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窸窸窣窣地下個不停,漆黑的夜空中看不到半點光亮。 長安,未央宮,宣室殿外。 已經沐浴更衣完畢,穿著絳紗袍,頭戴三梁進賢冠,腳踩黑舄(xi),腰圍玉帶,配金印紫綬,腰間還懸著一柄佩劍的劉義真在劉乞、段宏及十數名甲士的陪同下,沿著回廊大步向著宣室殿走去。 前頭數名謁者微屈著身子,手提著燈籠在前頭引路。 來到宣室殿前,劉義真解下腰間的佩劍,立即有一名值守在外的謁者上來,恭敬的接過劍放在殿前的兵器架上。 劉乞、段宏則領著身後的甲士守衛在大殿門口。 入得宣室殿,裡頭劉裕也已穿戴整齊,外罩了件絳紗袍,頭戴爵弁,腰間隨意纏了條革帶,腳踩赤舄。 “阿父!” 劉義真朝著劉裕躬身行了個禮。 “走!” 劉裕微微一笑,上前牽著劉義真的手,在謁者、侍從的跟隨下,大步出了宣室殿。 細雨紛紛,沙沙作響。 回廊內,一大群侍女、謁者們提著燈籠,把前路照得通亮。 劉義真取了佩劍跟著劉裕,大步往太極殿側的文昌殿走去。 路上,劉義真仰著小腦袋看著劉裕有些不解地問道:“阿父,為何不等大軍到達,文武百官都齊了,再宴請群臣?” 劉裕微微一笑,耐心的解釋道:“王鎮惡、沈田子於關中是立了大功的,底下將士用命,才有今日收復故都。” “為父先行前來,就是為了犒勞他們,對他們的功勞予以肯定。” “至於大軍到來之後,還將於未央殿舉行獻俘儀式,但那不過是禮儀所需,走個過場而已。” “哦!孩兒明白了!”劉義真聽得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阿父,怎的不見慧嚴大師?” 自打出了潼關,劉義真就再沒見過那個光頭老和尚,故有此一問。 “他就在長安!” 劉裕道:“那日慧嚴給你求情之後便先行離開了潼關,說要來長安見個故人。” “慧嚴大師在長安還有故人?”劉義真有些好奇的問道。 “有!” 劉裕很是耐心的說道:“長安草堂寺主持僧導和尚。” “此人年輕時也曾跟隨鳩摩羅什學習佛法,並跟著鳩摩羅什譯了不少釋迦經典,也是名滿天下的高僧。” “那此人很重要?”劉義真試探性的問道。 “自然!” 劉裕道:“此人在關中信眾眾多,若能交好於他,對治理關中頗多益處。” “漢明帝以降,釋門於我中土發展迅速,其教義經典頗為黎民百姓接受。交好這些名滿天下的高僧,對天下治理大有裨益。” “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劉義真接過話道:“若被有心人利用,必將如孫恩、盧循一般,影響天下安寧。” “這是自然!” 劉裕欣慰地看了眼自己這個聰慧的愛子道:“待天下初定,朝廷需設立管理釋門的官廨,確保天下長治久安。” “太尉!” 這時劉榮祖快步來到了劉裕父子二人跟前,躬身行了個禮。 看了眼劉榮祖有些異樣的神情,劉裕揮揮手示意左右的侍女謁者退到遠處,盯著劉榮祖道:“可是有事?” “回太尉” 劉榮祖壓低聲音道:“適才末將在文昌殿,傅、沈二位將軍特意對末將說,王將軍自入長安城以來,搶了不少財貨玉帛,更將秦帝姚泓的禦攆藏了起來。” 作為劉裕身邊的親信侍從,劉榮祖決定不做欺君罔上之事,將適才傅弘之、沈田子二人所言和盤托出,當然也隱瞞了一些。 劉裕聽得神色微變。 王鎮惡貪財是出了名的,每次出征必聚斂財貨。 義熙十一年征討司馬休之,王鎮惡攻破襄陽,縱兵劫掠蠻人財貨,致使蠻人造反。 若非王鎮惡巧言機變,當時便治了他的罪。 如今入了長安亦不思悔改,還敢擅自將姚泓的禦攆藏起來,是想造反不成? 看了眼劉榮祖,劉裕沉聲道:“秘密調查,不可走漏風聲。” “諾!” “阿父!” 劉義真本想就此事發表兩句意見,卻見劉裕擺了擺手,示意劉榮祖退下後才道:“此事先不提,王繼先貪財,卻也忠義,等調查完再做決定。” “倒是敬光和仲度,他們二人為何不直接向孤稟奏,反而要通過劉榮祖向孤進言?多少有嫉妒之嫌,爭功之嫌。” “劉榮祖也是,當初攻打司馬休之,與敬光、仲度有了過命之交,連這種事也敢摻和。” 歷史上,就是沈田子向劉裕進言,說王鎮惡有反意,這才在劉裕離開關中後於鹹陽城外劉回堡殺了王鎮惡,以至關中無大將,赫連勃勃入關中如無人之境。 倒是劉榮祖,乃劉宋一朝難得的名將,可莫因此讓自家老子生了嫌隙。 “阿父!” 雖知曉劉裕心中不悅,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劉義真還是硬著頭皮道:“想來劉榮祖也是為袍澤之誼,所言還算忠心,望阿父莫要怪罪他才是。” “阿父豈能不知!” 劉裕道:“京口起義,劉家兄弟父子就跟著我。” “就是不省心!” 說到這,劉裕沉著臉道:“昨日收到道民送來的奏疏,說懷慎府中有人被殺,是其府上管事的做的,懷慎隱瞞不報被人舉報,鬧到了臺城。” “為父不得已,免了懷慎所有的官職,讓他賦閑,在家閉門思過。” 道民,劉穆之小字。 呃...... 劉義真滿頭黑線。 要麼說禍不單行,老子剛出事,兒子這邊又讓人給算計,陷入了關中兩大戰將爭功的內鬥當中。 “罷了!” 劉裕牽起劉義真的手,嘴角勾起一絲若有若無的弧度,“摻和就摻和吧!相互爭鬥,互相製約,反倒能平衡各方,不失為一件好事!” 劉義真微微一怔。 這是帝王權術,自家老子到底是真生氣還是假生氣? 父子倆很快來到了文昌殿。 正殿內,依舊歡聲笑語,一眾文臣武將聊得不亦樂乎。 眼見著一大群武將侍從簇擁著劉裕父子走來,大殿門口值守的謁者趕忙高聲唱和道:“宋公駕到!” 頓時,大殿中諸文武臣工連忙整理著裝,按照事先布置的位置恭敬地站好。 等劉裕牽著劉義真走進大殿,一眾文武連忙向父子二人行注目禮,目送著氣勢威嚴,龍行虎步的宋公牽著其第二兒坐上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