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特鱟,最後的幾種板足鱟類之一,它們的復眼中,已經找不到任何一絲曾經屹立滄海之巔的氣勢-雖然它們所屬的刺尾鱟類祖上就是撿垃圾的,也沒風光過就是了.
某種意義上,現在,林易的巢群,這個脫胎於一隻巨型羽翅鱟的種群,算已經是整個板足鱟類全村的希望-在更多更先進的類群崛起後,板足鱟類的衰亡已成定局,即使沒有那場裂世天災,情況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繼續向前飛行,茂密的蕨林驟然變得稀疏,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低矮的植被,與大片的荒漠。
晚石炭紀至早二疊紀,岡瓦納大陸與勞亞大陸合並為寬闊的盤古大陸,將一篇被稱為特提斯海的內海包夾其中,與寬闊的泛大洋隔陸相望。
加上種種地形原因,導致來自海洋的濕潤空氣難以抵達內陸深處,造成了大片的乾旱荒漠。
某種意義上,倒也促進了石炭紀徹底登上陸地的兩棲類進一步演化並脫離水源,成為更先進的類群,即蜥形綱與合弓綱。
乾旱與缺氧嚴重的打擊了石炭紀的大型節肢動物後,早期的合弓綱物種就在這片廣闊的荒漠間生存,並演化出了體型空前的掠食者。
但此時,這些野生動物,林易已經不再關心,畢竟現在基因語言化技術讓林易不再需要費勁的吸收基因序列,就能整出大部分正常情況下生物的結構。
他更關心的,是巢群的蹤跡,例如當年的敵對陸生節肢動物巢群,到底有沒有被徹底根除,在這億年的時間內,又有沒有新的巢群誕生。
以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泥盆紀末大滅絕這場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滅絕事件的真相,林易仍然覺得沒有那麼簡單。
為此,他打算先從大滅絕開始的地方開始探查-也就是晚泥盆紀弗拉斯期,撞擊地球的那兩顆隕石所造成的隕石坑位置。
後世的研究中,泥盆紀末大滅絕的第一階段-凱爾瓦薩事件的起因並不明確,隕石撞擊,隻是諸多假說中的一種。
但如果真的是隕石撞擊引發的大規模地殼運動與火山噴發,那麼,先後兩顆能造成破壞的隕石在短時間內撞擊,事情,就變得不簡單了起來。
畢竟,上一次如此的大規模隕石撞擊,是中奧陶紀流星事件。而那場事件,帶來了母巢與巢群,如今,泥盆紀的這次隕石撞擊,又是否,同樣帶來了些什麼?
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找到當年的隕石撞擊地點,並加以考察,再做打算。
為此,林易打算,再次開發出一種全新的品級,以較為方便的實現各種綜合目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