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並州軍與西涼軍矛盾叢生!(1 / 1)

偽裝成‘王方’的白虎心下遺憾。   本想要挑動西涼軍內鬥,沒想到反而令他們另謀出路,尋找太傅袁隗當靠山!   如果真讓他們成功聯手,等於變向將西涼軍團結起來,並且是依附在太傅袁隗手中的團結起來。   比起董卓哪個驕橫跋扈、蠻橫無理,剛愎自用,性情暴躁的首領,太傅袁隗這個老謀深算、勢力龐大的老狐貍,可是更難對付!   這令白虎有些擔心!   西涼軍諸將就此決定下來後,準備散會操辦此事,如今天色已經昏暗下來了。   上午董卓被行刺,西涼軍全城搜捕。下午‘王方’逮捕到真曹操,經過當場質問,曹操“供認不諱”後押入大牢。後諸將商議西涼軍未來。   這一日折騰,從早到晚,他們甚至連晚飯都來不及吃,李儒準備連夜拜訪太傅袁隗!   散會的時候,西涼軍諸將陸續離開,正好遇上了在外的並州軍諸將。與西涼軍諸將匯聚商議不同,並州軍諸將涇渭分明的在外拱衛,置身事外!   這種表現,本身就證明西涼軍和並州軍並不融洽。雖然不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但本身並沒有什麼信任可言,甚至都不將對方當成戰友!   正憂慮的白虎,見到並州軍諸將後,卻忽然雙眼一亮,看到了破局的契機!   並州軍絕對是西涼軍中不安定因素之一,最大的隱患!完全可以利用!   一念及此,白虎望向並州軍諸將,最後目光轉到呂布身上,似是無意中問道:   “奉先,既然你們一直在外,應該也聽到我們剛才的商議內容,不知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沒有!”   呂布甕聲甕氣的回道,心中也是不滿。   這些西涼軍諸將商議的時候,根本沒有理會他們並州軍,不將他們當成自己人,都已經商議完畢、作出決定了,這才惺惺作態的過來問一問!   虛偽!!!   並州軍中,除了呂布,可還有高順、曹性、郝萌、成廉、魏續、宋憲、侯成等將。   甚至如今在北軍五校中任職的越騎司馬張遼,都是並州人士。   並州軍也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   最重要的是,呂布可是董卓義子啊!   西涼軍對呂布等並州軍,著實有些輕視,如此重要的商議都將他們拒之門外。   其實,西涼軍諸將對呂布也有些不滿!   因為董卓被刺身亡,呂布這位貼身護衛防守不力,以至於他們西涼軍走到如今進退兩難的地步!   聞言後,西涼軍諸將中一些將領,竟毫不掩飾,公然表達不滿道:“老王,這是我們西涼軍家事,跟他們並州軍有什麼關係?!”   “哼!呂布投靠董公後,董公一直重用他、厚待他,甚至讓他作為貼身護衛。可呂布又是如何保護董公的?竟被曹操刺殺,他也是防守不力啊!”   “當時董公還活著,他令我挑選戰馬,我又能如何?!”呂布也是滿腹牢騷,“當時王將軍也在場,他也聽到董公的命令了!”   “曹操深受董公信任,可直接往返府邸,近身商討政務。他忽然行刺,防不勝防,這不能完全怪到我們並州軍的身上吧?須知當時西涼軍也參與聯防了!”   高順立刻附和道。   並州軍諸將也多是附和,聲勢驚人!   董卓之死,呂布這位貼身護衛難辭其咎。令西涼軍將士有些怨恨,毫不掩飾的表達不滿。   可並州軍諸將也是群情洶湧,一肚子怨氣!   兩軍本就沒有並肩作戰、生死與共過,甚至效力丁原時期,並州軍與西涼軍還互相攻殺過,不少將士還有些血仇隱而不發。   如今因為董卓之死,心有怨恨,生出嫌隙,新仇舊恨疊加下,已經有些撕破臉的姿態,兩軍的矛盾已經擺在臺麵上了。   這反而令白虎心下大喜!   既然蠱惑西涼軍諸將內鬥不成,那麼可以換一種思路,另辟蹊徑蠱惑西涼軍和並州軍對立,互相攻殺!