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真假難辨多填表》 這一章裡也有外貌描寫,但這段外貌描寫是很主觀的,尤其是後麵那半句,“但她那雙眼睛,像兩團明亮的火,照得人心裡發怵”,這隻是陳盼的看法,與客觀事實不符。 “如果可以,她也不想給別人帶來那麼大的壓力,她更不想用這種方式探知別人的隱私”,這是徐縈則的心理描寫。第八十八章裡寫了“慕正光非常排斥無緣無故侵犯他人隱私”。兩人對隱私的態度基本一致。 徐縈則的第二個考核任務沒有太多可分析的地方,抽出兩句話簡單說一說。 第一句話:他們是否引發暴亂,都傷害不到我們,他們不是以我們為目標,但其他人就未必能幸免於難了。 第二句話:院長給的任務不必100%完成,你覺得他們不可能引發暴亂,那就由你來寫任務報告,並把你說的那句話加上。 徐縈則並不是很重視考核任務,但也算不上敷衍。 在慕正光完成第二個任務的過程中,他的助理對他的看法有所改變。湯景明本來認為慕正光是個消極怠工的人,但事實上不是。 在徐縈則完成第二個任務的過程中,她的助理的工作態度有所改變。徐縈則預計宋詩河又要拖到最後時刻才會把報告給她,但事實也不是這樣。 ———————————— 第九十五章《我校樓多可利用》 本章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與趙妤曦有關的。 在這一部分裡又寫了一些研究院的構架,比如,分院院長分為四個等級。 其實站長就已經算得上是位高權重了,而在站長之上的分院院長,可以用權勢滔天來形容。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這個詞放在趙妤曦身上確實很準確。 趙妤曦的權勢不僅僅在於她本人能連升兩級,她還想把下屬也連升兩級。 第二部分是兩位主角的對話,對話分兩段,前半段與工作有關,後半段與生日有關。 徐縈則提出挪用學校的樓作為辦公場所,這已經算得上是以權謀私了。看了下一章,就會發現她這種以權謀私好像不算太嚴重,雖然作風霸道了些,但還算不上豪取強奪。真正嚴重的是第九十七章裡兩位分院院長的密謀。 徐縈則對第二個考核不太重視,她沒有盡最大努力完成第二個任務,哪怕不過多窺探他人隱私、不使用武力手段,依然有很多方法可用,可是她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強行終止了這個考核。 但是,她對第三個考核卻非常重視。 第三個考核比第二個考核簡單,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對簡單的任務,徐縈則卻格外上心,因為這件事直接且長期與她的利益有關,所以她親力親為。 後半段對話表現的是價值觀。 在之前的總結裡說過徐縈則把家人排在朋友前麵,慕正光把朋友排在家人前麵,為什麼會有這種排序?這種排序是一時興起還是長期如此?這種排序引發了哪些後果? 從這一章裡可以明顯看出,慕正光和父母之間有隔閡。 在第九十八章裡寫了這種隔閡的起因,常年留守。不過,這個起因是徐縈則總結的,雖然符合事實,但不全麵,等到第九十八章的總結裡再細說吧。 常年留守勉強可以解釋為什麼慕正光把朋友排在家人前麵,接下來說一說為什麼徐縈則把家人排在朋友前麵。 首先要說明的是,徐縈則對待父母的方式遠遠算不上世俗意義上的孝順。 這麼說或許有些牽強,不妨反過來看。第二十三章裡有兩句話,“王虹予有進女兒臥室前敲門的習慣”“縈同學告訴他,她不算聽話,而是她媽媽特別好說話”。 從這兩句話裡能看出王虹予控製不了徐縈則。此外,還要注意一點,徐縈則沒有漸近線的時候,王虹予就已經控製不住她了。當徐縈則有了漸近線之後,她才是一家之主。 文中沒有直接給出這樣的結論,但是以王虹予對徐縈則的態度而言,那不僅僅是簡單的尊重,在這個家庭中,徐縈則能決斷很多事。 徐縈則和媽媽生活在一起,而且她媽媽不乾涉她的日常生活,這種體驗是慕正光所沒有的。把不乾涉看作愛的形式之一,在愛中成長的徐縈則把家人排在朋友前麵也就在所難免了。