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誰慫誰是狗(1 / 2)

盛唐挽歌 攜劍遠行 8618 字 8個月前

這兩天吐蕃人不計傷亡的攻打石堡城,以及石堡城所在山丘對麵的定戎城,日夜不息。他們還與前來增援的唐軍兵馬,在寬闊的山坡上展開激戰,作戰強度非常大。

如此兇猛的攻勢,讓王忠嗣也有點吃不住,也隻好以之前沒有參戰,作為預備隊的天威軍當做主力,從其他需要修整的隴右各軍中,抽調暫時還打得動的兵員。組成一支生力軍,跟吐蕃人在石堡城磨時間。

這種戰鬥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雙方都是在靠蠻力,寄希望於“大力破巧”。

吐蕃軍在山坡上作戰,西邊是定戎城,東邊是石堡城,南麵是唐軍打援的軍隊,一來就是被三麵夾攻,自身處境非常不利。然而即使是麵臨如此不利的狀態,吐蕃人也是死戰不退,戰鬥意誌非常頑強。

兩天下來,吐蕃軍損兵折將,在這塊寬闊的戰場上留下了不少屍體。然而唐軍雖然小勝,卻又讓唐軍隴右節度使王忠嗣迷惑不解。

吐蕃人這麼玩消耗戰,又有什麼意思呢?

剛剛入夜,王忠嗣在安戎城的木寨上巡視了一圈,發現周遭並無異常,於是稍稍心安。等回到帥帳之後,他就看到一位從赤水軍來的信使前來拜見,後者送來了赤水軍使郭子儀的親筆信,隨後退出了軍帳。

“河西兵馬奪取亹源了啊,怪不得吐蕃人北路攻勢暫緩呢,原來已經攻守易勢了!”

看完信,王忠嗣將信紙放到桌案上,額頭上的皺紋稍稍舒展,用食指敲擊著桌麵。郭子儀很謹慎,並未告知方重勇帶著銀槍孝節軍迂回突進的事情,害怕人多眼雜,導致消息走漏。

在王忠嗣看來,河西兵馬奪取亹源,看似意料之外,實則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其實也能解釋為什麼河西沒有派兵,到鄯州作為“天線寶寶”的後備軍了。

因為那種打法,對於河西鎮來說,性價比太低,糧草補給也成問題。

現在赤水軍占據了亹源,那麼吐蕃在鄯州的北路軍後援斷絕,已經陷入兩麵夾攻之中,唯一的逃生通道,便是從大通西北的黑林河穀道,前往青海湖北部,也就是毗鄰湟源縣西北,前安人軍駐地的吐蕃防區。

這條路難走的地方在於,要從一個低海拔沖到青海湖的高原,還要走山路穀道,對於一支軍隊來說,後勤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也不是說頃刻間想撤走就能全部撤走的!

王忠嗣很容易從這個重要消息裡麵判斷出,吐蕃軍在鄯州的北路偏師基本上已經廢掉了。現在不是那些人要攻河源軍駐地,而是要擔心被唐軍一鍋端了!

從地形上說,如今的大通地區已經是被唐軍三麵圍困,基本上處於朝不保夕的狀態。

當然了,奪取這塊大唐與吐蕃反復爭奪的穀地,不算什麼稀奇事,問題隻在於能不能留住那支成建製的吐蕃野戰軍!

消滅敵軍有生力量,比占據土地更加重要。

而且,在解除了北線威脅後,隴右唐軍就能全線壓上,跟吐蕃人在石堡城爭雄,再也不用分兵駐守保後路了。

是現在動手,還是……等南線吐蕃軍攻勢稍緩後再動手?

火把照耀下,王忠嗣臉上的表情變幻莫測,看上去十分糾結。李光弼在前線打得不錯,戰術執行非常堅決,唐軍明顯占據上風。

要想解除後顧之憂,便隻有派李光弼帶著天威軍回師河源軍駐地,合兵一處後,再集中兵力北上攻大通的吐蕃軍,將這顆討厭的釘子給拔掉!

