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影蛉
步足很簡單,幾乎可以照搬狂齒鋸蟻的步足結構,稍加修改,讓其在僅有四條的情況下能支撐起比狂齒鋸蟻更大的身軀。
因為新品級與螳螂有需求上的不同,其附肢結構無論如何也不會像螳螂,包括接下來的膜翅與身軀結構。
除去一對發達的,似乎已經不能再被稱為捕捉足的刃肢,以及同樣的三角形頭顱,新品級的外形,已經不再像螳螂,而是更像一種被稱作螳蛉的小型昆蟲。
這種小型昆蟲與常見的草蛉是近親,但卻生著類似螳螂的捕捉足與細長前半身,在後世,是趨同進化的典型案例之一-雖說根據化石記錄,螳蛉的出現比螳螂其實更早,誰抄誰,還尚未可知.
有了這種既視感後,林易發現,螳蛉的身體結構,某種意義上比螳螂確實更為適合放大為新品級的原型,例如它們比螳螂更靈活的捕捉足結構和更發達的膜翅。
有了一個外形模板後,接下來的基因序列編輯,就簡單了許多,對實現了基因語言化的林易來說,難度也就比遊戲捏臉難的有限。
兩對膜翅,林易采用了類似魁翅俯沖者後翅的外形,但整體更為圓潤,前長後短,呈現與後世螳蛉的翅膀相差不遠的外形。
而依然是根據慣例,附肢與體內安裝了內殼體與雙層肌肉係統,以及要害部位,前肢內緣的切割刃處安裝了含礦物特殊外骨骼成分,讓這對刃狀附肢能輕鬆切開同時代生物的骨骼與肌肉。
這讓新品級即使多數情況下單打獨鬥,也能輕鬆躋身這個時代的食物鏈頂端。但為了以防萬一,林易還是打算,為新品級安裝一些特殊的功能。
首先,目光移向腹部末端-後世的螳蛉除去與螳螂趨同演化,還有相當一部分種類以被稱為貝氏擬態的方式擬態黃蜂的體色,來避免遭到捕食。
螳蛉本身,是沒有蟄針的。但新品級,林易卻準備為其加上一根蟄針結構,以起到麵對強敵時的自保作用。
這根蟄針注射的,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毒液,而是大量母巢中那種類病毒微生物結構,但此時,這些類病毒微生物的作用將起到很大的變化。
它們將直接攻擊細胞,特別是那些敏感的神經細胞,造成強烈的痛覺,以起到驅趕的作用。若是麵對打得過的對手,也可以直接從細胞層麵將其溶解,毀屍滅跡。
除去戰鬥結構,作為一個偵查品級,觀察結構也同樣重要。
螳螂和螳蛉都擁有發達的復眼,而復眼結構,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林易已經相當精通,一對發達的復眼很快設計完成,安裝在新品級的三角形頭顱上。
隨之確定的,還有一對特化的單眼。而與狂齒鋸蟻同樣,這對單眼將具有微光夜視功能,用於在夜間視物。
其實本來,林易是打算更進一步,為新品級直接安裝上能看到紅外線的熱成像眼,但在編輯基因序列到一半時,他才猛然反應過來,這個時代,全都是變溫動物,熱成像夜視這種東西,大抵是沒有什麼用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