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想住你隔壁,
  傻站在你家樓下,
  抬起頭,數烏雲……”
  一聽到這個前奏,陸遠立刻就認出了這首歌,《有何不可》——許鬆的代表作之一。
  不過,和原版相比,旋律沒什麼變化,編曲倒是變了。
  層次感更加豐富的編曲,無疑為這首歌增色三分,《有何不可》原版的編曲,不是不好,隻是稍微簡單了一點。
  這很正常。
  一如許非的《父親寫的散文詩》,在發行這張專輯時,許鬆還是獨立音樂人。
  太過復雜的編曲,且不說價格成本,單單人脈也是攔在他麵前的一道坎。
  而這一次,星光唱片請到了知名音樂人小可擔任製作人,他和許鬆一起合力打造專輯。
  整張專輯製作成本高達400萬。
  一分錢,一分貨,400萬帶來的提升是肉眼可見的。
  (解釋一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沒有黑的意思,《自定義》這張專輯旋律確實很好,編曲簡單是受製於客觀條件,沒火也是這樣,主要沒有唱片公司力推)
  緊接著,陸遠又依次聽了幾首錄製完成的歌,《城府》、《多餘的解釋》、《如果當時》。
  少頃,陸遠放下耳機,轉頭一看,隻見許鬆正心懷忐忑的等在一旁。
  那表情,就像是等待老師評價的學生。
  “質量不錯,這幾首歌都有主打歌的水平。”
  看到這一幕,陸遠當然不吝誇贊。
  “許鬆,我有預感,你要大火了!”
  同樣的話,由不同的人說出口,效果截然不同,聽到老板的贊許,許鬆的神色明顯放鬆了不少,嘴角也咧開了幾分弧度,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對了,專輯的名字取了嗎?”
  “還沒有。”
  許鬆撓了撓頭,這張專輯的風格偏國風一點,他想過很多名字,但都覺得不太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