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時代的旁觀者
  9月9號。
  周三。
  非休息日,全國各大城市,居然有部分音像店出現了排隊購買專輯的‘盛景’。
  沒錯。
  擱在此時,能夠出現排隊,絕對是不折不扣的盛景。
  尤其是那些音像店老板,他們的感觸最深。
  老吳就是一個從業超過十五年的音像店老板,從90年代開始,他就一頭紮進了音像店行業。
  一乾就是十幾年。
  看著門店外排起的長龍,恍然間,老吳以為自己回到了千禧年。
  千禧年左右,也是音像店最輝煌的時候,那會兒,附近的學生們,幾乎人手一臺隨身聽。
  有錢的一點,還會買上一臺索尼的CD機。
  彼時,正值磁帶、CD的黃金時代,至今,老吳還記得任閑齊爆火的時候,門店的生意有多好。
  早上一開門,就有絡繹不絕的客人上門。
  除了磁帶、CD之外,VCD/DVD光碟租賃也是一門很賺錢的生意,雖然租金不高,幾毛錢一天。
  但架不住細水長流。
  然而,這才過去多久?
  十年都不到,世界怎麼就變了呢?
  現在的年輕人聽歌用的都是MP3,MP4,iPod,像隨身聽、CD機,已經變成了老古董,被掃入了垃圾堆。
  歌迷聽歌,也不用去音像店慢慢淘碟,隻需要有臺電腦,網絡上什麼資源都有。
  沒電腦的,也能去網吧,或者街邊的打印店下載盜版資源。
  幸好老吳趁著唱片市場的黃金時期,賺了不少錢,東大橋的這家店,被他盤了下來。
  跨世紀音像店,也成了東大橋路僅存的一家音像店。
  其他的音像店要麼轉行賣起了數碼家電,要麼開起了咖啡廳,隻賣唱片的純正音像店,隻剩下這一家。
  其實,老吳現在還開著這家店,純純屬於虧本生意,扣除水電、人工開支,一個月的利潤連五千塊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