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好了好了,兇手曹操已經落網,到時候真相大白,我們也能知道幕後主使,事已至此,爭論這些無用,還是要著眼未來。”   白虎又惺惺作態的說著,好話全讓他說盡了。經過他三言兩語的挑唆,西涼軍和並州軍滿肚子怨氣。   不得不說,白虎這位內奸做的相當成功!   隻是,白虎太過急切,西涼軍諸將粗心大意沒有發現,但足智多謀、甚至陰謀算計的李儒,卻有些狐疑的望著偽裝成王方的白虎,漸漸有些起疑了!   西涼軍諸將和並州軍諸將本就貌合神離、形同陌路,令李儒心下也是憂慮不已,這也是他們軍中的不安定因素之一,必須盡快解決這個隱患,以免後患無窮!   隻是如今因為董卓之死,西涼軍有覆滅之災,李儒不得不暫時壓下兩軍的矛盾,一直保持心照不宣的閉口不談,先解決首要大事,當務之急是與太傅袁隗達成合作!   明明相安無事,雖然西涼軍和並州軍心懷鬼胎、各有算計,但都強壓著那股怨氣,誰知道忽然之間被‘王方’點破,捅破了這一層窗戶紙!   李儒看著‘王方’上躥下跳的反應,回想著剛才諸將的商議,‘王方’在其中多有挑撥離間的嫌疑,言語之中似乎有勾起西涼軍諸將內鬥的引導走向。   “是我多疑了?還是……‘王方’真的有鬼?!”   李儒越想越是不對勁,但他此時需要連夜拜訪太傅袁隗,為西涼軍未來進行溝通,事關全軍未來和生死存亡,隻能將這種懷疑壓下。   正巧這時,‘王方’似是不經意間詢問道:“軍師,如今天色昏暗,需要我護送你前往太傅府嗎?”   “王將軍忙碌一日,曹賊落網你也是居功至偉,應當犒勞麾下部將,以免虧待將士滿腹牢騷。且今日德陽殿輪到王將軍輪守,小皇帝的監視也是重中之重啊!”   李儒婉拒說道。   “軍師說的也是。”   偽裝成王方的白虎聞言後,隻能就此作罷了。   雖然他想要隨李儒一起前往太傅袁隗府邸,打探他們兩人的密談結果,但也知道過猶不及、欲速不達,避免引人生疑。   這時牛輔上前,拍了拍‘王方’肩膀,說道:“王兄弟忙了一天,下去犒勞麾下部將,金錢支出記在賬上就行了。就由我送軍師去太傅府吧。”   “也好。”   ‘王方’順勢點頭,旋即就此離開。   李儒望著‘王方’離去的背影,等到離開董卓府邸,前往太傅府邸的半路上,左右沒有閑雜人等,這才望向拱衛在側的牛輔問道:   “武佐(牛輔表字),你有沒有覺得‘王方’有些問題?”   “文優(李儒表字),是不是多心了?”   牛輔有些驚疑,兩人是連襟,關係很密切:“我與王兄弟多有來往,並無多疑之處,難道你發現什麼了?是不是董公之死,令你憂心過度了?”   “正值多事之秋,或許是我多心了吧。”   李儒皺眉想了想後,並沒有直接證據表明‘王方’有問題,也可能真的是董卓之死,讓他開始胡思亂想起來了,關心則亂嘛。   當然也可能是‘王方’因為董卓之死,為了利益之爭而露出了人性。種種可能,令李儒一時不能肯定。   有時候,旁人的意見說辭,是可以在無形之中改變一個人的看法的。   牛輔與王方有著‘飄友之情’、剛才‘舉薦首領的擁護之功’,潛意識裡麵自然心向著王方,等於為他辯護,令李儒也無法肯定。   如果牛輔順勢說道“我也有這種感覺”、“要不要派人監視一下”、“說不定因董公之死心懷異心”等等說辭,李儒對‘王方’的懷疑就會加深,情況完全不同了。   當然,如果牛輔就著這個話題多問,以李儒的足智多謀,說不定還是會產生什麼聯想。但牛輔正想要追問的時候,他們已經到了太傅府邸了。   大漢三公府邸都在附近,處於皇宮東南角耗門附近。到達目的地後,李儒也沒有心思懷疑‘王方’是不是有鬼,而是鄭重其事準備拜見太傅袁隗!   太傅袁隗,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還是董卓故主。