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預算的問題(1 / 1)

“就會討你師母開心,這麼多年,我帶了那麼多學生,你是第二個堅持每次給你師母送花的學生。   也難怪你師母偏疼你,每次來都給你變著法的想著做好吃的,連我也都隻能跟著沾沾光。”   “師母操勞了一輩子,能讓她開心點,也是學生應該做的,絕對沒有混吃混喝的意思。”蔣博跟劉永四之間的關係,並不像是傳統的師生,反而有點亦師亦友的感覺。   老頑童,老頑童,人上了歲數之後,確實會容易變成頑童。   “別總想著耍滑頭,說說你前些日子進組,都學到了什麼?”   談論起課業,以及蔣博的學習情況,劉永四還比較嚴格,在老人家的印象裡,從來就沒有什麼名師出高徒的觀念,隻有嚴師出高徒的教學方法。   蔣博也認真起來,“收獲還挺多,許多之前學的理論,都在劇組拍攝的時候,看到了實踐。   比如色彩的表現力,以及光的應用。   當然還有設備的更新迭代,對拍攝也帶來了不小的變化。”   劉永四點點頭說:“你能總結出來要點,開始泛泛而談,就說明已經摸到門檻了,學校能教給你的隻能是術,真正的道得需要你自己去領悟,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反對你大一就出去跟組的原因。   課本理論上的東西,對於你來說,已經沒有難度了,知道伱記性好,基本上都記下來了,但是如何靈活應用,還需要很長一段路的磨練。   接下來你有什麼打算?”   學明白和講明白是兩碼事,難度係數也不一樣,如果能站在講解者的角度上,把一件事情,一個問題說清楚,那才是真的理解透徹了。   劉永四是老教授了,教學相長的道理,理解肯定比一般人要深刻。   能夠一直堅持在教學一線,肯定的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攝影這玩意兒,跟語文數學物理什麼的還不大一樣,這些所謂主要科目裡,該總結的內容,前輩們早就全都搞定了,基本上沒有根本性的新發現和新規律。   即便是偶爾會有一些突破,那也是在學術最前沿的部分,一般人根本不需要了解。   但攝影不一樣,高度依賴外部的攝影機,以及成套的攝影設備,以及其他係統的綜合參與。   誇張一點說,在關鍵節點上,都不需要談十年的變化,三五年就有可能提供全新的視角。   比如 3D,比如 IMAX,再比如無人機,數字模型等,對於一些類型院線電影的拍攝,可以說都是革命性的改變。   技術跟不上,學習能力跟不上,就隻能抱殘守缺,縮在舒適圈裡啃老本,直到徹底被新的知識技術體係拋棄。   所以真正能夠做到終身學習的人,還是很值得讓人敬佩。   說回來,老師問學生打算,也是情理之中,關門弟子,還是要多照顧一點。   蔣博也沒客氣,拿出特意準備好的拍攝腳本,遞了過去,跟之前給李兵兵和任權的版本不一樣,這一份是放大版的,主要為了應對老師的眼花。   劉永泗接過來,一頁一頁開始翻看,看的很仔細,放大版的火柴人,終究也還是火柴人,看起來還真得費點功夫。   半晌之後,才把本子放下,閉上眼輕輕叩擊著本子,仔細回憶全部內容,試圖把劇情全都串聯起來。   又過了一刻鐘的功夫,才輕輕揉了揉眼角感嘆道:“還是老了,看東西都比以前費勁,你是不是準備想把這個本子拍出來?”   蔣博點點頭說:“是的,老師。   這個本子我已經構思了挺長時間,沒有花裡胡哨的技術和場景要求,拍攝起來的話,難度應該不高,以我現在的技術,應該可以嘗試一下。”   在選本子的時候,蔣博就已經考慮過了,除了拍攝成本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拍攝難度,得把難度控製在現有技術水平之內。   藝術上懂得鑒賞,和懂得運用是兩碼事,就跟評論家和所謂專家一樣,可以解決不了問題,但是不耽誤人家評頭論足。   反正就很不要臉……   好在劉永四對蔣博的技術水平也比較了解,分鏡頭腳本都畫出來了,照本宣科問題應該不大。   “你預算做了嗎?拍這麼一部片子,即便再怎麼控製成本,也得六百到八百萬吧,就這還不包括後續的宣發。”   到底是經驗老道,劉永泗看一看本子,對於預算就有了個大概的估計。   至於宣發,那玩意兒,根本就不可控。   電影宣發的時候,砸進去五百萬也是一種方式,砸進去五千萬,也不是不可以,做廣告,搞渠道,你很難說有一個確定的比例。   《瘋狂的石頭》製作成本也就不到三百五十萬,宣發成本最多也就這個數,最後的票房有多少,兩千三百多萬,怎麼著都是筆賺錢的買賣。   《無極》的拍攝成本,據說差不多兩億多,宣發的成本,也來到一億六千萬,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是最後全球票房多少,也不過就兩億,妥妥的虧本買賣。   兩相一對比,就很難評……   蔣博也是有備而來,自家老師的提問,也是知無不言:“把預算先做的寬敞了一些,第一次做,寬敞點容錯率也大一些,萬一到最後多了,也可以轉到宣發上去。”   劉永四點點頭,說:“你考慮問題還比較成熟,一直也沒怎麼讓我操過心,不過這次的話,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   老師有事,弟子服其勞,反過來也是一樣的道理。   蔣博帶本子來的時候就想好了:“還真有件事兒,這個片子要拍的話,我想當成作業來做,裡麵的場景我考慮了一下,基本上都可以挪到京郊這邊來拍,到時候您到現場幫我把把關?”   第一次拍,準備工作做得再充分,也還是會心裡沒底,沒經歷過,心裡就沒數,要是能有個長輩能在現場把關的話,狀態也會好一些。   劉永四其實問的不是這個意思,關門弟子的作品,抽時間把把關,那也是應該的,剛才問的是錢的問題。   蔣博的家境狀況,劉永四了解的不多,但是也沒聽說能稱多少錢,畢竟平日裡,看蔣博的吃穿住用,也就是小康以上的水平,拿出個千八百萬的投資電影,那是萬不可能。   沒想到蔣博壓根沒提錢的事兒,劉永四還真比較意外。   不過本著對蔣博的信任,他還是主動提了:“我這裡手頭上還有兩百萬,你先拿去把劇組拉起來,然後我再去找學校爭取一部分,看看能不能幫你多解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