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識時務者為俊傑(2 / 2)

盛唐挽歌 攜劍遠行 4117 字 8個月前

  方重勇對著李林甫叉手行了一禮,隨即侃侃而談道:“敢問右相,如今關中的和糴法,是官府出錢,用絹帛直接購買百姓手裡現有的存糧,以高於市價的一兩成,對吧?”

  “確實如此,和糴法乃是牛仙客所創,最先在河西那邊運轉,國忠應該比本相更清楚才是。”

  李林甫有些搞不懂方重勇的意圖,話說得很圓潤。

  “如今的和糴法,乃是用現錢換存糧。

  而一旦關中缺糧,地方官吏就要拿著刀去鄉裡強製和糴。朝廷善政變成了魚肉鄉裡的工具,最後鬧得民怨沸騰,朝廷又因為糧價太高,收不到足夠的糧秣。

  如果朝廷可以發行交子,那麼便可以用交子借貸給百姓,方便他們準備農耕。還貸的時候,須在第二年還以糧秣。如此便是換了法子實行了和糴。朝廷也隻需要印刷交子即可。”

  方重勇攤開雙手對李林甫說道。

  “原來如此,受教了。”

  李林甫微微點頭,有點明白這個玩法是怎麼回事了。

  和糴之法,以前在大唐實際上是有兩種玩法。

  第一種,便是原來河西沙州那邊最先開始實行的辦法,據傳是牛仙客所創。

  地方官府把長安送來河西的絹帛,借貸給本地大商人,然後大商人轉手借貸給本地農戶,官府不負責具體執行。

  第二年的時候,農戶交糧食給大商人,後者再將糧食還給地方官府銷掉借條。

  簡單說就是官府現貨絹帛換明年期貨糧食,由大商人承擔風險。河西那邊的丘八習慣用刀說話,大商人欠官府錢不還,有什麼後果不必多說。

  這麼玩的好處,是第二年收到的糧食數量有保證,不會受到市場行情的影響,能籌集到的糧食是足數的。壞處當然也有,那便是官府需要墊付“和糴款”,增加了財政壓力。

  第二種,便是和糴法在關中落地後因地製宜的改良版:即地方官府直接拿絹帛,強製性的從本地農民手中換糧食,不通過大商人轉手。

  簡單說就是拿著絹帛從百姓手裡買糧食,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麼玩的好處是官府不需要墊付“和糴款”,拿到的都是“現貨”。

  當然壞處也不少,最大的一條便是和糴的糧價受到市場行情的影響。若是豐年倒也不怕,就怕出現關中大旱這樣的情況,官府拿著絹帛,也在本地換不到糧食!

  現在,方重勇提出了第三種“和糴”的辦法,說白了就是“以信用貨幣對期貨”,從原來的以物易物,到現在的以虛對虛!

  交子發行多少,朝廷有很大的控製權,不存在“墊資”的情況。簡單說就是融資成本很低。

  而次年換取糧食,也保證了朝廷征收的糧食不會受到市場價的影響,也跳過了大商人過手的損耗,同時還保留了河西那邊和糴法的優點:給自耕農的生產多加了一道保險。

  李林甫是聰明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稍稍思考,就明白這麼做的妙處在哪裡了。

  類似政策,等於是把增加的稅收,通過多發交子的辦法,均攤到了所有人身上!不管你是不是有錢,都要接受官府發行交子所導致的物價上漲。

  在不改變土地政策的情況下,類似玩法已經是改善國家財政的極致了!

  大唐開國所采用的均田製,那可不是均世家豪強們的田啊!

  這些伴隨太宗皇帝打天下,作為大唐“基石”的功臣們,他們原本有多少田,現在手裡依舊是隻多不少。

  大唐給普通百姓均的田,都是所謂的“無主之地”。

  開國時就改變不了的“祖宗之法”,現在就更別指望了。別說是李林甫,就是基哥也改變不了這個現狀。

  土地改革的結果就是立刻亡國,天下大亂,形同自殺。

  李林甫想改土地政策,基哥就會殺李林甫。

  基哥想改土地政策,權貴們就會聯合起來殺基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