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提示:秦始皇嬴政使用特權,禁言秦二世胡亥十天。 公元190年,東漢後少帝劉辯進入群聊。 蘇染:“漢靈帝臨終前屬意劉協為帝,但沒想到死後出了意外,在何進的扶持下劉辯登基為帝,何太後臨朝稱製。” 東漢後少帝劉辯:“董卓進京後廢了我改立弟弟劉協為帝,不久後派人給我送來一杯毒酒,我不肯喝逼著我喝,然後我就死了。” 漢太祖劉邦:“唉,我想通了,王朝末年歷來如此。” 公元220年,魏武帝(追封)曹操進入群聊。 漢太祖劉邦:“???” 漢光武帝劉秀:“怎麼是你,那劉協去哪了?” 魏武帝曹操:“我到死也沒稱帝呀,有沒有可能陛下還活著?” 漢光武帝劉秀:“那這個魏武帝又是怎麼回事?” 魏武帝曹操:“我也不知道啊!” 蘇染:“這個魏武帝的稱號是由他兒子曹丕稱帝後追封的。” 公元223年,漢昭烈帝劉備進入群聊。 魏武帝曹操:“劉備你居然敢稱帝?” 漢昭烈帝劉備:“曹賊你害死先帝,我隻不過順應天意,稱帝隻是為了匡扶漢室而已。” 魏武帝曹操:“那你想錯了,劉協不僅沒有死,而且還活的很滋潤。” 漢昭烈帝劉備:“啥?” 蘇染:“劉協確實沒有死,禪位後被封為山陽公,帶著曹節一起濟世懸壺行醫救人了。” 漢光武帝劉秀:“那現在局勢如何了?” 漢昭烈帝劉備:“現在三足鼎立,我占據了西南那一塊,曹丕占據了中原和西北,還有一個叫孫權的占據了東南。” 漢光武帝劉秀:“要不要猜猜這三個政權誰能嬴?” 漢太祖劉邦:“我猜是劉邦,畢竟姓劉的還是要支持一下的。” 秦始皇:“朕猜是魏,畢竟是由劉協禪讓的,說起來更名正言順一些。” 漢宣帝劉詢:“我覺得既然能形成三國分庭抗禮的局麵,那孫權定然不是池中物。” 王莽:“我覺得會為他人做嫁衣,咦,群主呢?” 蘇染:“別叫我,我對三國這段歷史不僅不熟,而且還容易混淆。” 王莽:“這又是為何?” 蘇染:“後世有人寫了一本《三國演義》,與歷史不太符合,容易混淆,但吳國開國之君還沒進群,等他進群了我再好好的講一講。”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進入群聊。 漢靈帝劉宏:“我兒可真長壽,到現在都沒進來。” 魏武帝曹操:“兒啊,你怎麼年紀輕輕就下來了?” 魏文帝曹丕:“父親啊,我今年也過不惑了,不算年輕了。” 魏武帝曹操:“那你乾得怎麼樣啊?” 魏文帝:“我設立了九品中正製,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對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部落重新修好,恢復了在西域的設置。” 蘇染:“曹丕在位六年,統治期間,曹魏國力進一步增加,版圖得以擴大,多次擊敗羌胡、鮮卑等族的進攻。但曹丕三次征吳,均無功而返,公元226年,曹丕回到洛陽後一病不起,臨終前托付曹叡於曹真、司馬懿等人,終年四十歲,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樹不墳,葬於首陽陵。” 魏武帝曹操:“唉,亂世中的開國之君哪個又是好對付的,隻能等著後麵出來個昏君好找機會滅國。” 公元234年,漢獻帝劉協進入群聊。 漢獻帝劉協:“祖宗們,大漢亡了!” 漢太祖劉邦:“早知道了,你隻是個傀儡怪不得你。” 漢光武帝劉秀:“要怪也該怪劉誌和劉宏,兩人在位那麼長時間,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 蘇染:“漢獻帝禪讓後,曹丕多次派使者向曹節要傳國玉璽,曹節將玉璽摔在地上,流著眼淚說了一句皇天必不佑汝長久。” 秦始皇:“那是玉璽不是玩具!”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進入群聊。 魏文帝曹丕:“兒啊,你咋這麼早就進來了。” 魏明帝曹叡:“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天意不可違。” 蘇染:“給你們講個故事,或許聽完就知道為什麼了,自古以來,帝王的年號,廟號和謚號,隻有年號是帝王活著的時候用的,廟號和謚號死了之後才用的,但魏明帝活著的時候就說死後廟號一定要叫祖,謚號一定要叫明帝,然後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魏文帝曹丕:“謚號是死人用的,你那麼急著給自己定謚號乾什麼。” 魏明帝曹叡:“我也不知道我隻能活到36歲啊,早知道我就不定謚號了。” 蘇染:“曹氏(太祖曹操、世祖曹丕、烈祖曹叡)一門三祖,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從此廟號不值錢了,除了一些亡國之君和被廢的皇帝,幾乎都有廟號。” 漢昭烈帝劉備:“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蘇染:“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間,政績還是有的,諸葛亮就是在這時北伐失敗病逝於五丈原的,和孫權交戰,除了石亭之戰外幾乎沒有吃過虧,曹家三代人聰慧,可惜都死的太早了。” 魏明帝曹叡:“莫非是輔政大臣出了問題?” 漢昭烈帝劉備:“孔明也掛了嗎?看來大漢復興夠嗆。” 公元252年,吳大帝孫權進入群聊。 蘇染:“現在可以說《三國演義》裡虛構的部分了,小說裡說周瑜心胸狹窄,是諸葛亮氣死的,但實際上周瑜是病逝。” 吳大帝孫權:“這小說胡編亂造,大都督若是心胸狹窄之人,那這世上便沒有寬厚的人了。” 蘇染:“真實的歷史上,周瑜是一個幾乎完美的人,通音律,長相俊美,文武雙全,在當時有個叫程普的大將,仗著自己年長,對周瑜百般刁難,周瑜都沒有計較,後來程普都羞愧了。 真正的赤壁之戰,周瑜以三萬人對戰二十萬人,實力懸殊,按理說贏麵很小,也有人勸他兵力不足,他淡定的說,這些人夠用了,曹操這是自尋死路。他不是說大話,他是真的有這種本事。孫策在臨終前,留給孫權這樣一句話: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周瑜沒有辜負信任,凡是他出的主意幾乎沒有失算的。可惜天妒英才,這麼一個接近完美的儒將,偏偏英年早逝,年僅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