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風聲(1 / 1)

有一說一,08年李兵兵的顏值還是很頂的,要說蔣博沒有幻想過,能發生點什麼,那肯定不是實話。   但人貴在有自知之明,能在圈子裡站穩腳跟的女明星,沒有一個傻白甜。   四旦雙冰占據國內觀眾的主流視野,占據了多少年?   不管是時尚資源,還是影視劇,一直壓得 85花抬不了頭,直到後來才給了 85花出頭的機會。   隻是後麵一直緊跟著的 90後,甚至 00後小花,都已經開始追趕上來。   泛自媒體高度發達之後,再也沒有劉易菲那種國民度達到頂峰的女明星。   可惜,還是個美國人,國籍嚴重限製了發展的上限,不然的話成就肯定不止今天這個地步。   “你要怎麼帶我們發財?”   出於禮貌,李兵兵倒沒有表現的非常不屑一顧。   能在圈內獲得“拚命三娘”的稱號,李兵兵對於賺錢這回事兒,也頗有心得。   在上戲讀書那會兒,因為家裡的變故,母親突發心臟病,僅手術費就花了三萬多,要知道那可是九幾年的三萬多,家裡幾乎一貧如洗。   所以在讀書那會兒,李兵兵利用一切休息時間去拍戲拍廣告賺錢,用來償付母親高額的醫療費用,以及償還家裡的債務,同時還要負擔妹妹李雪讀書的花銷。   跟任權的革命友誼,也是在那個時候建立起來的。   李兵兵自身的條件得天獨厚,很快就成為“廣告女王”,而任權高超的經商頭腦,也是相得益彰。   一個負責拍,一個負責談價錢,多年以後李兵兵也還是會用“精明”來形容老友。   不過術業有專攻,相較於賺錢的本事而言,搞投資則是另外一碼事。   蔣博笑道:“要不還是等約上權哥,到時候咱們一塊談談。”   不是不願意解釋,主要還是解釋起來太復雜。   蔣博已經盡量委婉,想要維護一下李兵兵的自尊心,沒想到還是沒能盡如人意。   被聽出話外之音了。   李兵兵有點小惱怒,起身拍了蔣博一下:“你少瞧不起人,姐姐我讀大二的時候,就已經拍一個廣告賺 26萬了。”   “聽說過。”   還是那句話,蔣博並不否認李兵兵賺錢的本領,再說娛樂圈本身就是造富的行當。   更何況,蔣博之前也確實聽說過這件事。   “之前你跟權哥,從廣州抱著26萬現金,坐火車回的上海。”   “話說你們認識那麼多年了,關係一直都挺不錯,也共同經歷了那麼多風雨,就沒有一點其他的想法?”   蔣博也比較八卦,都說男女之間沒有純友誼,眼前就有現成的例子,很難不好奇。   能夠放平心態吃瓜,也是因為蔣博暫時對李兵兵沒啥想法。   但凡是個正常男的,當然牛頭人除外,都不會樂意見到自己心頭的女神,跟別的男人有任何的關係。   在蔣博的心裡,目前還隻把李兵兵當成客戶,當成服務的金主,非常正經的那種金主。   賣藝不賣身。   眼下最關鍵的問題,還是解決錢的問題。   都說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小丈夫不可一日無錢,小錢錢還是很重要滴。   “這事兒以後再說。”   李兵兵沉默了一下,直接避開了敏感話題。   “還是說說你賺錢的事兒吧,權哥跟我可不一樣,搞投資那麼多年,沒那麼容易被忽悠。”   “先說來聽聽,我先把把關,省得到時候埋怨我不著四六,凈折騰一些不靠譜的事情。”   蔣博想了想也對,早聽晚聽都是要聽的,自己也沒有甩開中間人單乾的想法。   人在江湖飄,要記得甩開中間人是大忌,圈子不大,都不需要有第二回,整個人的名聲一下子就臭了。   不管是什麼買賣,都沒這個乾法。   “行吧,就先簡單說說。”   “一個多月頭裡,剛公布了四萬億投資計劃,不知道你有沒有什麼想法?”   蔣博對這些政策數字之類的東西,本來就沒有多大的興趣,所以才去搞了攝影。   之所以考北影的攝影係,也是想著以後當導演,拍拍電影什麼的。   至於拍照片,那隻是個副業。   隻要審美在線,能夠搞清楚光影之間的關係,把握好角度,拍出來的東西都不會差。   說到想當導演,為什麼不考導演係,而去考攝影係,也是有內在原因的。   比較厲害的大導演,都是攝影師出身,比如國師老謀子。   而且還有一點,好的導演,一般演技什麼的也都挺靠譜。   咱還是說老謀子。   《一個和八個》是老謀子的攝影處女作,就拿下了中國電影優秀攝影師獎。   後來參演《老井》,直接拿了東京、百花、金雞三個影帝。   那時候的獎,可不是現在的水獎,分豬肉一樣,什麼人都能混一個。   哦,對了,《老井》也是老謀子的處女作。   導演吳天明,就是那個拍《百鳥朝鳳》的吳天明,這部作品就是絕唱。   