然而調走李光弼和天威軍,石堡城一線就會再次陷入兵力吃緊的狀態,這是王忠嗣不得不考慮的戰略風險。

如果丟失了石堡城,那麼即使占據了亹源與大通這些地方,也補不回來戰略上的損失。

石堡城,從細節和戰術角度看,它一錢不值,占據這裡,並不能讓唐軍取得戰術上的優勢,反而為了維持這個地方,需要浪費不少人力物力。

然而,從戰略上說,石堡城是進入吐蕃高原區的鑰匙。如果唐軍把這把鑰匙丟了,那麼吐蕃就立於不敗之地,在外麵打輸了回家補血就行。

所以不管大唐怎麼想的,反正吐蕃人對於奪回石堡城,意誌是非常堅決的。

奪回自家大門的鑰匙,那意誌能不堅決麼?

“還是不行,以穩為主。”

王忠嗣長嘆一聲,將這封郭子儀寫來的信,直接放到油燈下燒掉了。不留證據,隻要以後郭子儀不大嘴巴說,就當沒有這件事發生好了。

石堡城不能有失!其他的暫緩!

現在也隻能這樣了!

想到這裡,王忠嗣已經下定了決心。

“來人啊。”

王忠嗣喊了一聲,一個親兵走上前來,叉手行禮問道:“節帥有何吩咐?”

“拿著我的令箭,派人傳信給哥舒翰,讓他派人偵查一下大通地區的吐蕃軍動向。讓他自行判斷戰局。

如果吐蕃軍撤退,可以試探進攻一下。”

王忠嗣想了想說道,他沒有做決定,但是給部下放了指揮權。

誰也挑不出毛病來。

“喏,卑職這便去。”

親兵接過王忠嗣的令箭就走了。

“好不甘心吶。”

王忠嗣忍不住長嘆一聲,此戰因為隴右鎮兵力不足,一直都是拆東墻補西墻,戰況險象環生。

他就像是個一身武藝的猛漢,被一群人圍毆,閃轉騰挪一身狼狽。

果然吶,河西與隴右兩鎮是一體的,隻要是打大仗,兩鎮就不得不聯動,在廣袤的戰線上機動防禦,互相支援才行。

讓隴右鎮在前麵頂住,河西鎮的精兵打反擊,這樣一來可以說得心應手,進攻防禦都無憂。

一人身兼兩鎮,看來這也是無法避免的趨勢啊!

想起方重勇當年給他提過的“身兼西北二鎮方案”,王忠嗣這才感覺對方不是在信口開河。

應該說相當有預見性了。

……

沿著祁漢開溝一直走,會出現一個非常窄的隘口,被後人稱為“祁漢開峽”。

穿過這條峽穀一直走到沙塘川河,然後轉向沿著山路一直南下,就會發現山路的海拔在持續在降低。這附近的景色與植被,已經跟河湟穀地沒有多大區別了。

事實上,大通地區跟湟源縣一樣,都是屬於河湟穀地外圍的一部分,隻是被局部山脈所分割而已。這裡無論海拔還是氣候,水文,植被情況,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一路行軍,方重勇感覺自己像是撞了大運一樣,因為大通西北可以布防的區域,壓根就沒有什麼吐蕃人駐守!這些人大概是很信任亹源地區的吐蕃守軍吧。

銀槍孝節軍一路沿著沙塘川河所在的峽穀南下,來到一片不知名的大湖,被其攔住去路。

這下方重勇便下令隊伍原地修整,不知道該不該帶著他們繼續往前走了。

其實也不是不能繼續南下,不知名大湖的西岸便有一條遍布腳印,似乎經常有人和動物經過的山路。

方重勇考慮的問題主要是,根據向導介紹,過了這一段,那就真的沒有山川湖泊可以作為防守的據點了!

這個湖後麵就是大通西北部最後一道峽穀,再往前,便是一馬平川,隨處可見農耕土地與放牧的草原了。也就是說,那時候,他們將會失去隊伍的隱蔽性,遭遇吐蕃人,就得真刀真槍的乾一場了。

來的時候就不到三千人,跟吐蕃禁衛軍打了一仗還折損了兩三百人,要不要繼續往前沖,真的很考驗主將的謀劃水平。