一萬人,那麼安慶緒就會大搖大擺出城變守為攻。這是一個連環結,一方動作,另一邊馬上就會反應。第三是皇帝不允許。一群節度使堆在一起打不下一個彈丸之地,還有空去管魏州?魏州城池穩固,一邊告急一邊守的滴水不漏這是魏州一貫的作風,朝廷相信崔光遠。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誰去救?誰去能保證自己一定打得過史思明的主力? 魏州就這樣被強攻了五天。史思明徹底憤怒了!能拖得住相州那邊一時,再這麼久攻不下,求救的奏疏都能去長安走一個來回了,皇帝再傻也該反應過來了,而魚朝恩絕對不會拿自己的腦袋拖著九個節度使,必定即刻救援魏州。 城裡的崔光遠更加難過,一開始朝廷讓他去做這個魏州刺史,他還以為是對自己委以重任,結果就讓他帶三千人攻打魏州!他轉念心灰意冷,以為必死無疑,卻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來了魏州! 崔光遠站在城門樓上得意的看向館陶,“史思明,想不到郭子儀李光弼都不見得打得過的人,居然見到我崔光遠就跑了!” 這戲劇性的轉折一個接著一個,崔光遠還沒搞懂自己究竟是走了大運還是倒了大黴,就有人來報,魏州庫銀全部不見,儲糧也不剩幾擔了。 “想必是史思明的人逃跑的時候全部帶走了吧!” “回稟崔尚書,是前任刺史蕭華開倉分發給老百姓了。” “什麼?這個蕭華,幾個腦袋,敢私自放糧散官銀?” 崔光遠氣的都來不及見一見魏州的幾位將軍,先坐下寫了封奏疏將蕭華在魏州做的事一五一十上報給肅宗。他必須這麼做,不然豈不是要替蕭華背黑鍋了。 他的心情又從誌得意滿又變成了滿腹狐疑。 接下來幾日史思明的軍隊時不時來城下叫嚷辱罵,雖說他基本已經習慣了,但是自己帶來的就這三千人,魏州駐軍雖然多,可都是降過安祿山史思明的兵將,他絕對不敢相信這群人。於是崔光遠一日三次發出求救信給郭子儀。之前自己也救援過他一次,希望這次郭子儀也能投桃報李來救自己。 這日他派出去求援的信使被史思明在城下布置的散兵遊勇殺了。崔光遠嚇得趕緊緊閉城門做好廝殺的準備,結果這些人跑到城下突然都懵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好像是實在忍不住了才沖著城頭的士兵喊到:“李處崟將軍讓我們來的,說好的裡應外合,難道有詐?”一群無頭蒼蠅一樣的小兵,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若不是過來找死的,那便一定是真的有內應! 崔光遠一看遠處,灰蒙蒙一片,分不清到底是天氣陰沉還是大軍壓境。 他見過一次這個李處崟,一副兇神惡煞的嘴臉,一看就窮兇極惡,想必跟史思明早就有個勾勾連連,若自己再不先下手為強,恐怕真就“必死無疑”了。崔光遠想到這,絲毫沒有猶豫,叫身邊護衛去傳自己的令,就地斬殺李處崟,不要聽他一句辯白。 三天後,史思明大軍壓境! 崔光遠慌了。自己的求救信一封接著一封,郭子儀是老花眼了看不清字還是怎麼回事,到現在一兵一卒都不派來救自己。 第一天他親臨城門,指揮守城,看到守城軍撲下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但是倒下的人也不計其數,崔光遠心知必須想個辦法解決眼前的困境。要是再這麼下去,難保守城兵將為了保命直接開門放史思明進來。 第二天他不再去城樓監戰,一直在刺史府裡想對策。 第三天他還是窩在自己的刺史府裡。 第四天,依然如此 第五天,聽說今天史思明的進攻更加瘋狂了,城門都差點被撞開。崔光遠心道“別人都說魏州易守難攻,想來是誇大其詞,要麼之前史思明派來守城的人,看到有唐軍來,怎麼會連虛實都不探知清楚就棄城逃跑了呢?” 戰爭到了這個地步,雙方鉗製對方的底牌全部亮出來,互有利弊,勝算各半,這時哪怕一根小小的稻草加到其中一端,戰爭的天平便會傾斜了。 這根該死的稻草當然是崔光遠,他趁夜突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