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奴寶(1 / 1)

凡靈榜 孩曦 3827 字 2024-03-21

題曰: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先說這殞靈禁地,大能修士也難以深入其中,這無能小奴是如何潛入?原是離玉世家多是承封靈星之運而盛,其中不乏有貪戀紅塵博美人一笑之人。   權傾天下錦衣玉食榮華富貴仍覺空虛寂寥。此間三兩人監守自盜,凡心屢動,也想醉臥花巷,淺試風流,這小奴便是那人間紅塵之地擄來供其享樂。   此奴粗鄙不堪,數次服侍皆不能填補寂寥。於是禁足數日,水室監禁,生不如死。饑腸轆轆,外加冰水刺骨銷魂,為活一命,將計就計,隨主心腸,撩撥心弦。   受席間禮數,遭燭火低迷。小奴自覺不是長久之計,便借機盜主重寶,如鼠潛行,茍活如今,多靠一人,左右策應,如此數年便潛入禁地周遭。   人性難改,此奴生不逢時,多生事端,策應之人,貪圖美貌,先以曝示,要挾數次,來來往往,心力交瘁,苦此久矣。   後自覺下賤,身墜幽穀,卻因身負世家信物,禁地自開,便保其性命。   醒來時,隻見巨石橫壁,隔絕天日,不免心生一懼,自以又進水牢。便啼哭數日,期間偶聲,驚嚇不已。   “斷心凰玉印,你是離玉的什麼人?為什麼如此沒有禮數,在此哭哭啼啼?先前你又是哭泣賤命,後是辱罵豪門世家,期間有何關聯,細細說來,我心憂之,正好解悶”七彩光幕後有一虛影如此說道。   “大爺,既認得這世家重寶,又不覺奴家身份低微,便有了說清道理的底氣。我雖粗鄙,善惡分明,見仙家遨遊,仙骨不損,定是清明之輩,多是救死扶傷,勘正大道,舍己救人,待人如己。後因身具靈根,門派器重,已是中天位,卻不曾被惡人看重,攜來此地,視我為奴,如此惡行,無人可管。若爺心有憐惜,奴家願舍棄修為,降為凡人,滾滾紅塵,耗盡一生。在俗塵中,奴家也算富貴豪門,雖比不得仙家壽元,但富貴之物,家產千萬,若是能降回舊址,奴家願結草奉案,永記恩情,萬世不忘。”   說罷,光幕中的虛影發出陣陣笑道:“哈哈!哈哈!禁地之中皆是離玉族人,此乃數萬年的修仙大族,隻是兩三人為惡,卻使你傷了道心,但修仙又豈止這兩三人?你隻知仙人不死,仙骨不損,仙魂不滅,難道不知仙人也有七情六欲?況且修仙一途本就是:強者為尊,適者生存,弱者茍活,這幾字從你踏入修仙一途就應知曉,否則到頭來,也隻是黃粱一夢,萬事成空,倒不如不修這逆反天道之仙家術法。”   “奴家受此豪強侮辱,奸佞哄騙,以致道心已破,爺如此說自是知曉一些,原知強者為尊,卻不知何時自己落入下風,求道無望,香消玉殞,已是強弩之末,如此也無臉再修道法。”   殘石見此奴,凡心已至,道心不穩,哪裡還聽的進去。   此奴又復求再三,殘石自知不可違背。於是說道:“此乃你道心之劫,原是磨滅你心中惡欲,鞏固你修道之心,卻不曾想你心中借劫生欲,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可見這俗世紅塵,諸多誘惑,使你自覺靈根已廢,道心蒙塵,便想享受榮華,脫離此劫,隻是到時不如意時,後患無窮。”   小奴聽罷,身伏叩拜,道:“自是知曉。”   殘石看向小奴腰間潛藏斷心凰玉印,又說道:“若是你道心仍在,外加這離玉信物,本就有一番神仙際遇,卻自生凡人情欲,散盡道心,可見你也無過人之處,隻是機關算計,聰明靈巧些,恐落入凡塵,也煩惱頗多,糾葛不斷。也罷,我原修成幻夢識體,自是要去人間遊歷一番,除去心中怨念,如此少不得施下偷梁換柱之法,攜你共赴人間,待你紅塵劫去,道心已歸,生死由心時,收回這替換之物,了卻凡塵,復歸仙道,堅守道心,也算一樁美事。你看如此可好?”   小奴聽罷,自是感激。   