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諸葛北上(1 / 1)

季漢當興 軍師中郎將 3380 字 2024-03-22

“報,啟稟大將軍,蜀相諸葛亮親率兩萬大軍直奔長安而去,現已過了武功,蜀軍還有四五天就能抵達長安城下。” 曹真聞言心中一凜,雙眉緊蹙,因他對諸葛亮會分兵東進早有預料,故而臉上並未顯露出多少驚訝之色,但諸葛亮不顧郿城、武功兩支身後敵軍直奔長安而去,如此果斷倒還是讓他心驚膽戰。 “諸葛亮麾下有三萬大軍,他隻帶兩萬東進長安,剩餘人馬現在何處?” 探馬回道:“剩餘一萬蜀兵由賊將趙雲統領,仍留在陳倉城外與郭使君對峙。” “費曜、秦基他們是何反應?”曹真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探馬答道:“費將軍和秦將軍他們嚴守大將軍軍令不敢輕舉妄動,一意堅守城池不出,隻派哨探尾隨蜀軍嚴密監視,這才遣使來報,請大將軍示下應對之策,現二位將軍的使者正在安陵城內等候軍令。” 曹真點了點頭,揮手道:“某知道了,汝先下去休息。” “諾。” 鄧恩剛才一直在旁邊聽著,想到長安的重要性,他滿臉急切地問道:“大將軍,眼下長安城裡的戰兵不到四千人,蜀軍卻有兩萬之眾,他們全然不顧身後安全,徑直向前,來勢洶洶,似乎是對長安誌在必得。末將以為我軍得迅速回援,以防長安有失。” “嗯。” 曹真並沒有就此同意,隻微微點了點頭,他沿著河岸邊走邊想,不斷思考著整個戰局的敵我雙方態勢。 目前魏軍在陳倉、郿城、武功、長安的駐守兵力約有一萬五千人,而曹真手中則有七八千人,正在回援的閻和邊豹二人麾下則還有近萬大軍,因此關中南部的魏軍兵力全部加起來大概有三萬兩千之數。 而漢軍在這塊地域的總兵力約莫有三萬六千多人,具體為陳倉城外趙雲手裡的近萬人馬,諸葛亮手中的兩萬大軍,楊清手裡的兵馬也有近八千人。 因此從兵力上來看,魏軍的兵力略少一些,但因為楊清手中有不少新收的義軍,所以兩軍在戰力上還是基本接近的。 可是經過楊清這十幾天來幾次三番地在涇水兩岸來回穿插,忽而東進,忽而南下,忽而西去,忽而北返,引得魏軍不得不跟著他的兵勢連連調動,從而致使這三萬多魏軍如今竟分布在七個地方,整個戰線拉的極長。 反而漢軍的兵力就相對集中,隻分成了三塊,楊清、諸葛亮、趙雲三個軍團遙相呼應,已將七股魏軍切割開來,占據了整個戰局的主動權。 曹真對己方兵力過於分散的情況並非不清楚,隻是形格勢禁,不得不隨著戰場形勢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調整部署。況且魏軍兵力雖然分散,但大多在堅城中駐守,很難被漢軍聚而殲之。 是以曹真對兵力分散的問題並不怎麼擔憂,對領兵回援長安阻擋諸葛亮大軍的進犯也並不那麼急切。 他現在反而在想要不要抓住這個機會聚攏大軍主動與諸葛亮進行正麵對決,若能將諸葛亮一舉擒殺,暫時將長安舍棄又有何妨呢? 諸葛亮大軍固然來勢洶洶,但漢軍直奔長安完全不顧身後魏軍可以隨時切斷他們的退路,這豈不是自曝其短?曹真心想若能斷其後、截其前,將諸葛亮大軍圍困在長安城下,如何不能給予漢軍重創? 曹真越想越心動,幾乎就想立即調動兵馬實施這個謀劃,但轉念想到己方兵力分散各處,在長安附近的兵力隻有一萬多人,不足以圍困兩萬漢軍,便又冷靜下來了。 況且他又想到諸葛亮擅長陣法,在野外與漢軍對戰自己並無必勝的把握,所以剛才的謀劃還得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眼下的關鍵還是得盡快催促閻和他們迅速回援,隻要這一萬兵馬返回,那自己手中的本錢就足以與諸葛亮正麵相抗了。” 正當曹真仍在苦思破局之策的時候,又有幾匹探馬從東麵馳來。 “報,啟稟大將軍,邊將軍已領騎兵先行趕回,還有一天就能抵達池陽。” 曹真聽了大喜,笑道:“哈哈,真是瞌睡來了枕頭,想什麼來什麼,邊豹即將率領騎兵返回,吾當無憂矣!”頓了一頓,接著問道:“那閻和人呢?” “閻將軍統領步卒阻擋蜀騎騷擾,緩行隨後。”探馬頭子回道。 曹真頷首道:“嗯,某知道了,汝等去吧,再探再報。” “諾。”探馬頭子抱拳領命,帶著屬下又朝來路復去。 曹真轉身對鄧恩道:“汝領著騎兵前往池陽,與邊豹合擊楊清,若能破敵,自然最好,若不能破,則將其向北驅趕至百裡之外,然後再率軍返回。” “得令。” 鄧恩連忙答應,旋又問道:“那大將軍你呢?” “某當統領步卒返回長安抵擋諸葛亮大軍進犯,先憑借堅城挫其銳氣、耗其糧草,等汝與邊豹率軍返回,再調動諸處兵馬與諸葛亮決一死戰。 若能一舉將其殲滅,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則西蜀可亡,若不能,也要將其重創,徹底擊退蜀軍這次進犯。” 鄧恩聽完曹真這個絕妙的構想,當即興奮不已,拍著胸脯保證道:“大將軍放心,末將定會以最快的時間擊敗楊清這支敗軍,與邊將軍一起迅速回援長安。” “好,有此決心,何愁蜀賊不破啊?”曹真也深受感染,振奮地說道。 於是這支方才渡過涇水不久的魏軍當即一分為二,騎兵在鄧恩的帶領下向池陽追去,步卒則在曹真的統率下重新返回西岸。 正當涇水東西兩岸熱鬧非凡的時候,南邊的渭水也不遑多讓。宋家渡乃是槐裡縣內一處僻靜的渡口,因毗鄰宋家村而得名。 此刻這處平常少有人過河的渡口忽然變得人聲嘈雜起來,上萬軍士正整齊有序地通過浮橋前往渭水北岸。一位身披鶴氅、手執羽扇的中年文士則站在岸邊欣賞著四周的風景。 這中年文士自然就是當今大漢丞相諸葛亮了,昨日他根據當前的形勢終於下定決心不去攻打長安,而是轉道北上、渡過渭水去堵曹真大軍。 當然為了迷惑敵軍,他還是命令偏將黃襲率領三千軍大張旗鼓、廣造聲勢,扮作主力大軍繼續向長安進發。 現在萬事俱備,就等與楊清那邊發來曹真確切位置的消息,可是誰知昨日他竟無一絲消息傳來,這可有違兩軍每日都要通傳訊息的約定。 “丞相,楊使君那邊終於有消息了。”楊儀從遠處快步走來,開口說道。 諸葛亮聞言連忙轉身問道:“明之他們現在究竟是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