大將軍何進死後,他獨掌尚書事,東漢政務歸尚書臺,負責總攬一切政令。   太傅在東漢位在三公之上,但其實是虛職,可錄尚書事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是外部人員對尚書臺事務的乾涉,簡而言之,太傅袁隗總攬朝政!   就連董卓任職司空,也需要經過太傅袁隗首肯。董卓妄行廢立,也需要太傅袁隗答應。   如果說董卓兵強馬壯、是當前兵力最強大的第一大軍閥。那麼太傅袁隗就是控製內政、獨攬朝政、是政治勢力最雄厚的第一文臣!   並且因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袁氏還是大漢第一世家,太傅袁隗位高權重,控製的不僅是朝廷的內政,也是天下的內政!   甚至在李儒看來,他們西涼軍權傾朝野,不過是上躥下跳的小醜罷了。一直隱藏在幕後的太傅袁隗,才是真正的話事人,京師風雨飄搖,他自巍然不動!   這也是董卓迫切妄行廢立的原因。   除了廢帝立威,也是奪權!奪得是政治權!   太傅袁隗錄尚書事的權利,是與何進擁立皇子辯即位得來的。如果董卓可以廢立成功,太傅袁隗都要靠邊站。可惜因為曹操行刺,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李儒心下嘆息一聲,遞上了拜貼!   現在,他要拜見這位權勢滔天的話事人,事關他們西涼軍的未來,在董卓死後,諸將奪位之爭暫時被壓下的時候,如果可以引入太傅袁隗,無疑是一步奇招!   一切的問題將迎刃而解!   但問題是,太傅袁隗會答應嗎?!   等到仆從將拜貼上交,而後傳來太傅袁隗願意召見李儒的消息時,他心下略微放鬆下來了!   值此風雨飄搖之際,太傅袁隗不是避而不見、不是避嫌。而是願意會見西涼軍代表李儒,本身就是一種表態!   這件事情成功一半了!   剩下的一半,就看西涼軍能不能承受的住,太傅袁隗的獅子大開口了!   李儒下意識整理著裝,旋即恭恭敬敬隨著仆從進入了太傅府邸。   一直在外觀察的廠衛,也將這個情報傳回了德陽殿,同時設法滲透太傅府邸竊聽。   ……   德陽殿內。   偽裝成王方的白虎,已經過來德陽殿輪防值守,借機將今日發生的事情,以及西涼軍諸將的商議,還有李儒投靠太傅袁隗的決定,和盤托出。   這個結果,令劉辯有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覺!   董卓一死,別看西涼軍有著二十萬西涼鐵騎,但不過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罷了。   西涼軍群龍無首,西涼軍諸將都是驍勇善戰的將帥之才,肯定會發生奪位之爭。這就令野心家有機可乘,遠的在外觀望的天下群雄,近的滿朝百官、京師戍衛部隊將校。   這些都能令西涼軍遭受到重創,甚至是覆滅之災!   西涼軍諸將看不到長遠危機,李儒足智多謀、深謀遠慮,怎麼可能看不到這些?因此壓不住西涼軍諸將的奪位之爭後,他肯定會引入外援!   太傅袁隗無疑是最佳人選!   別看董卓妄行廢立奪權,但與太傅袁隗暗中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董卓任職司空、董卓妄行廢立,可都是征詢過太傅袁隗的意見的。甚至董卓入主朝政,治理政務,他背後那些名士大儒,全都是與袁氏有盤根錯節、錯綜復雜的關係!   所以董卓看似權傾朝野,但太傅袁隗也能在暗中操盤。   未來可是有很多陰謀論,都說這就是袁家的“篡漢計劃”的一環!   在袁家解決了外戚大將軍何進、以及十常侍等宦官後,皇權擁躉的勢力全軍覆沒,袁家實際上掌控了軍、政大權,有了架空皇權的基礎!   董卓這位袁氏故吏掀桌子,想要攝取勝利的果實,直接摘桃子。這或許超出袁氏的掌控,發生了一些意外插曲。