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二. 英和體育祭 與 新聞餘響 與 櫻木閑談(2 / 2)

月桂的香味從側麵傳來,又比之前的淡了點,還有一絲柑橘味,二見似乎換了香水。

銀鬆的香味也隱隱約約從後麵傳來,在夏天熱風與驕陽下,這股香味,像憑空捉住一隻飄忽飛舞的蝴蝶。

淺間才在太陽底下坐了5分鐘,身體就開始滲汗了,身邊的少女見狀,用小手對著淺間扇起了風。

淺間擺手示意不必如此,又對著足球場被曬出草汁香味的條紋草坪感慨著,

“真是一個麻煩的體育祭啊”

“如果它讓靜水君變得閃耀,盡管它有一千個缺點,我也可以原諒。”

後半句化用的《月亮與六便士》麼?我的關注度提高對你有什麼好處?大明神在展現自己的廣闊胸懷麼?

“還是不要原諒它吧,我不想變成的燈球。”

“【大多數人所成為的,並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靜水君,因為你是金子,所以遲早會發光的。”

“哦,在聊毛姆嗎?”

櫻木老師忽然坐到淺間旁邊,加入了話題。

風度翩翩的青年男子,濃密的頭發和溫和的笑意,讓他一點班主任的樣子都沒有,又讓人會想,這或許就是班主任該有的樣子。

“不是,是在聊英和討厭的體育祭,連摸魚都是一種煎熬。話說,櫻木老師也討厭體育祭嗎?”

不死川也加入了話題。

“誒~櫻木老師討厭運動嗎?看不出來哦。”

“【對討厭的人和事露出微笑,是一個成年人必須學會的惡心。】”

“伊頓公學不是很崇尚體育競技精神嗎?”

“唉,正是如此,偏見才無處不在。”

懂了,黃種人被白人歧視,留學生涯有黑歷史,所以櫻木才對體育有抵觸啊。

“以老師的身體素質,想贏並不難吧。”

“知道伊頓五人嗎?戴手套拍壁球,我在這個項目上,經常被打得鼻青臉腫,當然不是技術不行球打的。”

“伊頓也有校園霸淩啊,種族歧視?”

“也無關種族歧視,就是勝利者對失敗者,強者對弱者,缺乏包容。”

“那老師覺得是伊頓好一些,還是英和好一些呢?”

“在自律、勤奮、自信、貴族禮儀和興趣技能的培養方麵確實是伊頓更好,你無法想象,為了保持老派貴族作風,你穿著禮服得拿著文件夾每天來回走8公裡,領口的扣子一顆都不能鬆。”

不死川好奇地問,

“伊頓公學有那麼大麼?”

“不是大,而是每節課你都得重新準備一個課件文件夾,然後像霍格沃茨的學生,往返各個神秘的教室之間。”

“所以說,伊頓更好,這就是櫻木老師的答案嗎?”

二見看著手機的數據說道,

“應該是吧,網上好像有說,伊頓公學畢業生的名人和成功人士比率和數量是全球第一哦。”

淺間搖搖頭,

“能進去的都是名人和成功人士之後,比起學校的功勞,家庭的功勞更大一些。”

“淺間同學說的對。其實我的答案是,英和更好一些。伊頓是為了培養更優秀的上流階層,而英和是為了培養更好的人。固然英和有散漫之處,但是學生們的眼裡都有自然的光,就像你一樣,淺間。”

我不是死魚眼嗎?您是怎麼看出光來的?我眼鏡上的反光?

櫻木繼續說道,

“過去伊頓的平民特招生比例是2%,現在是1%。英和的特招生過去是3%,現在是4.5%。英和不會為了所謂的高貴,去學一些平日用不上的語言和技能,也不會對那些出身高貴的人包庇縱容,以至於讓其他學生寒心。”

不死川笑道,

“老師是在說哈裡王子吧,柏木老師有說過他在伊頓的八卦哦~”

櫻木搖了搖頭。

淺間也搖了搖頭,沒有包庇嗎?近衛難道不算?

另外,聽駒場說1000萬贊助費交了就能上?這比起一年隻招260人左右的伊頓沒原則多了好不?

但他同意櫻木的觀點,一個學校,需以培養人為目的,而不是讓貴族框架秩序的延續,變成一個提前開展利益交換的場合。

伊頓好不好他沒錢沒資格去讀,並不知道,但東洋英和,他現在的評價是奇怪的好。

如果拿一個日本人來比喻現在英和的教育環境,或許用村上春樹能勉強對上吧。

村上熱愛馬拉鬆,代表著英和重視體育;

愛收藏來自世界的五花八門的T恤和無用之物,代表著英和對文化兼收並蓄;

寫《且聽風吟》《挪威的森林》,代表著英和資產階級上流貴族崽子們清新自然、輕盈浪漫,還有點矯情的青春生活;

寫《地下》《1Q84》則是代表著英和追逐和諧、仁愛、公正,反對暴力、強權的價值觀。

這樣一個學校,雖然是日本最頂級的貴族高中,卻又沒有那麼紙醉金迷,相反,淺間在做戀愛谘詢時,發現他接觸的大部分人雖然有錢,但卻並不物質。

淺間這個不斷推銷商品的人,反而顯得比他們物質的多。

在英和學院,比起老師的影響,學生會對學生的影響更加突出。

這裡走出了昭和時代的“廢物”,平成時代的“猛男”,寬鬆世代的“卷王”,這屆三年級的“體育強國”屬性也格外明顯。

可以說,東洋英和歷屆學生會,和社會風氣一直是相背而行的,在近50年,基本上是左傾的路子,和日本的社會政治風向並不一致。

明明每一個學校成員,都是日本上層建築的投影,卻反其道而行。

真不知道這種反差,是源自日本人的“下克上”傳統,還是這200年來,改良社會的雄心,才是東洋英和教育的真正目的。

轉念一想,明明這麼多人反其道而行,國家卻沒有變得美好。

或許真如《DC者手冊》裡說的,成為上層的他們,注意力都放在維持權力上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屁股決定腦袋,如果不能調動一定的資源,很多改革無從談起。又或者是,他們自己嘗到了新自由主義的甜頭,不再願對自己動刀。

除了教育路線的奇怪,學生的屬性也很奇怪。

在淺間的眼裡,近幾屆的學生會前輩們,在自由散漫之中,不乏對世界、對集體的責任感;營造公平公正之中,不乏對才能、夢想的鼓勵;出身不凡卻不耽於享樂。

明明很多人都有著淺間所欣賞的特質,可是他們在正式成為日本社會的精英後,又像小石子投入大海,片刻水花後,消失無蹤。

不知道東大是個什麼情況。

沒有延續性的環境,隻能為身在其中者,造一個臨時的美夢。

比賽時間到,一年A班的15人走上了賽場。

在和禦行院臨時討論中,淺間給A班支了三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