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染:“恭喜你答對了,但是沒獎。” 隋文帝楊堅:“怎麼會,新任的帝王都乾了啥?” 蘇染:“你還記得你為什麼廢了楊勇的太子之位改立楊廣的嗎?” 隋文帝楊堅:“記得啊,因為楊勇貪圖享樂不愛正妻,到處找小妾。” 秦始皇:“就這?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呀!” 蘇染:“對別人來說不是什麼大事,但對楊堅和獨孤皇後來說就是大事,楊堅有五子五女,均為獨孤皇後所生,獨孤皇後在世時極度討厭小妾,甚至聽說哪個大臣寵愛小妾冷落了正室夫人就讓楊堅下旨去訓誡那個大臣,精心為楊勇挑選了太子妃,太子妃出身名門端莊自持,楊勇不喜,寵愛侍妾,這一行為讓獨孤皇後對他的好感下降,此時,同樣是一母所生的晉王楊廣,裝出了節儉、隻寵愛正妃蕭氏的模樣,此時獨孤皇後心裡那桿秤已經偏向楊廣了。後來太子妃元氏去世,獨孤皇後認為是楊勇和侍妾雲氏害死了太子妃,疏遠了楊勇,再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楊堅覺得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就廢了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 齊武帝蕭賾:“這題我有發言權,蕭昭業就是這麼在我麵前裝的。” 公元604年,陳後主陳叔寶進入群聊。 陳後主陳叔寶:“父親,大陳亡了。” 陳宣帝陳頊:“看見了,楊堅都進來了。” 隋文帝楊堅:“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沒有身死國滅,你不應該感到幸運嗎?” 蘇染:“陳朝滅亡時,他直接抱著兩個妃子躲到枯井之中,被隋軍拉上來了。” 陳宣帝陳頊:“太丟人了,我沒你這樣的兒子。” 公元618年4月,隋煬帝楊廣進入群聊。 隋煬帝楊廣:“父親,大隋亡了!” 隋文帝楊堅:“你個逆子,我給你留下那麼大的基業,你就敗光了?” 隋煬帝楊廣:“父親你聽我狡辯……不是聽我解釋,我本想做出一番事業名垂千古,怎奈何三征高句麗失敗,修建大運河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國內叛亂四起,實在是積重難返。” 隋文帝楊堅:“你不行就不行,找那麼多借口乾嘛?” 蘇染:“歷史上隻有兩個以煬做為謚號的皇帝,一個是楊廣,另一個陳後主陳叔寶。” 隋文帝楊堅:“你瞧瞧你和什麼人並列,你對自己的能力心裡沒數嗎?” 公元635年,唐高祖李淵進入群聊。 唐高祖李淵:“姨夫、表弟,現在江山改姓李了。” 隋文帝楊堅:“謀朝篡位的賊子,誰是你姨夫?” 隋煬帝楊廣:“就是,誰是你表弟?” 蘇染:“後人提起李淵,首先會想到他的子女,最常提到的是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某演義中的李元霸原型是李淵三子李玄霸、早夭)以及女兒平陽公主。提到平陽公主,不得不贊嘆一句巾幗不讓須眉,她自發組建了一隻娘子軍,鎮守娘子關,可以說李淵能打下天下來,其中也有一份平陽公主的功勞,平陽公主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以軍禮下葬的公主。” 唐高祖李淵:“還是女兒好啊,貼心小棉襖,不像我那三個兒子,看著就頭疼。” 王莽:“難道又是幾個兒子為了權利掙得頭破血流的戲碼?” 唐高祖李淵:“是的,我剛建立大唐時,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後來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兵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我立他為太子,不久後又逼我禪位,我就這樣變成了太上皇。” 蘇染:“我覺得你的生活過得還挺滋潤的,成為太上皇後你還生了不少孩子。” 宋文帝劉義隆:“李淵你要知足,至少你沒被兒子宰了。”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進入群聊。 唐高祖李淵:“二郎,來講講你是怎麼殺死兄弟逼宮的吧。” 唐太宗李世民:“父親說的什麼話,我也想兄弟和睦,然而他們不肯,為了自保我隻能手足相殘了,而且雖然這是我的一個汙點,但我乾的並不差。我完善了三省六部製,三省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我在位期間夜不閉戶,道不拾遺。貞觀四年,貞觀六年,死囚增至二百九十人。這一年的年末,我準許他們回家和父母告個別,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貞觀七年秋天再回來行刑。貞觀七年秋天,二百九十個囚犯全部回還,無一逃亡,因此我涉免了他們的罪。” 唐高祖李淵:“你還是有點本事的” 唐太宗李世民:“還有我不僅從善如流,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對外也有軍事能力,而且我從來不殺功臣,除非他們謀反,光是這一點有幾個皇帝能做到?” 漢光武帝劉秀:“我也能做到啊,我也不殺功臣,反正他們再厲害也沒有我厲害。” 蘇染:“李世民的確是一代雄主,但世人往往記不住他的功績,隻記住他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給唐朝後來的皇室起了個壞頭。” 唐太宗李世民:“什麼意思?突然有種不好的預感。” 蘇染:“就是後來的皇室不管男女,隻要想爭權奪利就會發動兵變,兵變的地方往往是玄武門(後來改為神武門)。” 唐高祖李淵:“二郎,看看你帶的好頭!” 唐太宗李世民:“這不關我的事,我又沒有預知未來的功能,哪能知道後世人都乾了什麼。” 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李治進入群聊。 唐高宗李冶:“爺爺、父親,我把武媚娘立為皇後了。” 唐太宗李世民:“武媚娘?那不是我的才人嗎,我死之後應該到感業寺出家了吧,怎麼會和你搞到一起?你給我說清楚點!” 唐高宗李治:“也沒什麼,就是我與媚娘早有情意,媚娘出家到感業寺之後,我隨便找了個理由把她接回來,封為昭儀,後來又廢了王皇後,立媚娘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