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意!技之極,宗師之境!(第二更!)
  與玄真玄意一起吃了晚飯。
  飯後,玄意還想聽故事,玄真卻拍了拍玄意的光頭,示意玄意自己回房學習佛經。
  在玄意略有些失望的眼神中,玄真帶著陸銘走遠了。
  兩人的目標,卻正是位於後山的藏經閣。
  路上,一邊感慨著這法玄寺的仗義,陸銘一邊掏著玄真肚子裡的貨。
  有一點很明確。
  這世界的武道,比較復雜。
  下三品很簡單,六品也不難,但五品開始到四品,就需要諸多機緣諸多感悟。
  外竅大關,武道之意,內外交感,意引天象……
  陸銘沒有長輩幫襯,雖然有小遊戲係統在身,陸銘的武道修為一日千裡,但來到了五品後,陸銘也確實是兩眼一抹黑,除了知道按照真功不斷開竅外,對五品的其他事情皆是一概不知……
  而玄真既然願意教陸銘法玄寺武學,那一些經驗之談,想來更不會吝嗇。
  路上,麵對陸銘的問題,玄真毫不藏私。
  “五品凝竅境,凝的是內外七十二竅穴。”
  “但凝內竅的邏輯與凝外竅的邏輯,卻是完全不同的。”
  畢竟,體內的竅穴還可以用血氣硬沖破關,但外竅涉及到內外交感,單單隻是氣血之力,力有未逮。
  “這就需要意了。”
  “凝竅之上,是為養意。”
  “但養意,得先有意,才能養意。”
  養貓養狗卻沒有貓狗……這不是雲麼?
  而這世界,可沒什麼雲武道的說法。
  “所以武者從外竅開始,便涉及到了‘意’。”
  “意可分兩種。”
  “其一,兵器拳腳之意。”
  劍意,刀意,拳意,槍意。
  “這也是當前武者走的最多的路。”
  “而其二,便是人之意。亦可稱為人之性!”
  人亦有意,意即是意誌,也可以叫性格。
  善是性,善引佛性,佛性轉佛意。
  惡是性,惡造殺性,殺性轉魔意。
  穩健是性,穩健化沉澱,沉澱化穩妥不敗之意。
  豪勇亦是性,勇烈為鋒銳,鋒銳鑄一往無前之意!
  “而從本質上講,兵器之意與人之意,並無高下之分。換言之即是武者都可以用兩者之一成就上三品,且不會有任何差別,兩者同修的話四品境之路便走的更加順遂一些,但也不是說兩者同修就一定比單修一種更強。”
  陸銘點頭表示理解。
  想到了玄意。
  這小和尚的性子,就契合佛性,配合佛門功法,四品的大門便對他洞開了一半——他未來要走的顯然就是人之意一道。
  還有些人性格沒有突出特點,性子比較中庸,既可以亡命死搏也可以穩健發育,但也不是說這種人就成不了四品——走第一條路就好了。
  “人之意這方麵,我就不深聊了,因為這條路一人有一人的走法,沒辦法總結出什麼規律邏輯。”
  “重點還是第一條路,兵器之意。”
  “但這條路,對武者的要求其實也蠻高的。”
  有的人天生擅長用劍,有些人天生擅長用刀。
  他們走兵器之意就會簡單許多。
  即便天生不擅長,通過後天的努力,其實也能彌補天資不足——這即是所謂的熟能生巧。
  這意味著兵器之意不單單隻看天生的資質,還要看後天的努力以及機緣。
  但無論走哪條路,其實都很難……四品境卡住了太多太多的武者。
  玄真等待陸銘消化了片刻後,再道:“不過武道傳承至今,前輩們也總結出了少許的辦法。”
  “當前公認的,最好的一種辦法即是……先抵達技之極,即是招式套路的宗師之境,再去研習相關的兵器之意,這能使得武者對意的感悟提高許多,更容易成意,開外竅也更加順利,未來突破四品時成功率也會更高一分。”
  陸銘眉頭一挑:“技之極?宗師之境?”
  玄真點了點頭。
  正值兩人來到了後山。
  麵前乃是巍峨聳立的藏經閣,藏經閣前還有一片空地。
  玄真站在空地前,對陸銘抬起了右手。
  “這樣吧,光說無趣,師弟你也體會不深。”
  “咱們可以簡單切磋一下,到時候以師弟的聰慧,大抵也就什麼都懂了。”
  陸銘聽罷毫不遲疑,隻是拱手道。
  “請師兄賜教!”
  話音落,劍光頓閃!
  ……
  當前陸銘的劍法,還是以血殺劍和元合引雷劍為本,無常劍和寂滅劍掌握不深,陸銘便也不拿出來獻醜了。
  此刻陸銘出劍,端是神鬼莫測變化多端。
  劍光飄忽著,仿佛可以從任何角度對玄真發起攻擊!
  然而玄真卻隻是一動不動,隻是雙手合十,視漫天劍光如無物!
  忽有紫色驚雷從天而降。
  邪雷引一招擊出,直刺玄真麵門!
  當然,陸銘自是保留了三分力道,畢竟隻是切磋,而非死搏。
  直到劍光閃爍至玄真麵門,玄真這才抬起了頭。
  合十的雙掌驟然分開。
  左掌輕撫而過,帶出氣流卷著陸銘的長劍偏向一側,右掌緩慢拍出,以陸銘完全看得穿的速度迎向了陸銘的麵龐。
  邪雷引未能建功陸銘果斷收招後撤躲閃攻擊,卻又見玄真收回左掌,再次拍向了自己的肩膀。
  動作還是不快,完全在陸銘的反應範疇之中。
  他劍光閃爍便揮劍斬向玄真左掌,卻忽地感覺到氣血一滯,整個人倒退了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