殘石便讓此奴拿出斷心凰玉印,手中掐訣數種,口中念念有詞,身上光彩閃耀,先是此印懸浮虛空,後化為七彩,融於光罩之中。一時光芒大放,光罩中隱約一束五彩光彩閃出,墜於小奴手中,後化為一塊三角狀拇指般大小的石頭,但三角皆鈍,中心透亮,又似盛水容海,自成空間,原來此石是殘石所化,本體碩大,多有不便,如此變幻,小巧精致,也不至於招人耳目,或因質地,俗世蒙塵。   小奴隱約有一物飄來,便雙手舉著,但亮光刺眼,隻好緊閉雙眼,手心直至一陣溫熱,才緩緩睜開,便問道:“爺是何物,難道藏於此物之中?奴家從未見過如此小巧容器,還請爺解惑。”   “此乃三焦拘心石,原是三焦修士的本命靈寶,頂級的空間類靈寶,更是能容山納海,本放在此處無所大用,但遊歷凡塵卻極其方便,況且俗世中故人頗多,借此物名聲正好也能掩人耳目,與上故人,出其不意對我頗有好處,這偷梁換柱之法,倒省我不少功夫。我雖久居幽穀,但也知曉人間有幾處鐘鳴鼎食之族極愛異寶,白玉漢瓦之城囊括奇物,借此軀殼,那煙花翠柳池,燈火璀璨處也自能體驗一番。”   小奴聽罷,心意相合,更是竊喜不已。但又思量,這福天寶地,也是仙家禁地,自問無法逾越,便問殘石道:“大爺,可有何辦法走出幽深石穀?”   殘石也笑答道:“你雖是異族,靈力低微,首涉此地,告訴你也無妨,這禁地十有八九的禁製,由十二位靈火期修士的伴生靈寶共同封印,若想打開也隻有湊齊那十二靈寶,但是若是隻是接近,需十二靈寶之一即可。但我深居此處,自知一些禁地玄妙,並借用那斷心凰玉印替我擋上六七百年禁地壓製,也自是無事。不過你既然不是這離玉世家之人,卻有其家傳世寶,恐與此物,另有一番因緣際會才收此靈寶”   那小奴聽罷,也答道:“這物,也說不上是我盜的,卻也不是他人所贈之物,隻是事有緩急,當日一念之行,非我本意。”   “既如此,也是運勢所為,靈寶多有靈性,多借你手,避些劫數,離玉世家有此異樣,也非禍端。”殘石暗思,也不便多說,轉口又說道:“不知你俗世是何底細,是人間何處,禁地之困,於我易如反掌,不如說些你的身家背景朱焰銅盆,也是正事一件。”   小奴聽此一問笑道:“仙道之事,我不如你,但凡塵之事,你不如我,待我攜你,各處尋覓,自會知曉。”   殘石聽罷,便也不再多說,由虛化實,凝聚出灰袍人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隻是五官不存,五彩映目,甚是怪異。但隨手一罩,小奴便被一個五色光球包住,同灰袍人飄然而起,不知所蹤。   後來又不知道過去多久,離玉世家竟避世不出,而禁地職責也易手他人,看守之人,多有二心。期間禁地多有異探,猖獗一時,甚至有數年內,數個異族同來此處,探訪仙靈,尋找機緣,隻求突破瓶頸,均無功而返。   後一位名喚六陽的隱修,聽此傳言,自覺品格高尚,仙途寬廣,便訪道尋仙,路過這殞靈禁地,觀此處仙靈與他處不同,自是也想尋上一番仙家道緣,凝結靈核。   先是耗盡家財上下打點,外加為此地修士擄掠善徒哄騙玩弄,後才進入幽深石穀。   觀幽穀石壁,雖有靈能,卻是一潭死水,始終無法得其法門。忽見足下草叢,略有痕跡,清理雜草,瞇眼細視。原來殘石早於數百年前被奸人所盜,隱入凡塵,幻化入世,離玉世家的鳳凰孿生印,同年凰印丟失,次年鳳印也因守護禁地受損,但禁地從此再也無絲毫怨氣散出,甚至仙靈之氣也匱乏無比,離玉世家借玉印受損,也歸隱山林。   後其他世家守護此地,多是借此收斂錢財,多年後也隻有些低階修士前來尋求機緣,往來甚多,其中道心清明之徒,便刻下此間寥寥數語,以示後人,此處無用,切勿深陷。   六陽修士見此,也無可奈何,便悄然在其後刻上:   後人度上仙家願,枉費赤忱散金錢。若是深陷神仙夢,莫笑我輩長袍人。   刻罷,仍是用雜草掩蓋,題上南子虛道觀,便乘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