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三 現金奶牛(2 / 2)

國際上大差不差,總的就是三塊,唱片公司,發行方以及藝人創作方。

不過華語唱片業這邊,就算是港島和灣灣,其實唱片業的製度也並不算多健全,一般就是唱片公司和發行方分,然後唱片公司自己支付唱片製作及藝人版稅分成費用,創作者的利益是沒法得到保障的。

所以《流星花園》分成中,約70%是給祖龍的,30%是索尼的。

這樣的話祖龍大約入賬9.5億,然後這70%中,按照國際慣例有13%是分給一人兼了製作人、詞曲作者等工作的吳念祖,也就是1.77億。

當初製作專輯時,由於所有歌曲風格以及細節全都由吳念祖把控,畢肖世言稱自己隻做了錄音師的活,故此製片人的職務直接讓給了吳念祖。

實際上這也就是吳念祖自己是祖龍老板,不然其他華語唱片公司歷來都是買斷詞曲的,最多給包個紅包,哪可能再給你創作者和製片人這麼多分成?

但是吳念祖作為老板和組合靈魂人物,占起便宜來,別人無話可說!

就算說出去這也是祖龍按照國際標準來保障音樂創作人的合法權益,你要是自己有本事,比如小周全權負責自己專輯創作和製作,他也能分的多!

這樣的話祖龍還剩7.7億,7.7億扣掉唱片的生產製作及宣傳等各種開銷後的純盈利,要分30%給F4團隊。

按照資本家的正常做法,把祖龍能有的開銷都盡量往裡加,攤薄凈利潤,最終算得分給F4團隊1.2億,祖龍可以截留下6.5億資金。

6.5億是目前理論上祖龍營收的,因為還牽扯到發行渠道方索尼的回款速度等問題,一般給你壓幾個月都是常態。

不得不說這年頭的唱片公司真是超級賺,如果沒扣掉分給吳念祖13%分成的1.7億,光《流星花園》這一張專輯祖龍就有8億港幣以上收入。

還有金海欣的那張《雨蝶》,本身就有《還珠格格》這麼火的熱度帶動,裡麵還有《後來》、《那麼驕傲》等經典歌曲,現在總銷量已經到了180萬張,也會給祖龍帶來1億以上的收入。

至於吳念祖剛剛出的那張EP,因為時間太短,暫時就先不計入了。

吳念祖這樣算下來,電視劇和綜藝賺了5億,演唱會1.44億,再加上唱片這邊不斷入賬的錢,祖龍的現金流真的是非常充裕了,可動用的達到10多億港幣以上。

這數字要是曝出來,絕對引得港島99%以上的公司羨慕,市值和可動用的現金可完全是兩個概念!

一家經營得好的唱片公司就是一個毫無疑問的現金奶牛!

吳念祖不由感慨,各位穿越者前輩們抄歌是有道理的啊!

他在亞視那邊辛辛苦苦折騰出來那麼多項目,加起來也比不過他一張唱片的收入。一張好的唱片簡直就是搶錢啊!

怪不得即將發生的環球收購寶麗金會創下106億美元的超高價。

不過寶麗金這也就是在唱片業最後的輝煌期賣到了高價,等幾年之後唱片行業受到互聯網的沖擊後,市場將會大大萎縮。

等到了6年後的2004年,同為三大唱片的華納唱片隻賣出了26億美元,比寶麗金的106億便宜太多了。

《流星花園》後續應該還會有銷量,但是真正的大頭應該過去了,後麵就是長尾效應了。

吳念祖有感覺,華語唱片的銷量巔峰也就是這樣了。

就市場來說,亞洲的經濟和歐美沒法比,華語的受眾數量也完全無法和英語相提並論,歐美市場的正版消費者遠比亞洲這邊多得多,而且商業開發也做得更到位。

全球最大的幾個音樂市場,美利堅,歐洲,霓虹,前兩個就不說了,即使在霓虹,英文專輯也是很暢銷的。其他語種歌曲難以打入歐美市場,但是歐美的英文歌卻很容易在世界範圍攻城拔寨。

這也是吳念祖下一張要出英文專輯的原因。

趕緊趁著唱片業還沒開始受到互聯網沖擊的時候,去歐美市場賺鬼老的錢啊!

不然過兩年隨著技術和時間推移,唱片市場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落下去,到時候出再牛逼的唱片你的銷量也沖不上去了。

算好了祖龍的財務收入之後,吳念祖心也寬了下來,錢這方麵完全不是問題。他計劃從裡麵拿出起碼一半,再分批購入微軟、思科等大盤科技股。

創業公司根本用不了這麼多錢。

至於明年的數碼港計劃,如果能拿下,那上百億的投資怎麼可能自己出錢?必然是去找銀行貸款啊!

“老豆,公司以後還要你幫我把好財務這一關,有你在我才放心!”

吳家輝點點頭,有心想勸兒子公司現在做大了,以後多慎重一些,但是想想吳念祖能把祖龍做到現在,以自己這有限的能力還是別給他瞎指揮了,能幫他管好錢就是對他最大的幫助了。

吳念祖把老爸送出門後,思緒又重新回到了科技公司創業的選擇上。

說實話,前世港島的IT行業根本就沒有什麼可參考的,數碼港就直接將其夭折了。

所以吳念祖直接就忽略港島,直接將目標瞄準大陸市場。

回顧大陸那邊的互聯網發展史,2000年的互聯網寒冬是避不開的,內地有八成以上的公司都在這場寒冬中慘死,剩下的也都是垂死掙紮。

刨除類似傑克馬那種融到狗大戶資金的,其他最終能活下來公司,大部分靠的就是兩塊。

一個是遊戲,一個是移動SP業務。

移動SP業務和華夏移動推出的移動夢網有關,學名叫無線增值服務。

可能有人沒聽過,但是一提到彩信、彩鈴、資訊信息等等,大家肯定就有了印象。

這項業務一推出,可算是讓一大票互聯網企業找到了一條活路,企鵝、網易、搜狐、新浪等等公司當年的營收全都靠的是SP業務撐著,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單此一項,就讓三大門戶網開始扭虧為盈。

但是這項業務華夏移動要等到2000年底才推出。吳念祖想要1年內出成績,靠移動SP是不可能了。

吳念祖突然想起來什麼,揉了揉下巴,移動夢網現在是沒有,但是電信那邊貌似有點搞頭,不過要等自己去谘詢下再說。

隨後吳念祖把注意力轉移到重點,也就是遊戲上,應該說是網遊。

華夏互聯網的發展,就離不開網遊,養活了一大票互聯網公司,其營收對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眾所周知的企鵝和網易,網絡遊戲都是它們的支柱產業。

雖然這兩家都標榜自己不是遊戲公司,但是誰信啊!

企鵝好歹還有個微信能拿出來說事,但是你網易,高達75%的收入靠的遊戲,離了遊戲你還能活麼?

吳念祖想要搞一個1年內就能見到可觀回報的創業項目來證明自己,網絡遊戲肯定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