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2渡涇水(1 / 1)

季漢當興 軍師中郎將 3782 字 2024-03-22

翌日一早,閻和等人便點起兵馬到城外排開陣勢,然後遣人往漢軍大營遞下戰書。 哪知信使來到漢軍營寨門口喊了半天話都未見回應,於是大著膽子上前查看,卻驚訝地發現箭樓上的漢兵俱是草人假扮,當即掉轉馬頭回報閻和。 閻和聽了也是吃了一驚,旋即命邊豹率領兩千騎兵入營一探。邊豹小心翼翼地引軍進到營內,發現裡麵果然空無一人,漢軍早已不知去向。 “閻將軍,寨中一個蜀兵都沒有,隻有數百草人散落在各處,想來蜀軍昨晚就已經遁走了。”邊豹回陣說道。 閻和點了點頭,又讓邊豹前往北城漢營查看,不久後邊豹回來言說北城那邊的情形同樣如此。 “看來蜀軍見我大軍前來,自知不是敵手,連夜撤走了。”閻和分析道。 邊豹道:“某也是這般想的,我等率領上萬兵馬來援,蜀軍再無攻破臨晉的可能,那楊清也是個善於審時度勢的聰明人,知道再留在此地已是毫無意義,故而這才使了個草人疑兵之計果斷撤走。” “這楊清跑得也太快了,可惜未能將他留在臨晉。”一旁的伍貴想起曹真交代的殲敵任務,輕輕嘆道。 邊豹哼了一聲,冷冷地道:“他們尚未逃遠,我等此刻追去仍有機會破敵。” “是啊,解臨晉之圍的任務已然完成,接下來是該追上楊清他們完成大將軍交給我們的第二項任務了。” 閻和頓了一頓,側頭對邊豹問道:“可知蜀軍往哪個方向逃走了?” “西方。”邊豹不假思索地道:“蜀軍昨夜雖是悄無聲息地遁走,但還是留下了不少蹤跡,適才我查看蜀寨,發現西門外的路上全是雜草被踐踏過的痕跡,他們必是往西去了。” 閻和道:“西麵?西麵過去就是北地郡,蜀軍極有可能是要原路返回,前往漆縣與那裡的蜀軍會合。” “將軍說的極是,蜀軍恐怕就是這個打算。”伍貴也是這個想法。 閻和道:“既如此,邊將軍,就請你領五千輕騎往西麵追擊蜀軍,一旦追上不要輕舉妄動,隻須咬住敵人,等我率大軍趕到之後再發起進攻。” “閻將軍放心,某省得。” 邊豹拱了拱手,雙腿一夾,催動戰馬,領著五千騎兵往西邊追去。 富平城南十裡外的山穀中,馮沖正領著一千漢騎在此休整,他們趕了一夜的路,早已是人困馬乏。 北地僅有的兩座城池泥陽和富平雖然在之前都被漢軍攻破,但漢軍並未留官留兵駐守,隻讓城中百姓推舉幾名德高望重的賢者理事。 馮沖他們進入富平境內的時候天已發亮,故而為了避免走漏消息,馮沖並沒有領兵抵近縣城,而是繞至這處山穀暫歇。 當然為了讓魏人更加相信他們的兵力有五千之眾,馮沖還是派人往城中傳話,命城內百姓準備五千人的飯食送來山穀,如此一來當魏軍追到富平問過之後必定會對馮沖他們深信不疑。 “爾等可曾看到蜀軍?” 當邊豹馬不停蹄地率軍追到富平後,立即將管事的鄉老找來問話。 為首的鄉老姓朱,隻見他拱手回道:“稟將軍,漢軍......不......蜀軍確實曾在城外的山穀歇息過,還叫我等給他們準備了五千人的飯食送去。” “嗯,蜀軍現在何處?” 朱姓鄉老答道:“半日前就已離去了。” “可知朝哪個方向去了?”邊豹繼續問道。 朱姓鄉老道:“應該是往北去了。” “哦,北麵?”邊豹問道:“爾等親眼見到蜀軍向北方逃走了?” “倒也不是。不久前我等害怕蜀軍還要索取飯食,故而曾派人往那山穀去看過,那裡的五千蜀軍早已不知去向,但據穀北的一家獵戶說昨天夜裡的時候曾看見蜀軍朝北麵去了。” 邊豹微微點了下頭:“原來如此。”心中暗自尋思:“蜀軍不是要西撤回漆縣麼?怎麼往北去了?” 他思索了半晌,也沒有想出什麼頭緒,遂決定先不管那麼多,早些趕上漢軍才是正理。 “蜀軍懼怕王師,必不敢再回北地,不久後朝廷就會再派下官吏來治富平,爾等繼續維持秩序、安定民生,老實等候官府回來。”邊豹向一眾鄉老告誡道。 眾鄉老躬身拜道:“將軍放心,我等明白。” 邊豹嗯了一聲,遂不再言,翻身上馬,奔到城外,會合一眾軍士繼續向北追擊。 甘泉山在涇水以東,乃是秦直道的起點。先漢時在此山南麓曾建有一座宮殿,正是大名鼎鼎的甘泉宮,漢武帝等先漢君王常於炎夏之時前往這甘泉宮避暑。 隻可惜隨著歲月的流逝,昔日這座富麗堂皇的皇家宮殿早已毀壞在戰火中,如今就隻剩下臺基、斷墻、柱洞等遺跡了。 楊清看著這些遺跡不由地感慨萬千,昔日甘泉宮還在的時候漢室正是興旺繁盛之際,如今甘泉宮被毀,漢室也就處於衰微之中,這真是以漢興、亦以漢亡啊! “使君,浮橋已經搭好,大軍可以過河了。”正當楊清閉目感受著滄海桑田無可奈何的時候,柳隱的稟報打斷了他的思緒。 楊清睜開雙眼,看著柳隱等人無所畏懼、果毅堅定的神情,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適才因歷史變遷帶來的傷感頓時一掃而空,翻身上馬,大手一揮:“走,我們過去。” 甘泉宮離涇水東岸隻有十餘裡,楊清等人不一會兒就趕到了岸邊,此刻一條由小舟為基、木板為道的浮橋映入眾人眼前,而張嶷率領的先頭部隊早已過去,此刻正在西岸向他們招手示意。 “使君,我等也過去吧,不要讓伯岐他們等急了。”柳隱笑道。 楊清也笑了笑,頷首道:“那就下令過河吧。” “過河!”柳隱當即將手中令旗一揚,高聲喊道。 於是早已排成兩列的軍士牽著坐騎,在自家長官的帶領下分隊依次上橋過河。 大半個時辰後,東岸再無漢軍的一兵一卒,四千漢騎俱已過到西岸。 “使君,這浮橋該如何處置?是否要燒毀?”張嶷近前問道。 楊清道:“不燒毀,將這些舟船木板藏起來,留下幾人看守,以後我們還用得上這些東西。” “使君之意,我等日後還要渡一次涇水?” 楊清微笑道:“是啊,這是很有可能之事。” “之前東進北地、馮翊我等已經渡過一次涇水,如今已是二渡涇水了,難道我軍還要三渡涇水不成?”柳隱插話道。 楊清一臉神秘地道:“說不定不止三渡涇水,就是四渡涇水也是極有可能之事。”說罷,大笑一聲,催動坐騎往前麵去了。 張嶷和柳隱互相看了一眼,雖是有些摸不著頭腦,但還是心情激動地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