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建康突變(1 / 1)

素雪紛紛鶴委,清風飆飆入袖。   仲冬時節,冷風刺骨。   關中大地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   細密的雪花紛揚,給大地裹上了一層淡淡的素衣。   臨近晌午,‘楊林大營’十數裡外的一處山林中,劉義真並劉乞以及數百名甲士正坐在雪地裡休息。   “桂陽公,這是小人豹炙的豚肉,您嘗嘗!”   月前,被劉義真在校場上點名的趙鐵牛,拿著炙烤得兩麵焦黃,皮肉上還灑了些許細鹽的山豚肉,恭敬地來到劉義真跟前,準備獻給他。   劉義真也不客氣,毫無架子地接過趙鐵牛遞給他的山豚肉,示意他在自己身邊坐下,而後撕下一塊放到嘴裡,不禁挑了下眉頭。   看著趙鐵牛半開玩笑地說道:“你這手藝,比之宮裡那些庖廚都不遑多讓,我看讓你當個夥頭兵更為合適!”   “不!”   趙鐵牛突然有些著急,‘唰’一下跪在劉義真跟前,向劉義真懇求道:“桂陽公您可莫讓小人做那夥頭兵,小人想上陣殺敵,建立功勛。”   “有誌氣!”   劉義真笑看著趙鐵牛問道:“若有那麼一天,你得了賞賜,做了伍長、什長,甚至是隊正,風光的回了家鄉,你打算做點啥?”   “先把幼娘娶了!”趙鐵牛想都沒想就答道。   劉義真先是一愣,隨即哈哈笑道:“幼娘?可是你喜歡的女子?”   “嗯!”   趙鐵牛老實地答道:“她是咱們十裡八村最好看的小女郎。就是,就是他是我們當地亭長的女兒,我若要娶她,必須掙得軍功。”   劉義真聽得點了點頭道:“行,那你跟袍澤們要在這山林中好好圍獵,練習行軍打仗之法,等起了戰事,我讓你們都去立功。”   “記住了!”   說著,劉義真站起身,環視著三三兩兩圍在一起的新兵大聲說道:“你們是我劉義真的親衛,將來是要跟著我守衛關中,跟西虜、索虜以命相博的。”   “不論生死,隻要你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不給我桂陽公府丟臉,我都將給你們無盡的榮耀,讓你們光宗耀祖!”   “諾!”   一眾將士全部起身,朝著劉義真齊齊應諾。   自打入得‘楊林大營’,劉義真就與這些新兵們同吃同席。空閑之時還會與他們說些家長裡短的話,關心他們的生活。   半月下來,新兵們對劉義真的好感大大增加。   覺得他們這個主公年紀雖小,卻毫無架子。不像他們之前見過的那些貴人般高高在上,對他們非打則罵。   桂陽公雖也嚴厲,卻也真的關心他們,讓他們吃得飽,穿得暖。   他們願意為這樣的小主公搏命。   “桂陽公!”   段宏在幾名士兵跟隨下,匆匆來到劉義真跟前,向劉義真行了個禮,正色道:“長安來使,宋公召您即刻去未央殿。”   劉義真聽得眉頭一揚,向旁邊的劉乞道:“帶上幾名親衛,隨我回長安。”   ......   “駕!”   盩厔至長安的官道上,十數騎在劉乞率領下,迎著風雪,護著劉義真向著長安城疾馳而去。   自家老爹突然召見,定是出了大事。   義熙十三年,十一月。   能讓劉裕如此著急的隻有一事,尚書左仆射劉穆之去世了。   果不其然,當劉義真踏入宣室殿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凝重的氣氛。   入得暖閣,跟隨劉裕北伐的一眾文臣武將全都來了,他們麵露哀容,沉重地坐在兩側,上首的劉裕亦是滿臉哀色。   見此,劉義真在心中重重嘆了口氣,向劉裕伏跪叩首道:“孩兒叩見阿父!”   看著自己的愛子,劉裕隻是稍微露出點笑容,朝他招招手,“到為父身邊來吧!”   劉義真走到劉裕身邊剛剛坐下,劉裕便長長嘆了口氣不剩哀惋地說道:“孤的軍師,朝廷的左仆射劉穆之劉道民,卒了!”   說著,劉裕虎目含淚,哽咽著說道:“自孤京口起兵,道民就一直跟在孤的身邊,為孤出謀劃策,助孤穩定朝局。”   “這些年孤在外征戰,道民總攝後事,未曾有絲毫差錯。他與孤如同漢高與蕭何,亦君亦臣,亦師亦友,孤能有今日之功業,論功勞道民當屬第一。”   “道民離世,孤震驚、悲痛。”   “太尉,節哀!”   底下文武群臣連忙起身,請求劉裕節哀。   “唉!”   劉裕重重地嘆了口氣,憂傷地說道:“有他在,朝廷就穩,孤大可放心征伐。道民卒,朝中還有誰可托付?孤想他呀!”   “太尉!節哀呀!”   這時傅亮出列,向劉裕諫言道:“左仆射病卒,建康無人主持大局,文武驚恐。當務之急還是要選出可主理建康朝政之人。”   “朝廷也由此遣使來長安,欲以太尉左司馬徐羨之代為處理朝政。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於東府的中軍諮議參軍張邵上書朝廷,說如今情勢危急,本應以徐羨之接任。然世子義符無專命之權,如此大事還需太尉決策。”   “為江東安穩計,還需太尉盡快拿定主意!”   劉裕聽得微微低頭沉思,臉上哀容猶在,良久看向一眾文武道:“休元如何?”   “他出自瑯琊王氏,又是王導曾孫,亦是京口起兵就跟著我,在任上多有政績。”   “以他接替道民,諸卿認為可否?”   底下文武你看看我,我看看伱,皆難做抉擇。   畢竟王休元跟徐羨之在能力上都差不多,二人無分高下。   但若論影響力,出自瑯琊王氏門閥的王弘王休元在江左之地,多少占些優勢。   隻是二人在朝中都頗有勢力,如此大事上,一眾文武都不好說誰好誰壞。   “太尉,臣認為不妥!”   從事中郎謝晦站起身,朝劉裕諫言道:“休元雖然多有政績,然軍事不足,處事亦受出身影響,輕率簡單,顧忌甚少。”   “主持朝政需要老成謀國之人,臣認為在這方麵休元比不上徐羨之,故臣認為讓徐羨之接替左仆射最是合適。”   謝晦出自陳郡謝氏高門,與瑯琊王氏並列,他出麵說這種話,還真不用怕得罪誰,也能助劉裕敲定此事。   劉裕聽得看了眼謝晦,後者很鄭重地點了下頭,劉裕想了想也點了下頭,沉聲道:“既如此,就讓乾木接替道民。傳孤諭令!”   “除徐羨之吏部尚書、建威將軍、丹陽尹、總攝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