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荷蘭人的應對;徒勞的努力(1 / 2)

三月二十一日,爪哇島,芝拉紮。

地處南洋,這兒的天氣已經堪稱炎熱,晝間溫度可達30℃之多。

一艘名叫復活節天使的美國貨輪正在緩緩泊入碼頭,碼頭上稀稀鬆鬆的站著許多人。

穿著短袖短褲的地方土著碼頭工人在懶懶散散的準備去卸貨,而那些身著製服的荷印軍陸航軍官們則聚在一旁棚子的陰涼下。

大約從十年前開始,荷蘭人開始逐漸認真、慎重的考慮起遠東殖民地的防務問題,其中的重中之重自然聚焦於荷屬東印杜的精華——爪哇島。

盡管南洋有這麼多大大小小的島嶼,但爪哇島卻集中了大約七成的人口和多數製造加工業,主要防禦力量也肯定部署於此。

而巴達維亞和泗水這兩座港城又都處於爪哇島的北部,一旦假想敵控製了北部海域,那麼爪哇島豈不等同於被切斷了與外界的聯係?

因此荷蘭人將注意力放到了南部港城芝拉紮,並開始著手大力建設它。

原先的芝拉紮仿佛與世隔絕,靜謐而偏僻,隻是偶爾會有商船來這裡補給淡水和煤炭。

港城甚至沒有匯入爪哇島主要鐵路線路,也幾乎沒有維修能力,隻能提供最小限度的保養。

通過坑蒙拐騙一樣的半忽悠半強迫操作,大量的爪哇土著投入了建設工作。芝拉紮新建了四座150㎜岸防炮臺,並增加了航行燈、浮標、起重機和大量的配套設施。

就在前些天,一座1500噸級和一座4000噸級浮船塢被從巴達維亞拖拽過來,從而使這兒擁有一定的船隻維修能力。

“喔,我們的戰鬥機終於到了,它們應該可以對付中國人的飛機。”

“隻有兩架成品,其它的都是零件,我們必須盡快把它們組裝好。”

“火車站的平板車準備好了嗎?”

幾名荷印軍陸航軍官對剛剛運抵的戰鬥機寄予厚望,希望這些飛機能夠幫助保衛殖民地。

雖然美國方麵現在並未表態,不過其已經在實際行動上表現出狡猾戰爭販子的形象。

二十天前,這一批次共30架CW-21戰鬥機還在舊金山火車站悠哉悠哉地卸貨,火燒眉毛的荷蘭人希望盡快交貨,美國人便立刻答應了這個請求。

於是聯邦政府指令一路開綠燈,這些戰鬥機在僅僅一天半以後就裝上了貨輪,拔錨起航,過程堪稱飛速。

接下來,兩架成品戰鬥機會直接交付戰鬥機中隊,其餘零件狀態的戰鬥機也會被運去萬隆的荷印軍飛機修理廠進行組裝。

荷屬東印杜殖民地當局緊接著又繼續下訂單,追購了42架CW-21和15架B-18轟炸機。

CW-21戰鬥機是去年由寇蒂斯公司自行研發的一種輕型全金屬戰鬥機,裝備一臺850匹馬力的萊特旋風星形發動機。

一無裝甲防護、二無自封油箱,所以空重輕得隻有1380㎏,並由此擁有在低空時高達23m/s的爬升率,創下了記錄,其最大平飛速度也有500㎞/h。

它的機動能力非常優秀,可是缺少基本的防護措施,火力也比較單薄,因此美國陸航並不中意這種昵稱“惡魔”的輕型戰鬥機。

CW-21叫作惡魔完全是徒有其名,它脆若瓷器,甚至可能比零式戰鬥機還要薄弱。

這一天稍晚些的時候,KVIII號潛艇也慢慢駛入了港口,在一艘駁船的引導下停到了自己的泊位。

荷蘭王家海軍和荷屬東印杜殖民地海軍是相互獨立的,不過戰時前者理所應當的可以管理後者。

長期以來,駐紮於遠東地區的荷蘭海軍部隊都苦於兵員短缺,一些艦艇因為匱乏足夠人手而不得不被封存。

為了增加防務力量,荷蘭人絞盡腦汁的搜羅堪用的兵員,包括但不限於訓練文化水平較高的爪哇人、重金招募外國的退役水兵等等。

KVIII號潛艇在解除封存狀態後經過檢修,被派往巽他海峽進行穩定性航行測試,然後來到芝拉紮準備交付海軍作戰單位。

格爾德少校奉命就任這艘潛艇的指揮官,他不敢怠慢,連夜飛赴芝拉紮。

這艘十九年前入役的潛艇人員定額31人,然而直到現在格爾德少校手下一共僅有東拚西湊來的22人,而那十幾名駕駛潛艇進行航行測試的又是泗水海軍基地的人,在簽字交接以後他們便乘火車離開了。

海軍司令部下達的命令是於明日早上八點起航,先向東南再向東北,在望加錫海峽和蘇拉威西海之間進行戰鬥巡邏。

經過一下午的努力,格爾德幾乎跑斷了腿、說爛了嘴皮,總算又從殖民地海軍單位討要來了六個水兵,勉強湊夠了足夠的人手。

雖然這些人甚至都是第一次進入潛艇,但眼下能找到水兵就已經感謝上帝了。

為了能盡快把這些蝦兵蟹將團結在一起——哪怕是最膚淺的酒肉兄弟,格爾德也是煞費苦心。

他將他們帶去了芝拉紮最大的酒吧,還自掏腰包叫來了一幫子女伎和舞女。

“萬歲!”

“嗚呼!我們一定會好好教訓那些中國人的!”

“為了尼德蘭!”

這樣的做法顯然違反荷蘭皇家海軍的規定,畢竟沒人能指望一幫子醉醺醺的水兵們的嘴巴會密不透風。

但在嚴格遵守保密規定和凝聚人心二者之間,格爾德選擇了後者。

平心而論,他其實也不喜歡這種做法,可現在別無選擇,否則一盤散沙指不定在半途中就起內訌了。

觥籌交錯、鶯鶯燕燕嬉笑調情,爾後又各尋地方歡愉半宿。

在這樣的狀況下,這樣一群臨時拚湊的水兵好像真的初步融為了一個像模像樣的團體?

“……燃油加注完成;魚雷裝載完成,一共十枚;食品是兩個月份的,新鮮蔬菜和水果請在兩天內吃完。”

“兩天?”

次日早晨,軍需官正在向格爾德少校交代補給情況。

後者吃驚於新鮮蔬果的保存時間竟這麼短,他以前在本土時,潛艇出海以後新鮮蔬果大概能保存一星期。

那名中尉聳了聳肩,然後遞上了交接文件,“少校先生,別忘了這可不是北海。”

格爾德掏出鋼筆在上邊簽下了名字,然後回頭看向鬆垮隨意的水兵們,心情復雜地說:“夥計們,出發。”

迎著東升的朝陽,這艘老舊的潛艇就這樣在一群東拚西湊的水兵們的操縱下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征程。

碧波萬頃,晨曦讓大海泛著晶瑩的光芒。

由於一部分補給物資遲到,而且恰逢卡裡馬塔海峽的天氣情況不佳,明軍稍稍推遲了血痹行動的發起時間。

偏生要與老天爺作對通常沒什麼好下場,在耐心等到三月二十四日萬事俱備以後,信心滿滿、士氣高漲的大明陸海空三軍才正式發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