她的家人兼有朋友的身份,而朋友卻不兼有家人的身份。 在本章中要表現的不僅僅是排序問題。徐縈則對待父母的態度比慕正光積極得多。慕正光為爸媽考慮,不想打擾他們的工作,乍一看似乎很懂事,但是細究的話,這就是隔閡。 而且,在慕正光的思維中,他沒有把家人和漸近率的分級標準分開來看。 說個不恰當的例子,有些人非常在意家人的收入,或者再換個說法,有些父母非常在意孩子的分數。或許應該這麼說,有些衡量標準不應該在家庭裡出現,那些標準有它們各自的適用範圍,而家恰好不是適用範圍。 漸近率是全書的重要設定之一。在哪些場合下,要用漸近率作為衡量標準、作為判斷優劣的條件?在賽場上,在研究院裡。往大了說,在學校裡,在所有與自己有競爭關係的人群裡,漸近率都是非常高效的衡量標準。但是這個標準不能帶進家裡。 ———————————— 第九十六章《我想為你做些事》 本章也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兩位主角的對話。 通常,慕正光對徐縈則給的建議有三種看法。第一種,欣然接受。第二種,不太明白、不解其意。第三種就是本章裡說到這是一種,不認同。全書第一次出現“不認同”這三個字,就是在本章裡。 在這部分對話中,徐縈則是主要講述者,慕正光在多數時候是聆聽者。 徐縈則講的那些可以用一個詞總結:安全。 為了保障安全,所以強化。 為了強化,所以告知父母強化方式,並提前做準備。 提前做準備,一方麵是理論積累,另一方麵是物質積累。 理論就是強化方式。物質就是實現願望的機會。 文中沒有細說物質積累,這裡放一個例子:假如父母的願望是得到孩子製作的一張賀卡,這種願望就可以預留實現機會。提前做好一張賀卡裝在盒子裡,需要實現願望的時候,打開盒子就行了。當然了,在具體處理的時候,還有很多細節要考慮。 第二部分,徐縈則和校長的對話。 徐縈則麵對校長的時候稱不上禮貌,但是校長對徐縈則就更不禮貌了。如果徐縈則不是研究站站長,那麼,校長就會像以往一樣,采取俯視的態度對待學生。 不過有一點要說明,直呼其名不算不禮貌,校長能直呼學生的名字,反過來學生也能直呼校長的名字,這種行為很正常,無可厚非。 假如,校長是研究站站長,有一天,校長要見一位普通學生,那麼,校長的姿態一定遠比徐縈則高。文中或多或少的暗示明示過研究站站長位高權重,這不是戲言。 返回正題,徐縈則和校長的對話,也可以說是徐縈則給校長下達的命令。 命令主要有三條:第一條,租用教學樓。第二條,更換線路。第三條,把特定的同學分到特定的班級(這條命令在下一章)。 關於這三條,分別解析吧。 第一條,租用教學樓。下一章裡寫了,徐縈則給的租金夠用,十年的租金可以重蓋這兩棟樓(這麼說不太客觀,因為有通貨膨脹)。 第二條,更換線路。更換線路也不免費,徐縈則也付費了。不過,雖然付費了,但這也算是以權謀私,隻是沒那麼嚴重。 第三條,把特定的同學分到特定的班級。分班是“隨機”的,分班的標準是分數,而徐縈則說的那些人,他們的分數符合標準。 最後再說一下,徐縈則以權謀私的“私”到底是指什麼?是金錢嗎?是名聲嗎?都不是。她謀取的是機會,讓事物按照她的想法發展的機會。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她的想法並沒有超越原有的“規則”。 徐縈則謀取租用教學樓的機會,並為此付費。她謀取分班的機會,而需要分班的那些人,他們的分數都符合標準,而不是把分數不符合標準的人強行分到一個班裡。 徐縈則沒有打破交易的規律,也沒有打破分班的規律,她把已有的規則加以調整,使之更符合自己的需求。 或許有人會問,分班本來是隨機的,徐縈則把這個過程變成指定的了,這不是對規則的破壞嗎? 學校用電腦分班,電腦生成的分班表格並不是真正隨機的,而是偽隨機。徐縈則所做的事可以視為讓電腦生成許多份表格,直到符合需求的表格出現。 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徐縈則隻是把一些同學聚集在了一起,但她沒有規定給這些同學上課的是哪些老師。 