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像頭野驢,跑起來就沒完,劇組京城部分的拍攝,在一個星期之後,終於告一段落,把設備和拍攝資料全都整理好之後,蔣博頭一回,來到了中影集團。 京城新街口外大街甲 25號院,位置不算偏,就在京影東南方向,直線兩公裡左右,這塊區域,民間俗稱“小西天”。 據說是當年有一座廟叫“小西天”,香火還挺旺盛,隻是當年的那座廟已經沒了,隻剩下一座牌樓,就在中影的旁邊。 來之前蔣博肯定預約了,不管怎麼說,中影集團的董事長,也是個正廳級,私人關係還是不要帶到工作中來。 當然說是這麼說,但實際上,還是沾光了,行業龍頭的話事人有多忙,看看老王那網上飄的到處都是的日程表,就能窺見一二,更何況,萬達行業內的地位,跟中影也比不了。 娛樂圈是個名利場,多少人排隊,想見韓三坪一麵,獲得他的青睞,一夜成名,一夜暴富。 蔣博肯定是插隊了,前一天打電話,後一天就到辦公室見麵,不是插隊才怪。 韓三坪的辦公室布置,也是典型的行政風格,部屬國企就得有國企的樣子,可能也就後麵書櫃裡的書,可能跟其他單位不太一樣,最起碼跟張院長的書櫃裡的書不一樣。 師兄弟二人客套了一下,才在沙發前坐下,韓三坪微笑著問:“你電影該做後期了吧,怎麼有空到我這來?” 蔣博遞了個文件出來,不過手按在上麵,說:“師兄,有兩件事情,一個是得請您出麵,幫忙組個局,讓人來看看片子;二一個就是,有個項目,想請您幫著看看,掌掌眼。” 韓三坪接過文件說:“看片子的事情不著急,等你片子剪好了,隨時拿過來,咱們定下來之後,隨時通知他們就行了,不過你剛拍完,剪片子做後期,也得挺長一陣子吧?” 電影的剪輯,其實也是個非常復雜的工作,在拍攝現場,拍出來的內容,其實都是一段一段的片段,所以才會有許多演員,都已經殺青了,還不知道自己拍了個什麼片子,這很正常。 演員拍戲,跟盲人摸象差不多,基本上隻能看到作品的一個角度,即便是主演,也就知道的信息,稍微多點,也不足以支撐其看到全貌。 可能也就是優秀的導演,在成片出來之前,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拍了個啥。 而且由於剪輯師和導演,正常情況下,肯定是兩個人,所以傳達出來意思,也會有偏差。 按照電影的剪輯順序,首先就是標記。 按照最低 5比 1的成片比,兩個小時,120分鐘的電影,拍出來的素材,最起碼是 10個小時的內容。 通常一個鏡頭的時長,在 6秒鐘左右,超過 10秒鐘的鏡頭,就被稱之為長鏡頭,所以一部 120分鐘的電影,一般都有六七百到 1200個鏡頭不等。 如何把這千八百個鏡頭拚湊出來,並不是個簡單的工作,是個係統性的工程,靠記憶力是肯定靠不住的,不是每個人,都像蔣博一樣。 所以第一部的標記很重要,每個鏡頭開拍之前的打板,幾鏡幾次,就是為了記錄這個。 有統一的編號,按照劇本和分鏡頭腳本來工作,前後就很容易形成連貫性。 標記完成之後,就是初次排序。 大概搞清楚每個場景下,拍攝出來的所有音頻和視頻素材,按照最好的敘事方式來重新排序,說白了就是個對於成片的思考過程。 跟蓋房子搭積木之類的都差不多,把所需要的材料,先按照大概的對應位置擺好。 接下來就是粗剪和更改。 粗剪通常需要三個月來完成,把所有場景,按照順序組合,檢查影片的連續性,可以嘗試,調整和修改,以及試驗新方法。 類似於蓋房子了,把東西擺上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對上對應的位置,相互之間能不能卡住。 都沒問題了,就開始初次剪輯。 剪輯師已經獲得了導演和製片人的認同,把電影大概齊先剪出來一版,一般都可以看了,但是時間上會長一些,180分鐘,甚至 240分鐘都有可能。 然後慢慢縮減,時間上縮短到 120分鐘以內,調整內容,比例,結構,還有節奏。 最後就是精剪,更多關注的是細節,而不再是整部片子。 其中粗剪最費時間,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算下來,整個剪輯流程,怎麼著也得奔著四五個月,甚至半年往上去了。 可誰讓蔣博不是一般人呢,片子在腦子裡,都已經成型了,要是直接作弊開始加速的話,直接放素材,把要的內容,全都剔出來,重新按時間軸排序,可以直接送去做後期了。 所以蔣博可以很有底氣說:“你就放心吧師兄,片子拍的時候,我就已經有數了,過來就是先跟你打聲招呼,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容我回去,兩個星期之內,肯定給你拿過來一版先看看。” 韓三坪點點頭:“要是別人說這話,我肯定認為是吹牛,但是你既然有信心的話,我就靜候你的好消息了,等你把成片拿過來,我第一時間就給你辦了。 現在咱們說說項目的事兒吧,你給我簡單介紹下,我來看看文件。” 蔣博清了清嗓子,十分認真的說:“師兄,其實這份文件的內容很簡單,講的就是票補。” “票補?”韓三坪皺了皺眉頭,還真沒怎麼聽說過。 “就是對票價進行補貼。”蔣博補充道:“現在電影的票價太貴了,再加上網絡技術發展,大部分人連盜版光盤,都不太願意買了,就等著從網上下載免費資源看。 與其一直強挺著,不如給觀眾點實惠,給票價補貼一二,把價格打下來,讓更多人有進電影院的動力。” “那錢從哪裡出?” “當然是從宣發的預算裡麵出了,既然宣發起不到讓觀眾買票進場的作用,那就乾脆少拿點錢,讓給觀眾算了。” 票補這個東西,出資方其實一直不是很確定,不是說,要麼就一直是製片方出,要麼就一直是發行方出。 電影票補真正大規模推廣,是在 2015年,根本動力,是互聯網資本入局了,第三方售票平臺,為了相互之間搶奪用戶。 大量補貼新用戶,新市場,也算是互聯網企業爭奪市場份額的慣用伎倆了。 韓三坪若有所思:“你要是這麼乾的話,得罪的人,可不是一個兩個!”
第五十七章 票補(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