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兵的哀嚎聲此起彼伏,一便便的回蕩在馬凱的耳邊。他的眼中閃爍著麵前火堆所散發的廣芒,卻沒有感受到一絲絲的溫暖。 差距太大了,兵員、裝備、戰術、乃至於將領的差距。這根本是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鬥。 黃巾軍除了人多,真的沒有一點點的優勢。張角為什麼造反呢,其他人或許不知道漢軍的強大,漢帝國的強大。但張角,那個喊出蒼天已死的男人不可能不知道。 因白日作戰勇猛,外加之前的曲長陣亡。現在馬凱已經是他們這一曲新的曲軍候了。 黃巾的軍製是仿照漢軍而行的。即五人設一伍長,十人設一個什長,五十人為隊率,百人為一屯,而前後左右中五屯為一曲設軍候。又前後左右中五曲為一部設軍司馬。不同是萬人設一方,主將為渠帥。 “陶興佳”去把我們的人都集合起來。 陶興佳是自馬凱加入黃巾以來一直跟著自己的親兵。加入黃巾前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認死理,倔。重要的是他足夠聽話。 待全曲共500人全部集合完畢。馬凱站在高處猛地拔出腰中的環首刀,把它交給陶興佳。 你持此刀帶中屯60人今後為督戰隊隊率。凡無令後退者。 “斬” 餘者今後皆在我後,若我後退亦斬。 …………………………………… 張梁看著竹簡上的一個個數字,陣亡和受傷無力再戰者高達一萬六千人。 這讓他感到深深的無力,他清晰的認識到了與城外漢軍的差距。同時他也明白,以黃巾的士氣再也無法支撐與漢軍野戰的勇氣了。 正所謂“夫戰勇氣也”。張角的死亡,加之今日一戰的敗退。士氣已經降至冰點了。 為今之計,唯有死守城池。消磨漢軍的士氣,拖到漢軍精疲力盡,或者等到他的另一個兄長張寶率軍來援。方解此局。 ………… 軍陣齊整,士氣高昂。清晨的陽光灑落在戰車上,竟把年過不惑本該老態龍鐘的黃埔嵩,襯托的宛若天神一般。 他高舉寶劍沒有什麼廢話,隻大喝一聲:“攻!!!!!” “威武”“威武” “威武”“威武” “萬勝”“萬勝” 漢軍的銳士隨著威武萬勝的口號,隨著他們心中天神一般將軍的號令。陡然攻城,一座又一座的雲梯被架在城墻上,一個又一個的士兵奮不顧身的向上攀爬。 前麵的士兵被滾木砸中,連帶著後麵的一起摔落下去,箭矢,石頭,木頭,還有惡臭的金汁,這些東西,讓漢軍的銳士野戰時那種類似碾壓的優勢。在攻城戰中蕩然無存了。 黃埔嵩當然明白如此攻城除了消耗士兵的生命,沒有任何用處。 他在等,等一個破城的時機。等一個一舉殲滅的戰機。所以他麾下真正的精銳並沒有動,每戰必先的孫堅也沒有動。 戰爭是一臺無比巨大的絞肉機,以廣宗城的四麵城墻為機器,以上萬廝殺的將士為肉餡緩慢而又激烈的轉動著。 不過剛過午時,第一個先登者就出現了。隻是他還來不及高喊一聲,就被四麵而來的長矛戳死。可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漢軍銳士,登上了城墻與黃巾廝殺了起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周倉身披重甲,頭裹黃巾,身型掩與一口巨大的盾牌後麵。就朝麵前的數十漢軍,猛地沖了過去。也不撥盾,就這樣朝麵前被撞翻人不停刺矛。身後親兵見自家渠帥如此勇猛紛紛跟進,很快便將這股經歷千辛才來到城墻上的的漢軍解決掉了。 這樣的場景在城墻上的每一個角落裡出現,馬凱帶著自己那一曲人已經在城墻上激戰三個時辰了(一個時辰兩個小時)。鮮血早已浸透了甲胄外麵的衣物,而他和他隊伍也早已筋疲力竭。隨著令旗變動,他這一曲人也被輪換休息。各屯報數上來,昨天才剛剛滿編的五百人就少了二百。 時過酉時(剛到七點鐘),夕陽漸落。黃埔嵩下令收兵。 城墻上的黃巾不由得高呼萬勝,聲音越來越大,連帶著城內的黃巾一齊高呼。僅僅是慶祝守住城池而已,黃巾就已經感到無比的興奮了。實在是昨日城外野戰漢軍給他們的壓迫感太強了。方才見漢軍兵退,才如此作態。 還有多久能到?黃埔嵩質問麵前的軍需官 回將軍:七日內不到此地請斬我頭。軍需官本就是本地豪族,此次更是傾全族之力打造軍械。以圖在軍中建功。所以果斷的立下了軍令狀。 “三日,你隻有三日的時間”。下去吧。不待此人回復便直接趕人了。 傳令,各營騎士攜鼓帶金,輪番上陣假意攻城。 隨後三日漢軍白日圍而不攻,夜晚則是四麵佯攻,輪番不停。 對此,張梁並不能準確的判斷黃埔嵩的意圖,隻能是嚴令不得出城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