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戰略計劃(1 / 1)

楊鎬精心籌劃了一場作戰策略,目的直指北方,意圖一舉摧毀努爾哈赤的根基——後金的都城赫圖阿拉。   他廣泛調動各地兵力,集結了龐大的隊伍,共計八萬六千餘眾。更為巧妙的是,他成功地將海西女真的葉赫部,以及女真後方的朝鮮王朝拉攏至自己麾下。   這兩大勢力共同出兵兩萬餘眾,與明軍八萬多人馬聯手,總兵力達到了驚人的十一萬餘眾。   然而,努爾哈赤的兵力僅有六萬之眾,相較之下,雙方的力量對比已然顯而易見。   理論上,明軍以眾擊寡,這場戰役似乎應毫無懸念。   但出乎意料的是,楊鎬製定的作戰計劃卻存在諸多漏洞。   他采取分兵戰術,指派杜鬆統領三萬大軍,馬林帶領兩萬兵馬,分別從西、北兩麵發起進攻,作為主力部隊。   劉綎率領的一萬明軍與朝鮮軍隊合並,總數達到兩萬,由董家江統領從南方發起攻勢。   祁秉忠、張承基、柴國柱等部隊則負責堅守遼陽,作為後援力量。   然而,李如柏手中掌握的兩萬五千兵力,竟未賦予明確的作戰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楊鎬這套戰術曾在朝鮮戰場嘗試過,卻以失敗告終。遺憾的是,他並未從中吸取教訓,依舊沿用舊法,不思進取。   常理而言,在兵力占優的情況下,應當合圍敵軍,但楊鎬卻背道而馳,意圖通過攻打後金都城使對方陷入四麵楚歌的困境。然而,結果卻是被努爾哈赤集中兵力,逐個擊破。   薩爾滸大戰的失敗,除了楊鎬紙上談兵的指揮不當,另一大原因是總兵杜鬆的輕敵冒進,導致西路軍全軍覆沒。同時,楊鎬向萬歷皇帝呈上的《擒奴賞格疏》獲得批準,這一政策提供了豐厚的獎賞,使得士兵們熱血沸騰,渴望建功立業。然而,十萬大軍龐大的開銷也給財政帶來了巨大壓力,使得戰爭更加緊迫。   杜鬆作為主力部隊的指揮官,懷揣建功立業的雄心,因此急於行軍,最終卻孤軍深入,被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一戰中徹底殲滅。   杜鬆部覆滅後,努爾哈赤勢如破竹,接連擊敗了馬林的北路軍。   隨後,明軍各路紛紛敗退,而南路的李如柏更是未戰先逃。在這場大戰中,杜鬆部是最先覆滅的,而作為西路軍的斥候百戶,葉天恒麵臨著成為第一個犧牲者的命運。   剛來到這個時代僅有兩日,難道就要像一粒塵埃般,無聲無息地被歷史的洪流所吞噬嗎?   不,我絕不甘心坐以待斃!   葉天恒策馬疾馳,拳頭緊握,臉上寫滿了堅毅。他明白,自己不能就這樣成為歷史的犧牲品,他必須采取行動。   完成任務後,葉天恒沒有立即回營休息,而是決定去見杜鬆。他深知,作為西路軍的統帥,杜鬆的決策將直接影響到整個戰局。隻有讓杜鬆意識到當前的危機,才有可能改變戰局。   然而,當他走到距離杜鬆營帳十米開外的地方時,卻被杜鬆的親衛攔住了。這些親衛訓練有素,警惕性極高,對於任何接近統帥營帳的人都會進行嚴格的盤查。   “什麼人?!”親衛厲聲問道,手中的兵器已經握緊,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卑職乃夜不收百戶葉天恒,有緊急軍情需麵呈大帥,懇請通報。”葉天恒麵色肅穆,沉穩地開口。   那親兵聽罷,迅速離去,不久便返回,對葉天恒道:“大帥已允你入內。”   葉天恒步入主帳,隻見帳內寬敞明亮,中央置有一張四方桌,桌上擺著一個沙盤,旁邊則是一幅巨大的輿圖。幾位將領圍聚輿圖旁,神情專注。   主位之上,坐著一位麵色冷峻、目光如炬的將領,正是威名遠揚的杜鬆大帥。他雖在深夜,仍身披甲胄,散發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場。   葉天恒恭敬行禮後,準備呈報軍情。   葉天恒在撰寫關於薩爾滸之戰的論文時,曾深入研究過杜鬆的相關資料,對這位主帥的英勇事跡有著深刻的認識。   杜鬆將軍在戰場上表現出色,作戰神勇無比。他在鎮守陜西期間,與韃子展開了數百次激戰,每一次都取得了勝利,使得韃子聞風喪膽。因此,他贏得了“杜黑子”和“杜太師”等威名,這些稱號充分展示了他在敵人心中的威懾力。   可以說,杜鬆將軍在韃子當中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那位被譽為“馬王爺”的馬芳將軍。   杜鬆將軍不僅作戰英勇,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更是一位清正廉明的將領。他堅守原則,從不收受賄賂,性格直率坦誠,然而這也使得他在朝中並不太受歡迎。   萬歷三十六年,杜鬆接替李成梁擔任遼東總兵,麵對戰事的不利局麵,他憤怒之下曾采取過激行動,自焚糧草。這一舉動引發了萬歷皇帝的震怒,將他下獄閑置。雖然朝中的大臣們普遍認為杜鬆勇猛過人,但由於他性格直率,得罪了不少人,因此無人為他求情。   杜鬆將軍在那次事件後,確實深感懊悔,甚至一度產生過出家的念頭。然而,命運弄人,四年前他重新被啟用,再次肩負起保衛國家的重任。   對於史書中對杜鬆“有勇無謀,且剛愎自用”的評價,葉天恒也深表贊同。因此,他此行前來並沒有打算勸諫杜鬆改變作戰策略,而是更關注如何在現有的困境中求得一線生機。   圍攏在杜鬆周圍的是幾位參將遊擊等高級將領,分別是孫誌雲、周飛宇、李靖、吳風龍,鄭巖等人。   在這群人裡,有一個白麵無須的中年宦官格外顯眼,他正是監軍太監林逸。   此刻這些人一個個麵紅耳赤,似乎正在為戰事爭論不休。對葉天恒突然到來,他們視而不見,繼續爭吵著。   “大帥,末將覺得,此刻正值冬日,天寒地凍,我軍物資沉重,如此急促行軍恐會中了敵軍的埋伏。”   發話者是孫誌雲,他生得一副文弱書生的模樣,看似溫文爾雅,實則勇謀兼備,軍中皆以他的智勇雙全而著稱。   “末將也同意。”   一旁的李靖也開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