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〇9章 狗鬥還是BZ?螳螂與黃雀(1 / 2)

最新網址: 三六式戰鬥機現如今占據了大明空軍戰鬥機單位的半壁江山,它是一型由昌揚飛機公司出品的下單翼、全金屬機身的中型戰鬥機。

這個年代的空戰理論仍在探索之中,明軍亦不例外。

“近距離纏鬥”的傳統戰術還是“俯沖-拉起”能量戰術?空軍中的兩派各執己見,誰也不能說服對方。

戰術決定兵器,後者的好壞與否實際上主要依賴於是否與前者契合。

至昌三十四年發布招標文件時,即便兩派爭執不休,但保守派之中有人位居高位,故而空軍最終向各大官營和民營飛機公司發布的技術指標依舊側重於傳統纏鬥戰術。

當時空軍要求其達到“4分鐘內爬升至3000m高度,同時在此高度的平飛速度不低於450㎞/h”的性能,同時“盡可能的便於維護”。

三六式戰鬥機的原型機為了達到這樣的技術指標而舍棄了一定的防護能力,僅在飛行員座椅背後有一塊4㎜表麵硬化裝甲鋼板作為防護,也沒有應用自封油箱。

量產的甲型基本與原型機一致,飛行員們對其靈活的操縱性能贊不絕口,評價駕駛它時是一種美妙的享受,機靈無比,從心所欲。

但相應的,也有不少“慫”的飛行員表示憂慮,認為其防護能力過於薄弱,甚至還不如老式的雙翼機——座椅背後和兩側均有4㎜鋼板。

“幸運”的是,之後,派往西班牙的軍事考察隊所總結的報告成為了空軍中的革新派的有力論據。

在一番博弈和辯駁取勝以後,包括編隊戰術在內的一係列調整隨之展開——原先的三機編隊縮減為更加靈活的雙機編隊、加強能量戰術的訓練等等。

指導思想有革新,武器裝備自然也得隨之轉變。

於是,在初始設計上就側重於纏鬥性能的三六式戰鬥機似乎剛誕生沒多久就要被淘汰了?

昌揚飛機公司自然不樂意——他們正準備空軍繼續向他們下訂單,於是早早的就改組生產線來擴充產能,如果就這樣被舍棄,那豈不是虧大了?

因此,昌揚公司又是講道理又是托關係又是打包票,聲稱在三六式戰鬥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一樣可以滿足新的技術指標。

千方百計之後,他們總算勉強讓大明空軍回心轉意。

三六式戰鬥機乙型在今年年初粉墨登場,設計團隊對內外都進行了相當程度的改進,顯著增加了整機結構強度,並應用了更多的新技術——改用三葉金屬可變距螺旋槳、收放式起落架、反射式瞄具、一級二速機械增壓器。

同時,飛行員座椅後麵改用6㎜表麵硬化裝甲鋼板,兩側加裝4㎜鋼板。

引擎改用雕四式950匹馬力九缸風冷星形發動機,因此即使重量增加不少,但4000m高度時最大平飛速度仍可達480㎞/h。

就綜合性能來說,中途大改的三六式戰鬥機乙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比另起灶爐、重新設計的戰鬥機更好。

不過,考慮到產量和成本,空軍最後也欣然接受了它。

否則,新飛機首飛到定型再到量產,恐怕都得等到後年了,然而時間不等人。

倒也算得益於此,短短半年工夫,昌揚飛機公司交付的三六式乙型就已經讓好幾個支隊完成了部分換裝。

駐防撫遠州、護衛北疆領空的第十一驅逐機支隊就是其中之一。

“再提醒一回,萬不能沉不住氣!保持隊形,幺幺四拐,說你呢,拉近邊距!”領隊的少校大聲說道。

編號為1147的戰鬥機趕忙微動尾翼,稍稍偏航緊貼編隊。

而駕駛它的也不是別人,正是歸隊不久的趙緒武。

奇跡般歸來的他在起先兩天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可謂萬眾矚目,就連文娛處(官兵俱樂部)都給他免單,美酒佳肴放開吃。

可等到現在再次出陣,一些來自戰友們的調侃話語總歸是免不了的。

所以趙緒武就琢磨著這次必須大顯身手一番,證明自己上次被擊傷而不得不跳傘純粹是運氣不好。

為了達成戰術目標,空軍前線指揮部的參謀們策劃了一次周密的行動,意圖再次給予沙俄空軍狠狠一擊。

但…如何防止敵人避而不戰呢?

第七轟炸機支隊以一個隊為主力,隻掛載半數航彈,擔負誘敵之主責;第十一驅逐機支隊的一個分隊為他們護航。

由於一架轟炸機因為機械故障無法起飛,所以這支編隊實際上是由15架轟炸機與4架戰鬥機組成。

他們裝得像模像樣,就這麼大搖大擺的前往轟炸其中一個沙俄空軍機場。

同時,第十一驅逐機支隊第四隊的16架戰鬥機則跟在他們後方上空,借助雲層隱蔽。

如此,俄國人很可能會因為受不了“輕蔑”而組織戰鬥機起飛攔截。

倘若選擇當忍者神龜,那麼機場就得又挨一通炸。

旭日東升,和煦的暮秋陽光灑布在人身上格外的溫暖怡人。

不過坐在駕駛艙中的飛行員們卻不在乎,因為引擎的熱量足夠讓駕駛艙暖洋洋的了。

一前一後、一下一上的兩支編隊轉而轉向正北方向飛行,之後,再轉向正西方向。

如此一來,東升的太陽就處在明軍埋伏的戰鬥機編隊的背後,萬丈光芒和雲層將為他們提供絕佳的掩護。

早上7:49,伊爾庫茨克以東92㎞,高度4000m。

從駕駛艙往外看去,左邊的遠方是深藍色的“大海”——那其實是北海湖,白雲藍天與水麵相接,寬廣無垠。

毫不誇張的說,這兒的秀麗美景即使縱觀大江南北也是數一數二,縱然第十一驅逐機支隊的飛行員們在以往訓練時經常見到,可卻百看不膩。

這樣恬靜秀麗的景致,豈能容許敵人玷汙呢?

保護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能,而捍衛祖國蒼穹則是天職。

這時候,明軍機群越過了北海湖的中線,正式飛越了領空。

編隊長機向前線指揮部發回了電報:「早七時五十一分,職部先後越線,向敵空域深入。雲厚,狀況優良。」

在前邊充作誘餌的轟炸機編隊處在三千米的高度,大約在雲層之下幾百米左右。

短短幾十秒後,俄軍部署於邊境線的巡邏隊和防空觀察哨發現了這些來勢洶洶的明軍轟炸機。

“嗡嗡嗡嗡——”

在伊爾庫茨克一號機場,刺耳的防空警報聲陡然響起,收到了預警報告的軍官們匆匆奔向指揮部。

雖然已經日上三竿,但俄軍飛行員們有的仍在房間裡呼呼大睡、有的在會議室參與簡報會議、有的在餐廳中有說有笑的吃早飯。

聽聞防空警報,他們在短暫的驚詫之後就立刻做出了反應,接二連三的撒丫子向跑道狂奔。

“觀察哨報告,他們大約有十四到十八架雙引擎轟炸機和四架殲擊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