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淡水中的發現 渾濁的河水間,驚人龐大的身影擺動著五對劃水足,在大量較小身影的拱衛下繼續向前遊動,是開拓母蠆與伴隨的工蠆兵蠆,從海中沿河而上,搜尋奇蝦巢群的蹤跡。 隨隊的有一隻偵查母蠆,回聲定位係統運轉著,搜尋著前方任何生物的蹤跡,隨即,便會有兵蠆上前,確認其具體外形。 但半天下來,基本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有頜無頜的魚類和少量板足鱟類,甚至有那麼幾隻斯氏鱟,揮舞著尾刃斬破水波,撕裂獵物的血肉。 兵蠆的復眼中,又是一隻斯氏鱟揮舞著尾刃,殺向一條在淡水棘魚,頭部下方,附肢將其身軀牢牢鉗住,隨即,尾刃揮擊而出,當即將其身軀斬裂。 但很快,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偵查母蠆的回聲定位信號顯示,又一道與斯氏鱟體型相仿,甚至略大一圈的身影正向著這裡接近,並且很快就會與斯氏鱟接觸。 為了更好地在渾濁的河水中感知,斯氏鱟的第一對附肢特化成了類似觸角的構造,此時,自然也感知到了未知身影的接近,立即擺動身軀,銳利的尾刃隨著身軀的晃動擺動著,撕裂水波。 但已經遲了-下一秒,一對猙獰的巨大螯鉗從渾濁的水波中探出,直直夾向斯氏鱟的身軀。 立即,蓄勢已久的尾刃隨著強勁的尾部肌肉擺動橫掃而出,直直迎向斜刺裡殺出的螯鉗-能被後世稱為初代河中巨怪的斯氏鱟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 螯鉗的主人立即做出反應,鋒利的,布滿尖銳齒突與切割刃狀邊緣的螯鉗揮舞著,架在身前,格擋住了斯氏鱟尾刃的劈刺。 能輕易劃開棘魚外皮的尾刃僅僅在猙獰螯鉗的外骨骼上方開出一道劃痕,並未穿透外骨骼。反觀對方,螯鉗揮舞著張開,借勢狠狠夾向斯氏鱟的身軀。 一隻螯鉗順勢夾住斯氏鱟的尾節,限製住其尾刃的動作,而另一隻則徑直襲向斯氏鱟的頭顱,嘎吱作響聲中,斯氏鱟堅固的前體部分當即被開出一排血洞,湛藍的鱟血翻湧而出。 隨即,螯鉗的主人,也顯露出了其真麵目-那是一隻身形扁平的蠍形巨蟲,但後體卻並非像傳統的蠍子那樣細長,而是較為粗段,接著一個扇形的扁平尾節。 前體,也就是頭部下方,生著四對還保留著步足模樣,但已經有退化趨勢的纖弱附肢,和一對驚人發達的扁平槳狀劃水足。一對大螯分外猙獰。 頭部上方則是一對狹長發達的烏黑復眼與兩顆單眼,復眼之中閃爍著兇光,伴著翻湧開來的湛藍鱟血與開著孔洞的斯氏鱟屍體,讓其顯得更為猙獰。 如此外形,讓這隻巨蟲的身份已經無需多言-翼肢鱟類,板足鱟類中最具代表性的類群,也是後世最為大眾所熟知的板足鱟類成員。 不過,根據後世的研究,翼肢鱟類的出現得追溯到晚誌留紀,在早誌留紀,按理說不應該存在。 至於其出現在淡水中,並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後世發現的體型最大的翼肢鱟類,甚至很有可能是最大節肢動物的萊茵耶克爾鱟,正是一種淡水板足鱟。 但就在想到萊茵耶克爾鱟的一瞬間,林易腦中,突然又冒出一個想法。 顧名思義,萊茵耶克爾鱟,發現於早泥盆紀的萊茵河畔,洪斯呂克頁巖層。與最後的奇蝦-巴氏申德漢斯蝦,生活於同一片水域。 雖然從生存時間與體型外形等多方麵來看,這隻剛剛表演了手撕斯氏鱟的翼肢鱟類,絕對不可能是萊茵耶克爾鱟,但這還是讓林易有了些期望。 這是林易自開始在淡水中搜索奇蝦巢群以來第一次發現全新的物種,還是按理說不可能出現在這個時代的翼肢鱟類,這讓他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想著,這一帶的河流流域,被林易化為了重點搜索區域,將派出大量偵查母蠆細細搜索,不漏過每一隻生物。 而其他區域的搜索也沒有停下,尤其是那些有敵對陸生節肢動物巢群土丘群的河流流域,同樣是大量偵查母蠆日夜搜索,不漏過每一隻生物。 與此同時,對敵方陸生節肢動物巢群的剿滅也沒有停下,大量狂齒鋸蟻與魁翅俯沖者空地協同,將一座座土丘群夷為平地,並建立起屬於自身的母巢群。 又是一段時間過去,奇蝦巢群依舊毫無蹤跡,但在這段時間內,林易卻發現了不少翼肢鱟類的蹤影-無一例外,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全部生活在那條河流附近的水域,似乎是同一個物種。 由於不知道這到底是哪裡,因此林易就暫且認為,這條河流,就是後世的萊茵河。而河中的翼肢鱟,自然就是萊茵耶克爾鱟,或者說整個翼肢鱟類的直係祖先。 或許翼肢鱟類並非如後世研究顯示的那樣,發源於海洋,在海退事件中受到打擊後才遁入淡水,而是本就起源於淡水,晚誌留紀至早泥盆紀的海退中,隻是損失了海洋中的領地,被迫退回了淡水中的基本盤。 但這一切都與林易沒有關係,此時他更關心的是,如果奇蝦巢群果真遁入淡水,或者有野生奇蝦,即申德漢斯蝦的祖先,很大的可能也生活在這片水域。 但仿佛偏偏就是上天的一個玩笑,奇蝦巢群的線索,徹底斷在了這條河流之畔。無論林易如何搜索,也再找不到絲毫線索或蹤跡。 而與陸生節肢動物巢群的戰鬥中摧毀的敵方母巢儲存的基因序列中,也再找不出任何奇蝦巢群品級個體的基因序列,若非此前的基因序列還確確實實被儲存在母巢中,林易都甚至懷疑,一切是不是僅僅是自己的幻覺。 就這樣搜索了不知道多久後,一些事情,終於有了突破-但卻並非是有關奇蝦巢群的事,而是,一些更為重要的,關乎到林易隨後的生存的大事。 那便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終於突破了將植物的基因序列整合進巢群的這一設想,讓巢群能不再依靠外力,直接通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似乎成為了可能。
第168章:淡水中的發現(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