不嚴謹的說,老師被分到哪個班是隨機的,“隨機”這件事還存在,因此,徐縈則並未破壞規則。 第九十七章兩位分院院長的密謀,也是調整規則,而不是創造規則、毀滅規則。 但由於兩位分院院長什麼也沒付出,隻是承擔了點風險,就得到巨大的好處,這種行為就算符合規則,也是明確的以權謀私。 ———————————— 第九十七章《何人不以權謀私》 本章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徐縈則和校長的對話。 這部分內容在上一章裡總結了。 作者把三個命令分到兩個章節裡,一方麵是字數原因,另一方麵是,第三個命令是最準確卻最輕微的以權謀私。 第二部分,慕正光和徐縈則的對話。 徐縈則租用學校裡的教學樓,慕正光沒有在道德方麵表示反對,但是徐縈則把特定的人分到特定的班,慕正光直接說出了“以權謀私”這個詞。徐縈則聽到這個詞之後,也沒有任何的回避或辯解。 “他說這話的時候沒有感覺到任何壓力,他也不想給同學帶來壓力”,其原因在於慕正光說的“如果是我,我也會這麼做”。 “對啦,就是以權謀私,有了這樣的權力,我們就能多做些選擇、多決定一些事。在不乾涉原有規則、不影響他人利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讓事物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徐縈則敢把這話說給慕正光聽,這兩人非常親密,沒有隔閡。 “因為得到力量,人們的想法發生改變。一部分擁有強大力量的人向外界傳遞他們的想法,外界,改變了,外界的人,肯定也會改變”,這是慕正光的觀點,也是全書的核心思想。 本章最後兩段話,直接闡明主題。力量,或者說漸近線、漸近域,隻是載體,是人生之路上的配角和工具,絕不是主體。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主體,而不是工具。 ———————————— 第九十八章《分院院長顧庭晝》 第一部分,兩位主角的對話。 慕正光能問出“他們好像很開心”,這就足以說明他和家人之間有一定的隔閡,因為這個問題非常多餘,因為慕正光從來沒有想過這種“開心”是如何產生的,而且,他也從來沒有主動創造機會讓這種“開心”產生。 徐縈則看出了這種隔閡,而且還說出來了,相當於文中所說的答疑解惑。 徐縈則的答疑解惑是有效果的。慕正光主動為親情的事請教同學,這裡的親情也可以換個詞,家人,因為這兩者不可分割。 “我看看能不能讓我爸在市裡找份工作,工資低一點也沒關係”,這是徐縈則的想法,這一想法和以權謀私無關。徐縈則“讓”她爸爸在市裡找工作,而不是“幫”。 第二部分,王筱雨和詹道合的對話。 同為中古者,詹道合的比賽成績不如慕正光,但他比慕正光驕傲的多。 王筱雨比詹道合更清醒,但她的清醒僅限於自身,她沒有把這種清醒傳遞給她喜歡的人。 本章第三部分,兩位分院院長的對話。 趙妤曦的說辭可以用冠冕堂皇來形容,她的創意符合標準,符合研究院的規則。但是,要想把她的創意變為現實,需要用到權力,變為現實之後,她將收獲私利,這是名副其實的以權謀私。 在這兩人的對話中,趙妤曦占據主導地位。 這一章裡有重要設定。星主和星主的代言人,能看穿任何人的漸近率,當對方的域半徑低於我方時,能看出域半徑的準確數值。一階漸近率為147~153天即為“五級上古者”,這類人在上古者中的占比約為5%。 ———————————— 第九十九章《銀匙刻畫舊時光》 準確日期,7月12日,慕正光的第16個生日。 也許你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會頗為驚訝,你可能會覺得慕正光做了那麼多事,他的很多思維看起來不像未成年人。這裡要說明一點,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不一定會越來越恪守準則、堅守良知。 這時候慕正光16歲,徐縈則的年齡比他略小,也就是15歲,但徐縈則做的某些事比慕正光更超越年齡。 