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小說原文的描述是,這座神秘豪宅位於西子湖畔,宅子的原主人裘老爺富甲一方。直到被日偽機構占領時,裘莊仍保留著富麗堂皇的原貌。 為了構建這麼個富麗堂皇的地方,劇組光借來的古董道具,差不多就得有五百萬,聽起來可能不多,但是作為對比,08年京城的房價,差不多也就一萬出頭。 劇組到了天津,還是住在酒店,好在拍攝地,就在市中心,比大連那邊的郊區可方便多了。 海河邊上,一個私人會所。 蔣博和李兵兵晚上約了任權在這裡碰麵。 多少得照顧點李兵兵,同時也不要給大家添麻煩。 吃飯就不必了,上了壺茶,西湖龍井。 據說是老板通過私人關係,從獅峰的茶園裡專門訂的,算是認領了一小塊茶園,不過還是交給當地人來管理,這樣才能保證品質。 西湖龍井在高檔綠茶市場裡,一直占據著相當的市場份額,產量有限價格高,就會有很多人動歪腦筋。 比如,拿浙江龍井來冒充。 主要是產區不一樣,西湖龍井的主產區,就在西湖西邊的山上,獅峰、虎跑,都是核心產區,為了保護這塊茶園,各方麵也著實出了不少力。 但是山就那麼大,能種茶的地方,也就那麼多,再怎麼努力,也隻能保證品質,對於產量的提高,效果幾乎略等於無。 而浙江龍井就不一樣了,主產區在一百多公裡外的嵊州,和杭州不一樣,嵊州幾乎就是在山裡,連綿不絕的山脈,層層環繞。 隻要海拔和氣候合適,就可以大規模的進行茶樹種植,但換了個地方,茶葉的品質肯定不一樣,相較於西湖龍井的炒豆香,浙江龍井就苦澀很多。 為了做到口味相似,就得上科技與狠活。 成本差了十多倍,利潤率根本不在同一個水平,市場泛濫幾乎就是必然。 所以才有了會所老板這樣的做法,直接從源頭下手,連茶園邊上的市場都信不過。 大閘蟹也有類似的問題。 外地的螃蟹,直接運到陽澄湖旁邊的市場,冒充陽澄湖大閘蟹出售,就可以賣出個不菲的價格。 蔣博到的時候,任權已經提前到了,桌子上已經泡上了茶,假假也是混娛樂圈的,晚上不吃飯,早就養成了習慣。 見了麵先打招呼,李兵兵介紹道:“權哥,這就是我之前跟你提的蔣博,也是我弟弟。” 任權的眼神怎麼說呢,就有點奇怪,羨慕?嫉妒?還有點抵觸? 想想也能明白,李兵兵和任權兩人同學四年,經常一塊搭著出去拍廣告,後來又一塊搭著拍戲,關係一直都不錯。 再說李兵兵也是一大美女,任權一正常男的,怎麼可能沒點想法。 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在朋友關係上,一直都沒有升級,估計還是李兵兵一直堅持。 男女之間的友誼,大概都是這種模式。 隻要女的能咬牙堅持住挺住,男女之間就還有純友誼,男的有想法也得憋著。 要是女的一鬆口,那關係很快就會進入下一個階段。 看到蔣博,任權很難不失落。 還弟弟? 異父異母的乾弟弟嗎? 雖然沒啥關係,但還是有一種牛頭人即視感。 蔣博主動伸了手打招呼:“權哥好,我是蔣博,北影大一的學生。” 別人伸手了,任權也得握上,不能失禮。 不過看向李兵兵的眼神更幽怨了。 蕭雅軒的快樂嗎? 不管心裡怎麼想,手是握上了,還一邊打招呼:“你好,你好,之前就聽你兵兵姐提起過,北影的才子,很優秀的攝影師。 聽你兵兵姐說,你有一些投資想法,想跟我見麵聊一聊,先坐下,咱們好好談談。” 情況李兵兵肯定之前介紹過了,大家時間都很緊張,能提前做的工作,最好提前都做了,見了麵談乾貨就是。 蔣博坐下,接過任權遞過來的茶盞,品了一口之後說:“好茶!” 放下茶盞,才又繼續介紹:“投資的事情,咱們稍微往後放放,估計你也是看在兵兵姐的麵子上,才願意聽兩句,實際上心裡還是不太認可。”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蔣博很清楚,自己和任權可沒有信任基礎。 男人和女人不一樣,女人有可能為了男人感情用事,但男人絕對不會為了男人感情用事。 不如先退一步,聊點其他的,一步步來,不能扯了蛋。 任權倒是沒想到,蔣博還會有這麼個策略,本來還真以為是個小白臉傍富婆,沒想到還真小看了。 任權給自己也倒了盞茶,輕輕喝了之後,笑著說:“不談投資的話,那你想跟我聊點什麼?” 語氣比之前多了幾分鄭重,也多了幾分期待。 蔣博隨手從身旁的包裡,拿了兩個本子,分別遞給李兵兵和任權,解釋道:“這是我畫的一部分鏡頭,你們可以先看看,要是有興趣的話,咱們就聊聊這個。” 所謂分鏡頭,其實就是拍攝腳本。 一部電影,在最開始的時候,可能有原著,也有可能沒有原著,但都要經過編劇的手,改編成適合導演和演員使用的劇本。 不過到了這一步,也還都是文字內容,從文本變成影像,還需要再一次的加工,那就是畫分鏡頭腳本。 分鏡頭腳本的作用很重要,是攝影師進行拍攝的依據,也是剪輯師進行後期製作的基礎,同時也是演員和所有創作人員領會導演意圖,理解劇本內容,進行再創作的依據。 簡單點說吧,有了完整的分鏡頭腳本,就等於是把一部電影製作出來的藍圖搞定了,導演、攝影、演員等劇組工作人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按照藍圖拍就完事了。 蔣博隨手拿出來的腳本,就是最近這段時間,根據腦子裡的畫麵,復刻出來的本子。 腦子裡是畫麵,蔣博又是個攝影師,對繪畫可比對文字更熟悉,你瞧這不,秦始皇摸電線,贏麻了~ 本子的內容不復雜,主要內容就是民國時期,一所偏遠學校中,老師們將一頭驢虛報成老師,冒領薪水而引發的一係列故事。 沒錯,就是《驢得水》。 蔣博腦子裡有很多部電影,之所以選這個,主要還是成本上的考慮。 對於小成本電影而言,經費有限,大製作大場麵是不要想了,想要突圍,隻能靠文本取勝,放到蔣博這裡,就是場景簡單。 像《風聲》裡麵,動輒五百萬的家具裝修,想都不要想了。 以小博大,能選的類型,就基本限定死了,要麼喜劇,要麼悲劇。 鑒於國內做悲劇,幾乎都已經被戲劇寫絕了,那麼留給蔣博的其他選項,幾乎就全部被消滅了,隻能選個喜劇。 做喜劇不丟人,馮曉剛當年,不就是靠著拍喜劇發的家。 一開始中影韓三坪提賀歲檔概念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在給馮曉剛命題作文,大過年的,拍個悲劇肯定不合適,隻能上喜劇。 蔣博畫出來的內容挺多,差不多都夠一部電影了,但是給出來的隻有一部分,所以李兵兵和任權,也就看了小半個鐘頭,也就看到了最後一頁。 任權先放下劇本,輕輕敲著桌子說:“分鏡頭和劇本都不錯,都是你畫的?”
第二十一章 驢得水(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