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劉金龍按照約定來到小巷等候老人。 “早啊,年輕人!”老人也是如約而至。他今天戴了一頂比較潮氣的帽子,整個人也格外的精神。“跟我來,我帶你到我的住所去看看!” “老爺爺的住所?”劉金龍帶著好奇緊隨其後。 穿過這幾個小巷,明顯感覺到風力越來越大,腳下的水泥路也逐漸變成沙石海浪聲也已然傳來。再往前走幾步,隱約能看到大海的模樣。恰在此時,太陽漸漸升了起來,仿佛一個火球被大海吐了出來,映得天邊泛紅。 老人領著劉金龍徑直走到一個木屋跟前,向他介紹道。“年輕人,這便是我的住處了。” “哇塞!”劉金龍忍不住驚呼起來。“這屋子似乎很有些年代了吧!” “哈哈,是的!”老人一邊開門一邊回憶道。“這間木屋是五十多年前漁民們合夥建的。當時可不止我這一間,後來建造渡口征地,那些老家夥們都先後搬走了。隻剩下我一戶不肯移走,那個工程這才無賴改了地方。” “這麼說來您就是那釘子戶咯!” “的確如此!盡管當時項目工程的主管願意出重金,但我依舊不願意。” “您這是為何?”劉金龍很是不解。 “其實也是因為我隻有孤老一人,或許是太寂寞了吧!”老人說到這兒,突然感慨一番。“這小木屋陪伴了我幾十年,它便是我的命……” 劉金龍沉默不語,他隻覺著麵前的這位老爺爺有些耍個性,真是個孤獨而又奇怪的人。 “不過爺爺我一天過得還是挺充實的!”老人從屋子裡拿出一些捕魚的工具和廚具,隨後向大海走去。“年輕人你跟著我,帶你看看爺爺的寶貝。” 原來,老人口中說的寶貝便是一葉上了年代的木船。外表的每一圈印記無不體現出歲月的磨礪。但船的內部卻保養的很好,一點都看不見灰塵和被腐蝕過的痕跡。看得出來,它的確是老人的寶貝。 劉金龍一邊幫老人往船上搬運工具,一邊問道。“爺爺,您這個木船能載的下兩個人和這些東西嗎?” “放心好了!”老人十分自信地回答。“不要說兩個人,就是在來兩個也無妨。老祖宗說過這木船傳了幾代人,還從未翻過!” 聽到這兒,劉金龍心中頓時肅然起敬。 待他坐穩當後,老人啟動了船隻朝大海中央駛去。木船一路斬風破浪,猶如一個老戰士般平穩地載著二人。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之前撒有漁網的地方。老人準備好工具,隨後開始教給劉金龍撒網和收網的技巧。 這些技巧對於劉金龍這種天生聰慧的人來說簡直易如反掌。很快他就能幫上老人的忙了。 忙活了許久,二人終於將最後一張網也收了上來。戰利品自然也不會少,滿滿兩大桶海產品。 正當劉金龍心想這些能夠賣個好價錢的時候,老人卻拿起一桶海產品倒回了大海。 “老爺爺,這些為什麼要倒回去啊?”劉金龍十分不解。 “因為這些海產品不是個頭太小就是正在產卵。”老人的表情突然嚴肅了起來。“不捕撈這些是我們漁民的原則!不能打破!” “捕撈的原則?” “是的,年輕人。”老人耐心地向他解釋。“要是我們不顧原則的捕撈那麼要不了多久就會造成海產品數量欠缺。漁業講究的便是一個細水長流。” 劉金龍覺得老人說的在理。 “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講究一個原則問題!”老人突然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道。“小夥子今後做別的事業也要記得,考慮事情需要顧全大局,不得一意孤行……” 劉金龍覺得老人的話挺有哲理。 黃昏之時,二人已經將剩餘的一桶海產品處理完畢,老人按照約定付給了劉金龍一半的收益,整整二百元!這的確是他擺路邊攤輕易賺不到的。 在之後的幾天裡,劉金龍依舊和老人出海捕撈。老人每當出海回來就會講述許多哲理性的話語,劉金龍覺得自己也從中獲益良多,漸漸地也喜歡上了出海。 或許,連他自己也沒想到有一天會喜歡上漁民這個職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