如果把這兩人的年齡加大十歲,那麼主線就要改了。假如兩人不是16歲,而是26歲,那他們就真的會把很多想法變為現實,在各個方麵都以權謀私。 回歸正題,本章講的就一件事:兩位主角的交流。 銀鑰匙的用法有很多,在賽場上、在對戰中,它能牽製、殺傷敵人。在日常生活中,它有另外的作用,這種作用不是為了傷害,而是保留、延續。 銀鑰匙的全稱畢竟是記憶銀匙,用銀匙在記憶中額外取舍,這種用法很費心思,甚至超乎尋常。 翻看相冊的那幾段描寫,帶著一絲壓抑,這種壓抑和第三十七章的感情基調略微有點像,但是程度要輕得多。 因為第三十七章裡發生的事真的是一經變化,不可重來。而這一章裡由於有記憶銀匙,並且相冊裡的兩個主要人物童顏永駐,再加上運行力、存在力過於特殊,不至於走到一經變化不可重來的地步。 把相冊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輔助變量加滿。 我們都知道輔助變量又叫積量變數。量變引起質變,使漸近線實體發生明顯改變。慕正光的沙漏確實發生質變了,體積和質量變了。 總結一下,目前文中出現的所有強化方式。 第一種,人的特質改變,導致漸近線發生改變,例如張姿怡。 第二種,補充輔助變量或積量變數。這種強化方式很常見,任何人都可用。 第三種,實現心願,漸近線、漸近率發生改變,漸近線轉移。這種強化方式有前提條件。如果願望不能實現,那就不能用這種方式強化。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願望和別人無關怎麼辦?那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第四種,第六十八章裡提到的強化方式。原文:這一字落下,兩人都感到無比踏實。從心中產生的力量,也變得更加強大。 這種強化方式不改變漸近線的類型、漸近率的大小。 徐縈則說的第二種方式是實現願望,也就是上麵的第三種,她說的第三種是作者所說的第四種。 之前提到的喻宸,她用了兩種強化方式,其中一種是補充積量變數,具體行為是提前選中“天下第一”。 另一種強化方式的具體行為是,收集半真半假的鳳凰羽毛。這種強化方式肯定不是第一種、第二種。至於是第三種還是第四種,作者已經有答案了。大家或許也能猜到答案。第四種強化方式的效果“最不明顯”,但從喻宸的表現來看,那些鳳凰羽毛的作用非常顯著。 回到正題,“DNA復製的錯誤率”,這是第一章裡就出現的內容。 “必定存在一種或多種力量在指引、規劃、約束著這一切”,這是慕正光那時就有的想法。 在本章裡,徐縈則也說了類似的話,“這種力量決定著世間萬物的存在與消失、運行與停滯”。 此外,第一章的旁白裡有這樣一句話,“故事開始,故事發展,故事結束,一切早已記錄在案”。 本章裡,慕正光說,“讓故事開始,推動故事發展,讓故事結束,一切都是他”。 伏筆回收,完成對照。 本章裡同樣寫到了家人。 “爸爸媽媽的願望比我想象得要麻煩得多,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實現的”“但這兩位成年人的心願著實不妥當,看似簡單,其實很復雜,包含的條件很多,給人一種終其一生都無法實現的感覺”。 從這兩句話中能看出,慕正光所說的“麻煩”不是指實現願望的難度很大。如果難度很大,那就不會“看似簡單”。人們在了解一個願望之後,對實現願望的難度大致心裡有數。實現願望不像做數學題,有的題目看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 那麼,“麻煩”到底是指什麼? 舉個例子,有人的願望是喝一杯水,這願望很簡單,而不是看似簡單。 那如何把它變得“看似簡單”呢?有很多辦法,我說其中一種。加上時間、地點、人物、水源,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由特定的人物給他送上從特定源頭取來的水,並且再由他喝下。 加了這麼多條件,願望的本質沒變,仍然是喝一杯水,但它確實“看似簡單”。 