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1些趣味小科普,便於更深理解正文(1 / 1)

盛唐挽歌 攜劍遠行 1595 字 8個月前

假設,我的左手隻能拿一個橘子,右手也隻能拿一個橘子,那麼請問我最多可以拿幾個橘子呢?   在以物易物的時代,答案是兩個,左手一個,右手一個,穩穩當當的。以物易物的社會總是不會出現交易問題,因為左手換右手,無論如何都是穩的。   金屬貨幣,或者實物貨幣產生了以後,答案是三個。左手一個,右手一個,拋在空中還有一個,飛到半空中那個就是實物貨幣。   丟一個接一個,玩換手遊戲。   可是一旦出現貨幣,就總是出現交易問題。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什麼的。   因為空中拋著的那個是貨幣,總有接不到的時候。耍雜技者稍微愣個神,拋空中的球就掉了。   那麼到了近現代以後,可以拋幾個橘子呢?   這個答案不好回答,世界紀錄是十四個,如果換機器人來控製,或許可以更多。   扯遠了。   自從近現代金融工具發明了以後,處於中間狀態的橘子,那就遠遠不止一個了。   隻要橘子不掉地上,那麼拋橘子的遊戲就可以持續玩下去,一直循環,雖然這是理想狀態。   由這個問題繼續引申下去,貨幣對於經濟到底有沒有推動作用?   答案是既有又沒有,還是看拋橘子這個例子。   假設左手右手拿著的都是橘子,而拋在中間的都是球。這符合交易狀態,貨幣隻是“代餐”。   那麼無論加入多少個球,手裡其實都隻有兩個橘子。   以絕對數量來看,橘子並沒有變多。這便是很多人認為貨幣的增加,對於經濟發展沒有影響的原因,社會流通的貨物總量並沒有增加。   但是換個角度看,橘子在手裡的次數,是不是變多了?也就是說,換手的頻率,是不是變高了?   把換橘子的遊戲變成生產和消費的概念。每一次交換,就發生了一次生產和消費,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與生產的次數變多了?   這個就是藏在貨幣裡麵的“時間屬性”,自從交易開始,那麼交易裡麵就有個隱藏變量:交易頻率。   交易頻率對於生產生活有沒有重大影響呢?   凱恩斯認為,不僅有,而且它還是個關鍵變量。當然也有經濟學家認為沒有,因為生產力是有上限的,到了上限,再怎麼刺激它,也很難實質性提高了。交易次數並不能直接提高生產力。   那麼把問題集中到小方發行交子這裡,先甭管基哥跟唐朝官府會不會超發的問題,就單單看這個政策工具,它對於經濟發展有沒有拉動力呢?如果有,那麼有多大的拉動力呢?   好吧,至少交子是一個比較好用的詐騙工具,對吧?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看書吧,我也不解釋劇情了,就說這麼多。   今天雙倍最後一天,求個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