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巔峰之夜與定檔
  陸遠接受采訪的片段,很快就在線上線下引起了一陣熱議。
  然後,話題就慢慢地被引到了版權保護上。
  這不是星辰傳媒在背後推波助瀾,而是全行業都有意的往版權方向傾斜。
  數字音樂對於流行樂壇的沖擊,確實很大。
  但受到數字音樂沖擊的並不隻是華語樂壇,全球唱片行業都是如此。
  然而,華語樂壇卻是損失最大的幾個地區之一。
  數字音樂時代,盜版的成本更低,渠道更多,隻要鼠標輕輕一點,就用下載心儀的音樂。
  白嫖是人的天性。
  明明可以免費下載,為什麼要選擇付費?
  錯的不是大眾,而是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不夠健全。
  關於版權保護的問題,唱片公司、影視製作公司年年都有人提,但論輿論影響力,都不及這一次。
  以《好聲音》的收視率和熱度,儼然是國民級綜藝。
  輻射範圍:全國。
  觀眾年齡段:從十幾歲的少年少女,到二三十的青年,再到四十出頭的中年,基本全有。
  當然。
  四十歲以上的觀眾,占比並不高。
  話題持續發酵了一周,官媒也下場討論版權的問題。
  《知識產權保護,依然任重道遠》——文藝報
  緊接著,人人日報,光明報等等重磅官媒,也先後就版權問題展開了討論。
  此時,話題已然從【創作與唱功】變成了【如何構建一個符合華夏特色的版權保護之路】。
  格局,瞬間打開了。
  事實上,正如文藝榜的標題,版權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不是某個人發表幾句話,提幾次議案,修正幾項法規就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