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煦煦,楊柳依依,早春三月萬物復蘇,陽光不像夏日裡那麼暴躁,絲絲點點帶著溫暖照在大地上。一牧童嘴裡含著一根狗尾巴草閉著眼睛躺在草地上。清風拂過楊柳,楊柳輕晃著身姿,陰影灑在牧童身上彷佛潮汐一般來回波動。突然,牧童一下子從地上坐了起來,唾出口裡已被咬爛的狗尾巴草,仰天長嘯“天吶,好無聊啊,給張報紙也行啊~~~!”李元易以“斬首”了周邊幾顆長勢正好的野花為勝利戰果之後,情緒得到了釋放,嘀咕著走到老黃牛前,拍了拍老黃牛的脊背,老黃牛似是了解小主人的意思,“哞~”的叫了聲,緩緩地蹲下了身子,李元易扶著牛角,坐上了牛背,兩腿輕輕一夾,隨即老黃牛邊站起身子,蹣跚著向家裡走去。 李元易騎在牛背上,心裡盤算著這幾個月自己對現實的分析,發現自己再回現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且說自己在現代無依無靠,孤家寡人一個,這掉下洞後,找著了屍體最多算意外去世,草草火化了事;找不著的話也頂多再找個個把月然後報個失蹤人口拉倒了。不如穩下心神,在這個世界好好過,既然老天給了重新開盤的機會,還給了自己上輩子自己渴望而不得的家庭溫暖,不如就順勢而為,在這輩子好好博一博! 下定決心之後,李元易不覺心裡一輕,到這個世界已經三個月了,他對這個世界基本上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語言文字的話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但是歷史從似乎是從魏晉南北朝時發生了偏差,胡人入住中原後,漢人被其視為奴隸,肆意的虐殺,漢人生存的空間也一而再的被壓縮。最後由一個叫姬騰的貴族整合了各地起義的勢力,驅逐了胡人,建立了大夏朝。而後又因為王朝最後腐朽不堪,又被當今的太祖皇帝周世茂推翻,建立了南朝,至今下來,也過去一百多年了。不過最讓李元易感興趣的是,當今的選官製度是中正製和科舉製並行的。每州分大中正及大學正一名,各設中政及學政衙門。大中正可以根據其人的家世、品行、學識等直接定品,然後向朝廷舉薦,而後朝廷再根據大中正對其的評價,將其召於京師學宮,自有教習向其傳授為官之道。結業後,吏部再根據學子表現,授予官職。不過這麼多年下來,因為門閥世家勢力的盤根錯節,去京師學宮由教習教授基本已成擺設,很多世家子弟直接由家中為官長者安排好官職,隻要從大中正處拿得憑證,在和吏部打個招呼,基本上也就邁入了統治階級。因中正基本隻對世家開放,所以不是各州數一數二的勢力就很難入得了中正衙的門口,說難聽點,中正這個機構的設立,就是為了拉攏門閥世家而存在的。學政卻又細分府,縣機構,層層遞進。而學政則是為貧家寒門子弟提供一條上青雲之路,由學子學習聖人之道,進而考取功名,一步一步直到殿試完由皇帝直接授官。 正當李元易在牛背上沉思著這個世界的科舉製度時,他不禁想到自己雖說是穿越而來,但骨子裡卻流淌著現代人的熱血和智慧。再說了,自己畢竟也是正派大學歷史係畢業的,肚子裡的“墨水”可不是一點半點啊。既然無法回到現代,那何不利用這難得的機遇,在這個世界裡闖出一番天地?依照現在家裡的條件來看,雖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終究是屬於寒門子弟的,他也深知在這個家世至上的社會裡,寒門子弟想要出人頭地,唯有依靠自身的才學與毅力。於是,李元易下定決心投身於科舉之路,雖然他知道這條路荊棘叢生,但對於他而言,這也是改變命運、實現價值的最佳途徑。 但現在的問題是,他如何敲動科舉這快的入門磚,比如說李元易現在所在的安清州,他所在的地方具體位置是安慶州清江府臨雲縣河下鎮清河村,按照正常步驟的話,他得先在縣學政衙門所報備的學堂裡拜師學藝,一路順利的話,然後每年十月由縣學正舉辦的縣試中取得頭三名的成績獲得童生的稱號,然後再去府學政參加府試,考入前十名者獲得秀才的身份,到了這一步,基本上就已經淘汰了大部分的學子,剩下獲得秀才身份的學子將繼續留在學政府學習,待到州裡每三年才舉辦的州試時,由府學正上交考試名單,統一到州裡參加州試,州試所取的名額就相對更少了一點,能取中者百人中隻有五六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取得名次的人則可得舉人身份,到了這一步基本上就已經有了做官的資格了,可以免賦免稅,遇官不跪,如犯了罪,則需要先由州學正革去其功名,才可由官府依律判罰。如想繼續科考,則需要每年十月,赴定京參加秋闈,與全國各地舉人一起參與國家舉行的選拔考試,考中者即叫進士,最後再由皇帝舉行殿試,親自出題,對這些進士進行進一步的選拔。不過殿試隻分名次,不淘汰人選。南朝建立這一百多年來,考中狀元者不過區區二三十人,因為科舉之路漫長而耗資,教育資源的相對不公平導致了其中寒門子弟更是屈指可數。不過最近十年裡,被先皇拔擢為文淵閣大學士的沈銘沈大學士便是寒門子弟。先皇雄才大略,修運河、整吏治、重科舉、偃文修武,取消門下中書兩省,直設吏、兵、戶、禮、工、刑六部,各司其職。又設上書房,內有建極殿、文淵閣和華蓋殿三大學士,各領兩部。協助皇帝處理天下大事,自此之後,朝廷的辦事效率直線上升。然而天不假年,前年年末,正當兵馬正盛,欲出兵燕雲之時,先皇卻驟得急癥,草草離世,留下八歲的皇子登基為帝,由三大學士輔佐至親政,因新皇年紀太小,為朝廷的穩定,征北的步伐便停滯了下來。而沈大學士上位之後,深感朝堂之上寒門子弟寥寥無幾,為了拓寬寒門子弟的晉升之路,在朝堂上據理力爭,終於朝廷決定允許各村自建學堂,於學政衙門登記造冊後由衙門統一調撥先生,先生所需祿米皆由學政負責。所以,擺在李元易麵前的第一關便是入了學堂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