就這麼說吧,正經導演,誰特麼的去導演係!   “你還是跟權哥聊吧。”   蔣博一開口,上來就是個宏觀問題,既牽涉到政治經濟學,又牽涉到西方經濟學,裡麵還包括金融學的相關專業知識,李兵兵直接頭大了。   能想明白個der。   但凡成績能好一點,也不至於淪落到娛樂圈來當明星。   幸好還是命好,混出頭了,不然的話,妥妥的就是炮灰。   都是一個媽生的,李雪的學習成績就好很多。   不僅考上了浙傳,畢業後被王京花帶入了娛樂圈,成為經紀人之後,對於李兵兵的事業助力良多。   後來姐倆還一起創立了和頌,沒錯就是趙儷影以新合夥人身份加盟的和頌。   說是一起成立,但真正負責公司運營管理的是哪個,都不用多想,都一目了然。   “要不明天你跟我一塊去大連吧,權哥到時候會去探班,你們見麵聊一聊,正好你也是學攝影的,早點跟組沒壞處。”   “要是能學個一招半式,以後也多一份資歷。”   無論是什麼行當,但凡要是組項目,開公司之類的盈利性活動,在碼盤子的時候,資歷永遠都是需要重點參考的因素。   大公司喜歡招應屆生,明麵上來說,是出於人才梯隊建設的考慮,從零開始培養,更加有利於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但實際上,還是稅收方麵的優惠。   為了保證應屆生的就業率,對於招聘應屆生的公司,政府提供一定的財政補貼。   對於公司而言,活反正就那些,找誰來乾都一樣,自然會選擇人力成本更低的一種方案。   隻是對於娛樂圈的影視項目而言,本身就是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模型,要是再找一些新手乾活的話,無疑就把風險拉高了。   這也是為什麼,新人難出頭的重要原因。   沒有證明過自己,就很沒有說服力,沒有給出別人非用你不可的理由。   隻要可替代,成本控製就是第一考慮。   “也行,正好我也見識見識,到時候您可得罩著我點。”   在這個時間點上去大連,那麼項目的名字,幾乎就脫口而出了。   沒錯,就是《風聲》,國產電影一部難得的精品。   “不耽誤你上課吧,要不要幫伱請個假?”   怎麼說呢,就是看對眼了,不然李兵兵也不能幫著考慮這,考慮那,考慮得那麼周全。   人與人之間的好感,其實是個很莫名其妙的東西,不知從何而起,也不知從何而落。   就挺滑稽的。   跟討厭一個人的感覺,某種程度上,也差不太多。   “沒事兒,跟老師打個招呼就行了。”   電影學院攝影係本身就是小班教學,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什麼意思呢,就是字麵意思,招的人少,上課的時候,可不就是小班教學。   不像表演係,作為電影學院的第一大係,有時候一個班的編製都不一定夠。   單純正經的表演本科班,招人多的話,都得分成兩個班教學。   另外還有高職大專什麼的。   小班教學也有小班的好處,就是行動上相對更自由一些。   再加上攝影係,本身需要學習的理論,並沒有那麼多,學來學去,到最後還得回歸到實踐上來。   所以要是有機會跟組的話,老師肯定雙手贊成。   這也是蔣博答應如此有底氣的原因所在。   《風聲》這片子,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的,導演高群叔和陳果富,都是業內知名的大佬。   說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要是談到代表作,肯定都如雷貫耳。   比如高群叔導演的《征服》,警匪片的巔峰之作,名場麵眾多。   “不氣盛叫年輕人嗎?”   “這瓜保熟嗎?”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不給華強這個麵子,是不是?”   ……   陳果富導演的《雙瞳》也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在中國恐怖片這個類型裡,也算是佼佼者了。   “因愛生憂,因愛生懼,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懼。”   多說一句,陳思誠拍《唐人街探案 2》的時候,應該是借鑒過這部片子,隻是為了上映,味道上稍微差了點。   “時間不早了,要不今晚就留下來休息吧,正好明天一早一塊趕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