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隆不在和曼不群;特殊的離別禮(1 / 2)

柏林尚是拂曉時分,可在大陸的另一端,時間已經來到了正午。

“哎哎,周待詔他人確定是在這吧?”

兩名軍官急匆匆地奔進了參謀大學的藏書閣,左顧右盼地張望著。

周長風正在辛四號書架旁仔細找書,他打算找到自己想要的書以後就走,聞聲就拿著剛找到的書走了出來,“怎麼了?”

參謀大學江北校區的藏書閣一向冷清,很少有高級軍官願意靜下心來在這兒汲取知識。

所以來尋他的少校和上尉也就直言了,“太突然了周待詔,德人大舉進攻法國,這是動真格的了。”

“啊?”周長風本以為是其它什麼急事,聽到這話都愣了一秒,“什麼時候證實的?”

“當地時間淩晨五時三刻,也就咱們這大半個鐘頭前。”

“所以,現在是去督府還是皇城?”

“督府。”

在之後的一路上,周長風都緊鎖眉頭,感覺這一切都太如夢似幻了。

不過歷史上好歹也是先把波蘭解決掉了再掉過頭去捶法國的啊,怎麼現在就突然調轉槍口了呢?

好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的波蘭也算是被平定了。

俄屬波蘭宣布獨立之後就開始重整自己的武裝力量,起義的波蘭裔沙俄士兵、當地自發組織的工人民兵、積極勇敢的學生軍等等都開始接受來自波蘭共和國臨時政府的改編。

大都督府官署之間來往的大小軍官都顯得格外匆忙,許多人的臉上還掛著思索的神情。

新的消息還在接連不斷的傳來,拿著電訊的人小跑著來往於各處,有些人因為沒趕上電梯就乾脆選擇了爬樓梯。

因為事發突然,參與緊急會議的人多半沒來得及吃午飯,最多也就匆匆扒了幾口便趕了過來。

“看來德人的偽裝本事是真有幾下子,百萬大軍的調遣與集結竟沒被發現?”

“嘖嘖,這真的是瞞天過海啊。”

“好,安靜。”麵色平靜的程翰推了推自己的金絲邊眼鏡,敲了敲桌子,“大體境況我想諸位已經曉得,看這邊,這是根據當下匯總的消息畫的攻勢圖。”

周長風仔細地端詳著前邊懸掛著的地圖,一個個紅色的箭頭、一列列黑色的番號、一條條藍色的虛線……

穿越前的記憶尚在,他記得戰史課學過的法國戰役的幾個戰例,也知道總體概況。

大體就是北線在比利時牽製、中線穿過阿登森林向縱深穿插、南線與馬奇諾防線守軍對峙。

【配圖】

從阿登森林沖出的奇兵是核心力量,他們突破了色當要塞,一路向西北方向勇猛進攻深入,打穿了北線英法聯軍主力的後方,幾乎截斷其退路。

原定歷史是這般,不知道而今德社人民軍會作何打算。

單看倉促繪製出來的信息不全、虛實不明的攻勢圖,沒法判斷出德社的戰役部署是怎麼樣的。

乍看之下,仿佛從北到南幾百公裡的戰線上都在激戰,沒有主次之分。

甚至於連南線的馬奇諾防線都遭到了成規模的猛攻,據說德軍實施了“前所未有的駭人炮擊”。

“那邊已經亂成了一鍋粥,恐怕法國人自己都沒弄清,咱們根本無從判斷啊。隻知道有人說自己瞧見防線挨了重炮轟擊,爆炸煙塵直沖雲霄。”一名情報軍官無奈地說道。

“馬奇諾防線挨了重炮?那……大概就是鐵道炮了。”

“錯不了的,尋常火炮可奈何不了法國人的鐵烏龜要塞。”

“是,普通固定堡的強化水泥壁厚達三公尺之多,升降鋼鐵堡的頂蓋…那可是三百公厘厚的鑄鋼。”

一名文質彬彬的上校高參沉吟道:“反正我覺著德國人不至於不長記性,歐戰時那個什麼施裡芬方略肯定行不通,再從荷比兩國突破就會在河邊撞上英法主力,就又成拉鋸戰了。”

“那還能怎麼打?阿登森林最多也就通行些步兵和騎兵,沒法帶大炮,出森林以後當麵就是色當要塞。”

“是啊,總不能強攻馬奇諾防線吧?”

“德國人真的是…唉,原本東進拿下俄國是多妥當的上策?汲取資源以後能安心抗衡,多好。像現在這樣棋走險招…太冒險了。”

督府參謀處的將領和高參們都吐槽德社的做法太激進和大膽,明明有更優選,卻非要行此冒險之舉。

周長風對眾人的議論紛紛不感興趣,他對接下來戰局的發展充滿了好奇。

以前他曾向克莉絲問詢過一些將領的名字,後者因為職業本能而頗為警惕,沒問幾句就拒絕回答了。

反正周某人現在已經確定曼不群沒在德社人民軍中就職,不知所蹤,但是隆不在、古不帥這倆人倒是還在。

在內戰中期的一次戰鬥中,埃爾溫所指揮的連隊被包圍,孤獨困守四天三夜,打光彈藥以後不得不投降,他本人也受傷被俘,之後就一直在養傷。

海因茨則是在內戰初期就因為作戰失利而被撤職,離開騎兵部隊調至輜重部隊,等到內戰結束就辭職去了漢諾威消防隊,直至英法乾涉軍來犯時才再度出山。

其實周長風不知道的是,在二十年代重新完成了軍官培養體係以後,德社“辭退”了一批留用的舊軍官,但仍有不少歷史上的將領如今也混得還行,比如凱塞林、李斯特、魏克斯。

大都督府參謀處緊急召開的會議沒談出個所以然來,明軍將領們抱著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審視著歐洲戰事。

多數人覺得這場戰爭遙遙無期,他們篤信將會重演二十年前的相持戰。

不過他們同時也認為德社不必向東線分出太多兵力,可以全力對付西線,而且德社可以很輕鬆的從內亂的沙俄那兒設法搞到所需的資源,不至於陷入歐戰時的窘境。

為了杜絕“蕪菁之冬”的可能性,德社十多年來不斷向匈牙利無償提供農耕機械、化肥,並向後者援建化肥廠,從而大大提高了匈牙利的糧食產量,

如此一來,本就擁有優良耕地的匈牙利現在能夠提供足夠的糧食,再無食品短缺的憂患。

綜上,大都督府的初步判斷是戰爭將會陷入僵持,大約在一年以後隨著英法承受傷亡過多而出現轉機。

周長風不願意和他們嚼舌頭,而且他也沒法斷言戰局變化,所以隻在之後跟皇帝提了一句。

“……不過陛下,其實也存在另一種可能性,也就是德軍向阿登森林部署裝甲部隊,成功完成突破,然後一路向北海發展,截斷英法大部隊後路,這樣可以讓英法直接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