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聯合遠征軍;亂彈琴!(1 / 2)

十一月的倫敦稱不上冷,溫帶海洋性氣候使得這座城市現在仍有十度以上,隻是時不時的陣雨會讓人有些鬱悶。

不過千百年來,英國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氣候。

在唐寧街首相官邸中,大英帝國最為重要的幾名內閣成員還在繼續議論著當前的形勢。

“從三二年到今年,在工業持續增長下,德國的鐵礦石進口量從每年1400萬噸提高到大約2000萬噸,在這些鐵礦石中,超過800萬噸是來自瑞典的優質礦石。”

“看,這些礦石一般在位於北極圈的基律納-耶利瓦勒地區開采,經由呂勒奧、或者納爾維克裝船出口向外國。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港口有專門修建的鐵路相連。”

“在冬季,11月到下一年的4月,呂勒奧的港口會封凍,在此期間隻能通過納爾維克進行出口。因為我們給予的壓力,挪威的鐵路、船運部門開始嘗試拖延、不配合(對德出口)。”

“這使得最近三個月德國人獲得的鐵礦石大幅度下降,隻有不到50萬噸。為了解決這種情況,德國人開始嘗試向納爾維克派遣自己的商船代替運輸,上個月一共有12艘。”

外交大臣弗雷德裡克如是陳述道,他是第三代哈利發克斯子爵,不過罹患先天性左臂萎縮,等同於獨臂。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稱得上履歷非凡、經驗豐富——畢業於牛津大學,為保守黨人士,歷任教育大臣和農業大臣,後來還擔任過印杜總督。

“僅僅阻止鐵礦石從呂勒奧起運的意義不夠有效,必須同時切斷呂勒奧和納爾維克之間的一切航線。”首相尼維爾看著地圖平靜地說。

與歷史上的印象截然相反的是,尼維爾其實是一個好戰分子,但個人意願必須為國策讓步——恰好當時英國的國策就是綏靖。

“所以我們還是要認真考慮法國人的提議。”外交大臣回道。

國防協調大臣、查特菲爾德勛爵看了一眼首相,然後正色道:“沒錯,為此我們有必要認真考慮掌握斯堪的納維亞的辦法。”

說著,他指著桌子上的文件,開口介紹道:“參謀長委員會設想了兩個計劃,‘大方案’是控製礦場本身,從根源上切斷鐵礦石出口;‘小方案’是布設水雷,海軍與空軍持續巡邏,阻止商船通過。”

但是外交大臣還是感到憂慮,他沉吟道:“在挪威領海實施準軍事行動的後果是很難預測的,布設水雷、巡邏、登陸都不會得到挪威和瑞典兩國中任何一方的歡迎。事實上,這更可能破壞大局。”

“這沒有必要,大臣,瑞典人和挪威人雖然不想卷入戰爭,但是如果必須做出選擇,他們絕對不會站在我們的對麵。”首相自信而篤定地說道。

國防協調大臣點點頭,“我同意,但還需要認真研究,參謀長委員會應該盡快拿出結論。我認為俄國的混亂情況是我們介入的完美理由。”

國防協調大臣這個職務很新鮮,出現沒幾年。二十年時,英國內閣和政治家門檢討了在歐戰的弊病與疏漏,認為組成大英帝國軍隊的三個軍種——陸軍、皇家海軍、皇家空軍之間需要更緊密的合作。

故而當時組建了參謀長委員會,而在大約十年後的三十年代,當時的首相又創設了國防協調大臣一職。

英國方麵的躊躇讓法國人十分不滿,在接下來的三天裡,他們連續催促了兩次。

於是,一幫子正米字旗的老爺們不得不加班加點的商討有關細節,爭論不休。

之後,英國人在提交的備忘錄中詳細介紹了大方案與小方案的總體規劃。

毫無疑問,大方案得到了法國人的完全支持。盡管它會嚴重侵犯挪威與瑞典的中立性,但法國方麵並不在乎。

作為老牌列強,法國的強勢在許多時候並不亞於英國。

而此時此刻,大英帝國的內閣與外交部卻在不停的打口水戰,外交部警告此舉的後果難以預計,並且嚴重損害英國的聲譽。

外交部建議隻對挪威和瑞典繼續施加外交壓力,不要做過激舉動。

然而內閣大臣們已經達成了一致,決心繼續推進大方案的實施。

11月16日早晨,倫敦的天色陰沉沉的,似乎又要下雨。

外交大臣弗雷德裡克召見了挪威駐英國大使,十分和藹的向與他閑聊了一會。

然而大使清楚對方必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表現得有些局促與緊張。

在閑聊過後,外交大臣義正言辭的表達了大英帝國對於最近德國方麵的違約舉措的警惕,以及德國海軍侵犯挪威領海的關切。

他嚴肅地表態道:“現在的局麵很糟糕,英國政府被迫采取有效的處置手段來製裁德國,其中一方麵就是阻止(德國)軍艦和商船通過挪威領海。”

緊接著,他又強調了一句更加充滿火藥味的話——如有必要,皇家海軍將有可能在挪威領海中執行戰鬥任務。

英國外交大臣的話讓挪威大使大驚失色,身為使節的從容淡定在這一刻幾乎被洪流似的言辭沖了個乾凈。

盡管弗雷德裡克一直表現的頗為和藹,也不存在威脅、警告的語氣,但依舊讓大使感覺自己如墜冰窟。

在返回大使館之後,大使立刻向首都奧斯陸發回了緊急電報。

他憂心忡忡地對身旁的其他人說:“我們恐怕很難置身事外了,最令人恐懼的情況還是發生了,戰爭正在逼近。”

大使館武官也嘆息道:“這確實是最壞的情況,德國人肯定會將英國人的舉動視作軍事挑釁,他們的戰爭機器要發動了,戰爭會波及挪威的。”

大使館內充斥著消極與悲觀的氛圍,每個人都憂心忡忡。

他們都十分無奈,這也是小國的悲哀——想要置身事外、獨善其身是極難的。

在接下來的兩天裡,挪威政府就英國方麵給予的“通知”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他們最終的共識是,仍然要千方百計嘗試阻止英國人的行動,但是,假如沒有效果、別無選擇的話,那麼堅決不能站在德國人的那邊,同時開始全力備戰和動員。

挪威方麵之後給予的答復顯得有些“慫”——政府沒有出麵,而是由挪威國王向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致信,而致信內容顯然正是挪威政府認同的。

「……挪威領海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的作戰區域實在是讓人沮喪和擔心,希望國王陛下設法製止這樣的行動。否則,挪威王國會被迫卷入戰爭,那會讓主權和人民生活受到極大威脅……」

好家夥,你們挪威人幾個意思?

挪威方麵“不走尋常路”的回應讓英國內閣十分無語——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不同意唄,還不敢正麵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