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馬尼拉;王師登臨呂宋島(1 / 2)

第423章 馬尼拉;王師登臨呂宋島

“好家夥,大部分都中了。”

“不是吧老徐,這比平常差遠了。”

那些尚未起飛的b-17在爆炸中化為齏粉,因為已經加注燃油、掛載航彈,個別b-17殉爆時的場景格外震撼。

那些飛機仿佛是來自地獄似的,被烈焰和滾滾黑煙所籠罩,油漆在高溫炙烤下迅速崩解,露出閃爍著光輝的銀色鋁合金機身。

然後……在“轟隆”的劇烈爆炸中變成四分五裂的碎片,像天女散花一樣散落到周圍。

單價30.12萬美元的昂貴四引擎重型轟炸機就這樣化作破爛的廢金屬——這足夠采購4000支新型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了。

【配圖】

像這樣被毀的轟炸機共有7架,也不知還拿著老舊的斯普林菲爾德栓動步槍的美軍士兵們是何感受。

得勝而歸的明軍轟炸機編隊的航空日誌與出擊報告中記述道:

「……長機引導攻擊,縱梯形隊形,敵防空火力稀疏,所以機槍為主,附少量高炮。十七時五十四分起始攻擊,空速一五〇,觀測到至少六成命中,確認三條跑道損毀嚴重,塔臺出現肉眼可見歪斜。行動成果良好。」

空戰的結果對於美軍來說也遠遠稱不上好,遠東航空隊升空迎戰的戰鬥機有9架被擊落,而他們隻擊落了5架明軍戰鬥機和1架轟炸機。

跳傘被俘的明軍飛行員表示,已經部署用於針對菲律賓的飛機有六、七百架架,而且還是由於為了方便指揮管控而隻調集了這些。

所以遠東航空隊上下沒有人能高興的起來——他們總共隻有112架p-36和4架xp-40戰鬥機,以及34架b-17和12架b-18轟炸機。

航空兵在戰爭中的作用已經得到了證明,亞洲也好歐洲也罷,一如杜黑著作《製空權》所言,航空兵力量可以有效決定戰爭勝負。

美國人和菲律賓人都清楚,美國本土一時半會是不可能派來援軍的,在接下來相當長的時間裡他們都隻能靠自己了。

孤獨的戰爭、孤獨的抵抗、孤獨的犧牲。

可英國人與荷蘭人的防禦均以失敗告終,馬來亞與荷屬東印杜的廣袤地區都已歸於大明統轄。

被俘的十萬英聯邦軍隊官兵此刻還在緬甸與暹羅的山巒叢林中勞動,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鋪設著一節節枕木、一段段鐵軌。

這樣的抵抗究竟有沒有意義?

這種境況使得美菲聯軍的士氣處在一個很奇怪的狀態。

看似高漲而熱烈,遠遠強於幾個月前英荷兩軍散漫鬆懈的狀態,但實際上心裡邊卻已經在自我懷疑了。

而在首府馬尼拉,民間街頭巷尾卻又是另一番場景。

從三百多年前開始,馬尼拉就一直是菲律賓的首府,現如今統共有大約二百萬人口,是南洋地區與巴達維亞、新加坡齊名的國際化大都市。

明軍飛機向馬尼拉市區大量空投傳單,闡明美國人允諾的獨立隻不過是騙人的把戲,實際上依舊會暗中操縱菲律賓。

這些傳單附上了許多條美軍鎮壓菲律賓抵抗軍的戰例,另外還有關於馬來亞、蘇門答臘、爪哇等地區現況的圖片。

除此之外,一些示警通知還標明了可能遭到空襲的目標,建議民眾不要靠近那些危險的地方,否則後果自負。

明軍即將來攻的消息使得這座大都市完全失去了從前的狀態,一些膽小但富裕的人選擇走為上策,乘坐轎車、巴士、卡車拖家帶口的逃離市區,前往鄉間避難。

二百多萬人口的馬尼拉人口密度較高,許多街區有好幾萬市民居住,管理難度相當大。戰爭的陰雲使得人心浮動,犯罪行為暴增,從早到晚都能聽到零星的槍聲——那是馬尼拉警察在與劫匪交火。

每當明軍飛機出現,部署在自來水廠、發電廠、火車站附近的m3型76.2㎜高射炮和m2水冷高射機槍向天空中猛烈開火。

炮彈在半空中炸出一團團黑色煙雲,曳光彈則劃出一道道光痕。

可76.2㎜高射炮隻能用來攪亂飛機編隊,而12.7㎜高射機槍的有效射高又太近,二者搭配在一起壓根沒有發揮作用。

這樣徒勞無功的反擊除了嚇唬敵人給自己壯膽以外毫無意義。

一些自信且囂張的明軍飛行員甚至在馬尼拉上空表演特技飛行,時而螺旋爬升、時而翻筋鬥,高射炮發射的炮彈往往在其後邊上百米處爆炸,一丁點傷害都沒有。

華裔華僑們興奮地觀摩著這樣的場景,而歐美人則神情失落。

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依然有忘形了的明軍飛機在低空溜圈時被擊落。

這時候,那些歐美人便會振臂歡呼,向升騰起黑煙的方向鼓掌慶賀。

雖然大家都猜測戰火即將蔓延到陸地,但馬尼拉這座大都市並未終止運轉,一切機構都在正常工作。

公共交通仍在行動、政府部門仍在辦公、商鋪集市仍在營業、影院劇場也在播放著電影和按照場次演出,甚至於在大音樂廳中,小有名氣的馬尼拉交響樂團還在如期舉辦著他們的演奏。

「……元帥的副官喬納森-溫萊特將軍視察了卡恩塔兵營,軍隊的決心非常堅定,士兵們正在維護大炮和坦克……」

無線電廣播也未停播,隻是關於戰爭和防務的內容變多了,擠占了一些原本的娛樂節目,市民們從自家的收音機中可以聽到總統的演說與號召,還有形形色色的戰爭新聞。

明軍對於各地軍事設施的空襲持續了足足三天,碼頭、機場、鐵路調車場已經被炸成了一片廢墟,馬尼拉灣上也漂浮著數百顆空投布置的水雷。

空軍結束打擊後,接踵而至的大明海軍航空兵又對甲米地海軍基地實施了猛烈空襲,三七式魚雷轟炸機使用魚雷或500㎏重磅炸彈將港區炸得麵目全非。

被炸毀的起重機倒向海裡,砸起大片水花;數艘驅逐艦被炸沉在泊位,水麵上漂浮著一層厚厚的重油……

亞洲艦隊所屬的潛艇作戰單位奉命抓緊時間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前往遼闊無垠的大海獵殺明軍運輸船。

為了避免撞上水雷導致出師未捷身先死,美軍潛艇選擇以水下低速潛航來通過已經被封鎖的馬尼拉灣。

然而明軍空投的水雷可不隻是浮於海麵的漂雷,還有半潛雷——通過機械控製裝置和壓縮氣瓶,使得水雷恰好穩定在水下一定深度。

因此,試圖離開馬尼拉灣的美軍潛艇仍然蒙受了損失,畢竟戰場上總歸會有人倒黴的。

海豚號(ss-169)潛艇被當場炸沉,全員陣亡;墨魚號(ss-171)潛艇重傷上浮,但來不及返回甲米地就沉沒了。

最為倒黴的是鮭魚號(ss-184),這艘潛艇好不容易通過了封鎖區,但是因為電池電量耗盡不得不上浮航行充電,可這時候天已大亮,沒過多久就被明軍飛機扔下的航彈送入了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