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任何帝國的榮耀都建立在挑戰強權的基礎上。」——佚名
如果將戰爭比做舞臺,那麼它也存在中場休息的時候。
兩個多月的日子一晃而過,時間來到了三九年九月初一。
在西歐,因為戰損、故障、傷亡、疾病導致的損失和減員,以及後勤供應有些吃緊,百萬德軍暫時止步於艾特雷到蒙彼利埃一線。
現在僅有波爾多和圖盧茲兩座大城市處在第三共和國的控製下,他們龜縮於西南地區僅存的國土上。
法軍官兵們迷茫且無措,但大家都不敢開小差當逃兵,因為膽子大的人早都在之前逃掉了,而且現在懲處變得越發嚴厲,動輒就是槍斃處決。
許多人私下悄悄商定,一旦民主公社軍和德軍發起進攻,隨便開幾槍就投降。
法國戰役的輝煌勝利對於德社來說固然值得慶賀,但他們很清楚必須宜將剩勇追窮寇。
一趟趟軍列往返於德法兩地,將剛剛出廠沒多久的坦克、火炮、彈藥運往前線。科布倫茨集團軍群和曼海姆集團軍群抓緊時間休整補給,準備與民主公社軍一同給予第三共和國的殘部最後一擊。
經過多次會議,法蘭西民主公社政府和柏林方麵的商談也取得了關鍵進展。
換了個政府也一樣,民眾的訴求短時間內仍然沒有轉變——在上次大戰中流血犧牲無數卻沒能得到實質利益的法國人對戰爭提不起興趣。
盡管德社上層有些人對此不太滿意,不過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可以理解的,德法關係錯綜復雜,相同的意識形態也無法在一夜之間消除積年累月的隔閡,光是一個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問題就足夠煩人了。
恩斯特倒是抱著樂觀態度——不論怎麼說,至少法蘭西民主公社不會和德社處於敵對狀態,雙方能夠進行正常的貿易活動乃至科技交互。
再說了,大戰已經爆發,法國人想要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姑且先讓他們孤立一段時間,等他們自己想明白。
在這段時間裡,由於忌憚法國海軍投奔民主公社,英國人策劃並實施了「長弓行動」。
那時是6月23日,當德軍從陸地上朝土倫方向推進時,位於地中海的皇家海軍H艦隊突然迫近土倫港,堵住了這座重要的港口城市。
他們向裡邊的法軍艦隊下達了最後通牒——要麼前往法國海外殖民地、要麼被擊沉。
法軍人拒絕了英國人的無理威脅,進行了堅決的自衛還擊。
不過,從勇敢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英軍艦載機空投水雷封鎖了出港航線,將法軍艦隊堵在了土倫港內。
慢悠悠的劍魚魚雷機在這種關門打狗似的戰鬥中表現良好,斯特拉斯堡號戰列巡洋艦、敦刻爾克號戰列巡洋艦、阿爾及利亞號重型巡洋艦被先後擊沉。
盡管有岸防炮的保護,可英軍戰列艦卻居然大膽冒險抵近轟擊港口中的目標,重創了許多擠成一團、進退兩難的法軍戰艦。
駐防土倫的法軍部隊因此士氣全無,次日,德軍先頭部隊就輕而易舉地拿下了法國地中海艦隊的母港,並派出大批飛機空襲H艦隊,趕走了這些英國人。
雖然港口設施和主力艦損失慘重,但大部分小型戰艦還是得以幸免於難。
麵對逼近的德軍,讓-拉博德海軍上將下達自沉命令,三十九艘各型艦艇執行了這個命令,但也有二十八艘沒有執行。
泰斯特號水上飛機母艦、迪普萊號重型巡洋艦、沃邦號驅逐艦、沃克蘭號驅逐艦、不撓號驅逐艦等等二十艘戰艦宣布效忠法蘭西民主公社。
山貓號驅逐艦、凡爾登號驅逐艦、獵豹號驅逐艦、歐若拉號潛艇等等八艘戰艦冒著昨天英國人布下的水雷封鎖區強行出港,結果僅有三艘戰艦成功逃離,前往法國殖民地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
事後,雷諾政府雖然表達了強烈抗議,但僅在本土一隅之地茍延殘喘的他們又能做出什麼實質性反對手段呢?
英國人在背後捅刀子的這一舉措使得第三共和國的效忠者們更為失望,人心士氣已經渙散到了極點。
在東歐,俄羅斯的廣袤土地上,紅藍大戰、黑灰同臺陪襯的局麵仍在進行中。
紅鷹軍團和一些與之配合的俄軍部隊在7月2日發動了對聖彼得堡的進攻,忠於沙皇的帝俄軍隊進行了堅決的抵抗,然而其有組織的防禦在13日被粉碎,零星抵抗一直持續到20日。
沙皇和帝俄貴族們早在紅鷹軍團迫近聖彼得堡時就出逃了,他們撤往了仍在控製中的摩爾曼斯克,然後登上了戰艦,與艦隊一同經由北冰洋航線前往英國。
德國人向俄國人提供了數量可觀的軍事援助,超過500部.E.b短波電臺、400門Le.FH26型105㎜榴彈炮、120門sFH34型150㎜榴彈炮、660門Pak35型37㎜反坦克炮,以及數以萬計的大量炮彈。
陸續有219輛II號坦克、III號坦克、TNH輕型坦克援助到位,另外還有一些捷克人提供的零部件代用品使得俄國人把56輛缺乏關鍵設備的T-26輕型坦克組裝完成。
從八月中旬開始,積蓄了一定力量以後的▇▇▇部隊(紅)開始便開始策劃大規模進攻,希望一舉突破國民共和軍的防線,進而攻占莫斯科。
紅鷹軍團並未摻和進這場攻勢中,他們在接受兵員補充和休整以後,便乘坐火車一路往南而去。
察裡津從沙俄內亂剛開始沒多久就被起義部隊控製了,但從這往南的境況就不再樂觀——那裡是復雜的高加索地區,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的各種大大小小的軍閥勢力也在混戰中。
但相應的,英國方麵也十分擔心巴庫油田會落入德社的控製,正琢磨著該怎麼將紅鷹軍團拒止於高加索以北。
在大洋洲,因為宗主國自身難保,無力保護澳洲,所以澳大利亞和美國簽訂了《美澳航運及僑民安全協議》。
倫敦老爺們雖然對此大為不滿,但奈何大英帝國現在確實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也隻能捏著鼻子任了。
這個協議雖然乍聽上去和軍事沒有聯係,可實際上卻是正兒八經的獨立保障——當澳洲存在威脅時,允許美國派兵前來駐軍,並可以利用澳洲的全部基礎設施和港口。
除了兩個月前到達的第41步兵師以外,第8步兵師也已乘船啟程,目前還在忙忙大洋上漂泊著。
同時,與之前預計的無異,美國人將另一個新組建的步兵師派去了夏威夷,駐防瓦胡島的兵力已逾兩萬五千人。
在戰間期,美軍使用的是二旅四團的方塊師,編製龐大而臃腫,單單一個師的兵力就有二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