本章所寫的思想主要落在三個方麵,對家人的態度、對命運的態度、對欲念的態度。 兩人對命運的態度一直都很明確,順其自然就好了。對家人的態度也是順其自然,盡力而為就好。最後要說的是對欲念的態度。 在本章中,慕正光說的欲念和徐縈則說的欲念不是一回事,徐縈則的欲念是生理層麵和精神層麵的,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我對你的欲念”。慕正光聽出了這層意思,雖然他沒有回避,但他也沒有完全接受。 徐縈則不勉強他,既然現在說這件事為時尚早,那就不用說的太明白,轉移話題就好了。 重點說完,說一點其他內容。 “物欲,也能締造上古者”,這句話是旁白。 在慕正光看來,與力量有關的三個因素分別是特質、心願、欲念。 文中寫的最多的是心願,其次是特質,最後才是欲念。 在這三者裡,欲念最不容易量化,最難具體分析。而且,欲念隱藏極深。你問別人有什麼願望,別人或許會告訴你,但你問別人有什麼欲念,恐怕沒有答案。此外,如果不是在特定的環境裡,人的欲念或許很難表現出來。 ———————————— 第一百章《萬物綜合音奏響》 這一章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家人,第二部分寫朋友,第三部分寫同事。 第一部分的重點總結起來其實就一句話,那就是慕正光的媽媽比爸爸好。 慕正光想把這兩夥人分開,因為他覺得家人可能會得罪趙妤曦。以慕正光的家人的情況來看,如果不把這些人分開,這件事幾乎是一定會發生的。 第二部分寫朋友,主要寫了兩件事,一是排座位的方式,二是用銀鑰匙刻畫形象。 慕正光對徐縈則沒有欺騙,他對別人也沒有多少欺騙,但是他會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混淆視聽。 他說“前些天”,大多數人都認為些天是一個比較短的時間,比如一個星期、一個月,但他說的前些天是七個月前。他的這種說法已經不能說是改變程度了(關於程度的問題,第二十三的章節回顧裡寫了一些),這種話離謊言隻有一線之隔。 第三部分寫同事,也就是趙妤曦和顧庭晝。 這兩人對慕正光的能力的看法很不相同。 顧庭晝想到的是對方的職位和排名,趙妤曦想到的是能力本身。 最後寫了趙妤曦的能力。她的能力絕不僅限於萬物通感、真假辨言。如果隻有這兩種能力,她不敢去建模大賽爭前二(第九十八章寫了“你和我都是戰鬥人員,都能去建模大賽裡爭一爭前二”)。 ———————————— 第一百零一章《第四項考核任務》 按照時間、空間把這一章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用餐之前。 趙妤曦使用音符看穿幻術的真相,這種用法依然是萬物通感的範疇。但是上一章末尾,她讓別人聽到各種聲音,這不是萬物通感。 趙妤曦能看出慕正光和徐縈則的親戚朋友的漸近率和域半徑,也能看見他們的漸近率和域半徑,對這兩組人,趙妤曦有不同的看法。 趙妤曦認為他們兩個掌握了強化方式,但她想不明白為什麼被強化的隻是一小部分人。可能有些讀者也想不明白為什麼被強化的隻是一小部分人(一位親人、兩位朋友),為什麼一定是“一位”親人、“兩位”朋友? 是因為次序嗎?不全是。次序隻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是,安全。如果強化方式和時代背景絕對安全,被強化的就不再是少數人了。 “最解釋不通也是我最想不明白的,依舊是你們本身”,趙妤曦想不明白,但是讀者應該是明白的,因為這兩人特質相似、心願相連。 慕正光用銀鑰匙刻畫形象,別人拿出的都是漸近線實體,顧庭晝拿出的是武器。武器可以是漸近線實體,也可以不是。 第二部分,用餐之後、離開包廂之前。 對話分為兩段,第一段對話有四個人參與。 重點是三句話,趙妤曦說的“我和顧庭晝為你們準備了第四項考核,也不難。過考後戰勝我們,升為三級分院院長”,徐縈則說的“中古打上古,能贏嗎”。 第二段是兩位主角的對話,內容很簡單,無需總結。 第三部分,離開包廂之後。 慕正光的媽媽確實比爸爸好。 ———————————— 第一百零二章《對待家人的方式》 上一卷寫伴侶、寫朋友、寫對手,這一卷寫家人、寫同事、寫敵人(目前還沒有寫到)。 本章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兩位主角的對話。 “自多年以前,徐縈則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並取得一定成果”,這句話不是旁白。按照作者的寫作習慣,如果這句話是旁白,一定會另起一段。不過,雖然這句話不是旁白,但它是正確的。 再次強調,徐縈則對待父母的態度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孝順。你別看她把家人排在朋友前麵就覺得她很重視家人、家人是她的弱點,其實不是。 她有強化方式,卻不給爸媽用(即便第一種強化方式有害,但她本人用過了。不難想到,這種傷害她自己能承受,那麼她的父母應該也能承受),她的理智超越了她的感情(並非在任何時候都是這樣,但是隻要給她足夠的思考時間,她就不容易做出違背理智的判斷和選擇)。 第二部分,趙妤曦和顧庭晝的對話。 依然是趙妤曦占主導。 顧庭晝和趙妤曦職位相同、漸近率相似,但是在和趙妤曦相處的過程中,兩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趙妤曦一次次反駁、改變顧庭晝的觀點、判斷,但是顧庭晝卻無法影響趙妤曦的任何想法。 ———————————— 第一百零三章《分院院長的密謀》 本章也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趙妤曦和顧庭晝的對話。 這一章的對話內容比上一章更深入、更逾越,但是顧庭晝依然無法影響趙妤曦的任何想法。不過,趙妤曦也沒有改變顧庭晝的想法。 趙妤曦的目的和研究院的目的很不相同,她沒承認,但是可以從三件事上看出來。一是違背副院長的意願,允許下屬殺傷不普通的人。二是沒有按照規定處理極度危險的中古者。三是質疑研究院的發展目標。 從趙妤曦的想法和做法上來看,她給研究院帶來的傷害大於收益,但是,如果她沒加入研究院,而是跑到敵方陣營裡,那麼研究院就要承受巨大損失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第二部分,徐縈則和王筱雨的對話。 徐縈則對自己人非常友善。 第三部分,徐縈則和慕正光的對話。內容簡單,不再總結。 ———————————— 第一百零四章《會議結束戰端啟》 本章主要寫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選擇場地。第二件事,對決開始。 詹道合認為站長有權力讓遊客暫離,但慕正光認為站長沒有這種權力。 戰鬥過程有些繁瑣,主要寫的不是誰輸誰贏,而是在此過程中幾人的心理活動。 除了詹道合不緊張,另外三個人都很緊張。尤其是王筱雨。詹道合讓她走六百米,但她走的不止六百米。也就是說,在戰鬥開始之前,王筱雨就已經很慌張了。 ———————————— 第一百零五章《突然發生的慘案》 主要寫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慕正光和詹道合的對戰,他在不使用金步搖的情況下也能取勝。 慕正光認為對手沒有用全力,“若是生死對決,我未必能贏他”,但這不代表慕正光認可對方的力量。 第二件事,慕正光和別人開會商量打造工具的事。 第三件事,徐縈則的第四個考核任務的一部分。 文中寫的已經很明顯了,這場慘案是趙妤曦引發的。徐縈則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她隻是覺得趙妤曦和罪魁禍首有關聯(趙妤曦對盟友的態度非常好、非常有迷惑性,徐縈則對她了解不多,因此沒能在第一時間猜出真相)。
作者的話 第94~105章回顧(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