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呼,總算有人可以接班了,近幾個月差點給我忙昏頭,頭發都快掉光嘍。”
周某人回國返京讓羅符長舒了一口氣,就像是見到了救世主一般。
戰火已經波及亞歐大陸,每天都有無數戰況和局勢的變化,而這些海量信息如同湧浪一樣沖進了辦公室,化作文件紙張堆滿了案頭。
不堪重負的兵部成立了軍情總理處,這是一個臨時性機構,專門負責匯總世界各地的軍情報告。
但即便經過濃縮和提煉,這些報告也往往多達數十頁,前些天明軍進攻爪哇,也正值東歐局勢最復雜多變的時候,軍情報告頁數更是破百。
皇帝自然沒工夫逐頁審閱這些報告,這就需要軍事顧問來從中擇取有重要意義的了,例如這場戰鬥是圍繞某某交通樞紐展開,有必要持續關注;那場沖突涉及到了某某戰爭罪行,可以在政治上做文章。
而這項工作隻是軍機待詔的日常,除此之外還得對軍部上奏的戰役部署、武器計劃作出客觀分析。
就比如說上個月空軍方麵希望為傘兵部隊換裝自動武器,羅列出了一係列的理由。
姑且不論這是否正確,因為皇帝也不懂這些,總不能下邊的人說什麼就信什麼,所以必須有人來幫忙評判建言。
“這回不管如何,周兄你得讓我歇上幾天,這腰酸背痛的實在難受啊。”
“腰酸背痛?那這得推拿按摩鬆鬆筋骨。”周長風拍了拍他的肩膀,一揮手,爽快地說:“我請客,你隨便挑,找個好地方。”
大喜過望的羅符禁不住笑道:“是好地方,還是‘好’地方?”
“隨便你,反正我隻跟伱講,舊港和巴城那些妖媚的女人都沒得手。”
“好吧,那咱們還是正經些。”
相對於朱立鑠、沐煜這兩個家夥,羅符為人處世就要正經得多了,要是換他們倆,怕是真會帶周某人去那種好地方去。
雖然朱泠婧讓周長風回家休息幾天,不過他還是留了下來,在兵部和大都督府溜達了一圈,又順手替羅符分擔了一些事務。
“哦?陸軍想要搞突擊炮?”
在審閱軍器局呈遞的一份報告時,周長風瞧見了一件有趣的兵器。
聽到了一個聞所未聞的新名詞,羅符扭頭看了過來,“什麼突擊炮?這不是自行步兵炮麼?”
大明陸軍發現,實際作戰中製約步兵部隊推進速度的一大原因就是沒有快速有效的伴隨直瞄火力。
當步兵們在進攻敵軍陣地時,遇到突然暴露的火力點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槍榴彈和火箭筒的射程較短,夠不到;步兵炮要靠人力推著走,比較慢,有時候跟不上步兵們的步伐。
而且步兵炮的生存性比較一般,雖然炮盾可以抵擋正麵射來的子彈,但如果有炮彈落到附近、亦或是有子彈從側麵射來,那就很容易導致傷亡。
在攻略馬來半島時,西線的陸軍第二十二師就報告過這樣的戰例:
當麵之敵的澳軍派出了兩個輕機槍小組,埋伏在戰線側翼,等明軍步兵炮開始轟擊時突然發難,在五百米的中遠距離射殺炮組成員,得手以後就立刻撤退。
結合自身在戰爭中的經驗教訓、參考歐洲各國的嘗試,陸軍方麵希望能有一種可以自行機動的步兵炮——就像自行火炮一樣。
因為輪式車輛底盤無法承受榴彈炮、加農炮開火時的沖擊,所以自行火炮基本都是履帶式底盤。
然而履帶式底盤相對來說要昂貴許多,製造工時也更長,以大明現有的汽車工業能力難以滿足數量需求。
不過步兵炮的身管倍徑低,後坐力小,相應的沖擊也不會太大,理論上是可以安裝在輪式底盤上的。
所以陸軍向軍器局闡明了自身構想——廉價一些的輪式自行步兵炮,每個步兵團都要裝備六輛,替代團屬步兵炮隊的六門112㎜步兵炮。
在歷史上,曼不群提出研發突擊炮來直接支援步兵,他認為履帶式突擊炮能夠顯著提升步兵部隊的推進效率。
結合實戰經驗,德國人在波蘭戰役以後推出了著名的“三突子”——使用III號坦克底盤、安裝固定的封閉戰鬥艙、搭載75㎜短身管炮。
眾所周知的,這樣兵器不斷迭代、大量生產,大放異彩,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濃重一筆。
但在當下,沒有條約束縛的德社能夠更加從心所欲的探索新兵器、新戰術,突擊炮也比原位麵早了一年誕生。
吸取西班牙戰場的經驗,德國人將一門IG30型75㎜步兵炮安裝在了I號坦克的底盤上,輔以一個半封閉戰鬥艙,使之成為了I號突擊炮。
大明陸軍認為半封閉戰鬥艙不夠安全,所以要求必須是全封閉的,而且又不想占用有限的履帶式底盤產能。
綜合下來便有了獨特的要求——輪式突擊炮。
“好好好,很有搞頭。”
周長風對此非常感興趣,在心裡將之打上了印記,打算以後隨時關注輪式突擊炮的研發項目。
“比較難辦的是通過性,輪子可比不了履帶,不像泰西那邊的大平原,咱們這邊崎嶇的爛地多。”羅符聳了聳肩。
“通過性可以通過設計改善,問題不大。輪式車畢竟是輪式車,好造,產量肯定不會難看。”
“倒也是。”
履帶式車輛成本高、工時多,而且維護保障困難,但是通過性強大;輪式車輛的特性則剛好與之相反。
有了周某人的分擔,今天的事宜難得提早結束,等少許瑣事收尾以後,二人便徑直去往那所謂的好地方了。
時值晚高峰,街道上來往著眾多市民,這支自行車大軍猶如潮汐一樣,早上從各自家中啟程、晚上從各處廠商那離開。
有軌電車哐哐哐的行駛著,裡頭像沙丁魚罐頭似的擠滿了乘客。
比起上海和順天,應天地鐵的建設工程雖然開啟得很早,然而工期卻一拖再拖、建設計劃也一改再改。
究其原因倒不是撥款,而是朝廷和應天府的認知不同。
朝廷希望京城地鐵能夠深至二、三十米,並且建設的更加堅固,並預留藏兵洞、彈藥庫、機槍暗堡,從而承擔國防功能。
但因為地理位置緣故,南京的地下水位比較高,而且有不少沖積平原形成的淤泥質地層,施工難度大。
應天府自然是不樂意的,因為朝廷提供的額外撥款遠遠不足以負擔改建平均深度近三十米的地鐵工程,差價還是得應天府自己來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