但袁氏四世三公的底蘊,怎麼可能沒有後手?   袁氏很可能順水推舟,借此隱居幕後,故意將董卓推向前臺,將一切的黑鍋和仇恨全部推倒他身上,好引起天下眾怒後,袁氏再站出來除賊,獲得最大的利益籌碼!   這一點從袁紹出逃,染指冀州這“帶甲百萬、穀支十年”之地。袁術控製南陽“膏腴之地”、“袁氏老巢汝南”就可見一斑了。   袁氏若是借著清君側掃清董卓,那可是大功一件!軍權、政權、以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合法權,功勛戰績,全都擁有了!   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   袁氏是借著在外起兵,利用外部壓力,好讓袁隗繼續與董卓討價還價,爭取最大的利益。但沒有想到,董卓竟自絕士林關係,斬殺袁隗滿門,等於自絕天下!   這就是未來陰謀論的核心論調!   穿越到東漢後,劉辯身臨其境,甚至親自參與,覺得這些陰謀論還真的可能就是事實!   但他唯一想不通的是,董卓妄行廢立,袁隗為什麼要答應?!   須知董卓行廢立的時候,丁原、盧植、袁紹先後反對,而後征詢太傅袁隗的意見,獨掌尚書事的太傅答應了,這才大局已定,覆水難收!   董卓擁有第一軍權、袁隗擁有第一政治權,他們兩人都贊同廢立。以至於擁有海內名望,並且校勘儒家經典,參與續寫《東觀漢紀》的盧植,都隻能棄官逃離!   等於是袁隗一錘定音行廢立!   這是一個政治汙點,太傅袁隗為什麼要答應?!總不可能是他貪生怕死,受到董卓武力脅迫後屈服了吧?!   劉辯實在想不通!   還有……   太傅袁隗答應董卓行廢立,袁紹又為什麼反對呢?還在朝堂上說出“天下健者,豈唯董公!”,得知袁隗答應廢立後,又逃離京師,顯得裡外不是人!   難道袁氏內部也有紛爭決裂、意見相反?畢竟袁紹庶子出身,袁術罵他“婢養子”,兄弟不和,後果然自相殘殺,也是一種佐證。   當然,也有可能是袁氏故意為之,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袁隗答應廢立,袁紹反對廢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甚至袁術出逃京師也等於反對廢立,都是狡兔三窟的做法。   “都有可能,無法確定是哪一種!”   劉辯無法肯定袁隗的政治動機,如果可以大致確定,就能進行相應的防備和布局,甚至未雨綢繆、料敵先機。但可惜當前情報太少了。   這時,錦衣衛和東廠傳來了消息。   “陛下,李儒遞上拜帖,袁隗答應會麵……”   “陛下,李儒與袁隗私下會麵,我們暫時打探不到具體內容。還在設法滲透太傅府邸之中。”   “陛下,太傅府邸戒備森嚴,我們暫時無從得知。李儒已經商議結束離開太傅府邸。”   袁氏不愧是四世三公,底蘊很深厚。廠衛都暫時無法滲透太傅府邸,因此根本不知道李儒與袁隗交流的內容,他們之間達成了什麼協議。   不過白虎偽裝成‘王方’,身為西涼軍大將之一,肯定有資格知道內幕。並且李儒也一定會將商議結果透露給西涼軍諸將。   果然沒有多久,有西涼軍傳令兵行色匆匆來找‘王方’:“王將軍,軍師緊急召集諸位將軍議事!”   “我明白了!”   偽裝成‘王方’的白虎,向劉辯告退後,立刻前往董卓府邸議事。   這令劉辯等人有些期待議事內容!   如今都已經亥時,大概在深夜十點多,李儒連夜拜訪袁隗後,又緊急召集西涼軍諸將議事,肯定有大事發生!   果然靜靜等了半刻鐘,偽裝成‘王方’的白虎,帶來了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內容令劉辯心下一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