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已經有光武皇帝的例子在前,作為偏遠宗室的劉備稱帝當然更會得到天下人的認同。
而孫權一無禪讓之類的合法程序,二無血緣繼承的天然優勢,若冒然稱帝定然會惹天下人非議,所以東吳君臣對稱帝這件事的底氣不是太足,隻能扯一扯民心、天意這些虛無縹緲的理由來為自家壯聲勢。
當然麵對諸葛亮的發問,步騭還是隱晦地提了提石亭大捷這個武功,委婉地告訴諸葛亮吳軍不僅可以在夷陵獨立擊敗漢軍,現在也已經可以獨立擊敗魏軍,縱然稱帝致使漢吳聯盟破裂,東吳亦有力量兩線作戰,不會害怕受到季漢在軍事上的威脅。
其實天意民心俱是虛妄,東吳自身國力的強大才是孫權君臣敢於稱帝的最大底氣。
諸葛亮自是聽懂了步騭的言外之意,心中盡管微覺有氣,但也不得不承認以東吳目前的實力的確能夠支撐兩線作戰,這樣一來就算徹底與東吳撕破臉皮似乎也無法阻止孫權稱帝?
“亮與吳王相交多年,深知吳王識見淵深、擅長審時度勢,自前年興兵以來我漢軍兩度北伐,殺得魏軍連連落敗,雍涼州郡幾被我全數收復,可見炎漢氣數未衰、中興有望。
若吳王能與我等同心齊力、扶保漢室,他日青史留名,必當流芳百世,為後人所景仰,此非一大盛事、幸事乎?兄長、子山兄,此中利害吳王可知否?”
諸葛亮這番話同樣暗藏深意,恰是委婉地告訴步騭、諸葛瑾以及孫權,是,你們東吳目前的軍力確實不凡,可以兩線作戰力抗漢魏兩國的進攻,但不要忘了,眼下季漢的實力與之前幾年一樣不可同日而語。
如今漢軍是越打越強,所收復的郡縣、人口也是越來越多,漢室三興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一場極有可能實現的偉業。若漢室真的再度中興,那個時候不知東吳當何以自處?
如果孫權沒有稱帝,東吳作為大漢的一個諸侯國,一同出力討賊,東吳君臣同樣是三興漢室的功臣。
而倘若孫權僭越稱帝,東吳君臣就是亂臣賊子,一旦漢室中興,東吳必不能存,孫權君臣亦要受到重責,留下千古罵名。
諸葛亮希望孫權能夠認清形勢,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漢室忠臣,到季漢收復中原、還於舊都的時候,東吳也可作為一個異性諸侯國得到保留。
“孔明這番好意步某回去之後定會轉告我主,隻是江東民意洶湧,我主素來以百姓之心為心,縱然有損兩國結盟之義,我主恐怕還是會以遵循民心為主。”步騭道。
諸葛亮道:“也罷,此事事關兩國盟好,過於重大,我等不必急於此時有個定論,待亮稟報天子與滿朝公卿商議之後再予二位答復。”
“如此最好,我等就先行返回館驛,等貴國商議有個說法之後再來打擾。”說罷,步騭起身施了一禮。
諸葛瑾同樣站起來向自己弟弟微微拱了拱手,他雖為兄長,但此時乃為公事,諸葛亮的官比他大,自是應由他主動施禮。
諸葛亮連忙起身還禮道:“子山兄、兄長,慢走。”朝外麵喊道:“偉度,替我送兩位吳使返回館驛。”
“諾。”胡濟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